個人簡介
封志宏心理導師受過嚴格心理學培訓,他知識廣博、閱歷豐富、敬業負責、富有創造性,1998年他開辦了中國首家非醫學模式專業心理諮詢機構——覺悟洲心理諮詢中心,將心理諮詢作為終身職業。他用堅定的步履一路起來,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寬廣的仁愛胸懷,把覺悟洲心理諮詢中心創建成為具備雄厚技術實力的心理諮詢專業服務機構。幾年來大量心理困惑求助者獲得救助,全國各地乃至歐洲、美洲都有心理患者慕名前來求治。諮詢者有領導幹部到普通民眾的各階層人士,諮詢的問題有焦慮、恐懼、抑鬱、強迫等神經官能症,有性變態、性功能障礙等性心理問題,也有戀愛婚姻、青少年行為、職業發展等家庭、社會心理問題。該中心成功挽救了多名自殺者,並使他們樹立起生活信心。
封導師敢向傳統的心理治療理論和技術提出挑戰,經過實踐總結,他創立了矯治個性偏差的扳機理論、多層次放鬆技法、行為反饋療法、信念重建療法、思維矯正技術、實用記憶訓練等獨具特色的心理治療理論和技術。封導師做心理治療的特點是高效徹底、成本低廉,系統心理治療通常在幾天內完成,屢創奇蹟。他完成的許多治療輔導個案在學術界受到很高的評價,攻破了抑鬱症、強迫症、抽動症心理治療等世界性難題,《心理醫生》、《女性天地》等雜誌及當地媒體報導了他的創業事跡,並陸續刊登了他的研究成果和治療案例。封志宏心理導師在學術界被譽為心理諮詢操作專家,被患者熱情稱頌為“民間科學家”。
多年來,封志宏心理導師還在網際網路和其他媒體上廣泛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其詼諧幽默的語言、冷靜沉著的個性、犀利敏銳的目光深得網民和讀者的傳頌和愛戴,為科學精神在心理學領域的普及和心理諮詢理論的本土化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8年在中科院《科學智慧火花》發表論文 “情緒學與情緒反常矯治”,正式提出情緒學概念,構建情緒學模型,公開行為反饋和信念重整等情緒矯正技術,再次確認情緒反常現象的矯治是教育學課題而非醫學課題。
代表作:封志宏心理諮詢手記
作者介紹:封志宏心理導師是中國最早的心理諮詢專業機構之一覺悟洲心理諮詢中心的創辦者和主持人,中國心理諮詢網站的心理專家。他在理論上大膽創新,發明的技術新穎簡潔,心理諮詢效果立竿見影,突破了強迫症、抽動症、抑鬱症心理治療等世界性難題,情緒矯治通常數天內完成,屢創奇蹟。封志宏導師在學術界被譽為心理諮詢操作專家,患者稱頌他為民間科學家。
學歷:本科
專業:化學、軍事指揮、心理學
經歷:軍官6年,經貿和企業策劃管理10年,心理諮詢13年
在路上
進入心理諮詢領域的機緣是由一個偶然念頭觸發的。1986年我在桂林陸軍學院進修政工專業開始接觸心理學並產生深厚研究興致,但從沒想過要以此為職。1998年,因所在國有企業面臨倒閉,我尋找著能夠支撐後半生,自己喜歡又有意義的工作。某天在街上走著走著,沒有任何徵兆心裡突然蹦出“心理諮詢”這個詞,立即心眼一亮——就是她了,以後就做心理諮詢。
不是想做就能做的,我向工商局諮詢開辦機構的手續,接待的科長毫不客氣地對我說:“有很多人來申請過我都沒批,你有什麼料子敢申領心理諮詢營業執照?”我耐心地向科長介紹我的經歷和體會,並讓他看我寫的專業文章。科長看著看著眉頭慢慢舒展開,還沒看完就回頭吩咐辦事人員:“拿註冊表讓他填。”
就這樣,覺悟洲心理諮詢中心登上了歷史舞台。
接的第一個古怪案例是死亡焦慮,患者每在陰暗中獨處便想到與死亡相關的事情,心慌恐懼,發抖冒汗,必須馬上離開獨處環境。因心情不好,她常常無緣無故發怒,弄得人際關係很差,在醫院吃藥治了五年沒好。我用認知和脫敏療法給她治療,幾次就好了。《心理醫生》主編讓我把案例整理出來,在雜誌刊登。十幾年來,這類個案已經司空見慣,還陸續發表過很多,不再覺得古怪。
業務突破是在2001年,有了電腦可以上網了,在心理論壇和聊天室跟人交流,患者感覺我素質還可以,在當地又久治無效,便下決心前來梧州找我。開始的時候網路上的人都不相信我幾天時間就能完成一個治療,說這不可能,還說我是騙子。幾位患者應其他患者要求公布了在梧州治療的情況,說封老師是最好的,一個患者還特別加了一句話:“還有,他很聰明。”疑慮就這樣被事實打消,陸陸續續有患者前來,來得最多的是浙江、山東和天津的,還有國外來的呢。有一次,《梧州廣播電視報》做一個心理諮詢專題,正好有位福建來的患者在治療,記者還採訪了她。
有外地患者的信任和支持,覺悟洲心理諮詢中心才得以維持並發展。有過幾位梧州的愛好者向我諮詢,想從事這一職業。我向他們介紹了市場情況,讓他們冷靜下來。雖然心理諮詢可介入的領域很多,發展潛力巨大,但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和接受這一事物。當地市場尚未形成,他們也不具備充分技術實力去開發全國市場,就打消了念頭。我堅持,不要盲目進入一個新領域,以免給自己造成傷害。
當下,梧州的心理諮詢機構已經開起來很多家,都慘談經營,這個結果應該都出乎創辦者意料之外,各地的情況都差不多。心理諮詢行業的進入門檻很低,考個證領個照就信心滿滿,這些心理諮詢師太單純,市場意識相當淡薄。
我還在賀州、桂林、廣州等地開展過業務,開辦並主持中國心理諮詢中心網站。
看人性
做了十幾年心理諮詢,我對人性有了很多新的認知。按理熱愛勞動和尊重勞動是優良品質,可就有一類人不拿別人的勞動當回事。拿付費來說,工人、農民、企業家、小白領,他們付費果斷,該是多少就付多少,還有多付的,說是支持贊助。教師、醫生、官員等,那就不同了,他們不付錢的理由全部都是:“我有很多社會關係,幫你介紹幾個客戶來,你就可以賺很多。”對此,我很想在大門口貼出告示:科長以上領導幹部恕不接待。
心理健康價值幾何,幾乎沒有人考量過。一位中學老師的兒子不願上學,說家裡不適合讀書,要求在外租房單住,還要配置電腦衣櫃一應家具才願意回校。不答應他的要求就砸鍋剪被,弄得家裡一地狼藉。家長找到我,希望我幫助勸孩子上學。家長不願意按時間支付費用,覺得這樣是個無底洞。我聽完介紹後估算了工作量,約定600元直到問題解決這止。家長想了想,覺得這樣下去孩子就毀了,花600元撿回一個兒子,值。可才過幾小時,這位家長就給我打來電話,取消了預約。據其親屬反饋,是有一師範學校的心理學老師提出,心理諮詢收費是商業行為,商人是信不過的。這位心理學老師自告奮勇與孩子談了半小時,孩子一言不發。等心理學老師走後,孩子立刻發飆,剪窗簾砸碗,警告父母,不允許再找任何人與其談話。這位心理學老師不懂,心理諮詢是一項嚴謹系統的科學工作,不是嘴皮子工夫這么簡單。由於其輕率舉動,這個孩子喪失了矯治良機,家庭蒙受重大經濟和精神損失。
一年多以後,這位家長神情沮喪再次找到我,介紹完情況,家長直截了當:“你要多少錢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家長無奈給兒子在外租了房子,家庭支出陡然增大,加上孩子拿走鍋碗等用品從不拿回,家庭經濟陷入危機之中,更不用說各人遭受了精神重創。這時候,連孩子的面都已經很難見到,工作難度非常大。為了救這個家庭,我仍然做了工作規劃,要求費用兩千元。家長一聽說要這么多錢就傻眼了,可能他以為還是當初那600塊。
有人說,心理諮詢師是垃圾桶,裝多了垃圾自己也變成垃圾。我很理智,我知道垃圾不是因我而生,我必須保有一顆清潔的心靈,不然我沒辦法為別人清掃。可能有人會問:“你不能善良一點,免費或者少收一點錢嗎?”其實我收費很低,並且效果有保障。事實上對於需要經濟支持的窮人,我會減收費用甚至免費支持。那些有支付能力而又不願意付錢的人,他們不是我的服務對象。拜金信念很強的人會把金錢看得比生命和幸福更重,心理諮詢對他們沒有意義。
學術觀點
在學術上,要說哪位心理學名家對我產生過巨大影響,我沒有印象。在桂林陸軍學院學習時,教官推薦了弗洛伊德。我看過他的書和傳記,開始的時候感覺不真切,覺得似乎是這么回事。隨著經驗積累,越來越覺得他創立的精神分析理論錯誤太多,缺乏事實基礎。而且我還發現,他發布的所有案例都沒有結果,因此我斷定他沒有任何心理諮詢成功實踐。弗洛伊德在一封信中表達了他的同行榮格的觀點:“你斷言,由於我濫用心理分析,使我的學生處於一種孩子般的依附地位。”弗洛伊德樂於談論性和潛意識,隨意解釋患者的行為意義,目的是製造移情,誘導和縱容患者依賴自己,這反而不利於心理障礙的矯治。在這一點上,榮格對他的評價是正確的。
我是科學工作者,嚴謹是我的工作信條,沒有充分事實根據的所謂療法我不推崇。
主要的心理諮詢理論有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這些方法有科學根據,準確恰當運用可有正面效果。但對於複雜的心理障礙表現而言,簡單化的分析和指導不足以讓患者產生真切的感受,其效力有限。在流行的心理諮詢理論和技術中,很多屬於戲弄人的心理遊戲,比如意象對話、薩提亞、沙盤遊戲等等。有人說,自己推崇某某流派,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有流派之分的是宗教或邪教。心理諮詢是科學工作,技術手法可有不同,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沒有流派之分。
我認為,在心理諮詢理論上,最根本性的錯誤是“心理學”概念的錯誤。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可是誰都說不清楚什麼叫“心理”,理解混亂導致錯誤思潮泛濫。心理學的真實含義應該是研究人類行為和情緒規律的科學,因此,心理學應更名為行為學,研究心理障礙的心理學是情緒學。依據這一觀點,我創立了自己的情緒矯治學說,即信念重整和行為反饋。
情緒由生活事件引發,其表現決定於當事人以信念為基礎的人格。因此,矯治情緒障礙的核心是矯正生活信念,行為反饋可使患者感覺真切,矯治成果得以鞏固。事實證明,這一理論及相關技術是先進的。
中國問題
功利性是影響當代中國人心理健康最大的因素,人們往往依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評價是非,獨生子女現實及學校教育缺陷使自私和依賴蔓延流行。經歷單純和閱歷缺乏使一些行業人士的心理健康狀況堪憂,有調查顯示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容樂觀。類似的行業還有醫生、警察和官員等,而這些行業又占據社會主導地位。因此,推廣心理健康理念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任重而道遠。
面對如此複雜的心理健康狀況局面,心理諮詢行業本應發揮主導作用。可是由於存在大量理論和技術錯誤,心理諮詢師普遍知識、智力和閱歷欠缺,更要命的是許多人存在人品缺陷,難以擔當如此大任。大量低素質服務湧向市場,不斷有負面信息披露,民眾很快發現不是心理諮詢都能信任,他們難以區分孰優孰劣。因此,心理諮詢行業當務之急是進行人員整合和技術更新,把陪伴安慰和情緒矯治區分開來,但這在當前政策環境下尚難以實施,只能讓市場選擇淘汰。
心理健康小知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理念和追求,但人們往往並不明了自己需要什麼,人們經常把自己想要的東西說成是自己需要的。我們需要好名聲,需要善良,需要提高能力,需要和諧環境,需要幸福感受。有人會說,這些都是我們想要的呀,需要和想要沒有區別。都這么說,但行動卻讓很多人暴露了需要與想要相背離的事實。有人想要很多錢,借朋友的錢不還,就失去了好名聲;有人想要安逸的生活,不願意花費體力去勞動和鍛鍊,健康就失去了;我們需要學習以增長才幹,可又老想上網玩遊戲,這時候需要和想要發生嚴重衝突。
需要和想要最根本性的區別是社會性和個體性的差異。需要有社會屬性,符合社會規範和良善價值體系,想要則完全是個人體會。
很多苦惱是需要和想要產生衝突的結果,當我們覺得煩惱的時候,梳理一下是哪個需要和哪個想要發生了衝突,這有利於我們的心情冷靜下來,重新省視、評價和調整行為,讓我們的行動與需要相一致,即使有所付出,也不會後悔。我們不後悔自己所做的事情,就擁有了快樂人生。
人格障礙是這樣治好的
概況:周女,27歲,未婚,湘籍,中專,無業。從初一開始,經常感覺緊張、恐懼、頭暈、肌肉緊繃、顫抖(患者原話)。要求自己走路的姿勢要瀟灑大方,感覺自己不是在走路,而是在舞台上表演。害怕碰見同學老師,擔心表現不好,心裡害怕,總是躲著他們。不斷提醒自己走路要小心,不能把髒東西弄到鞋、腳或身上,看到髒東西心裡就緊張,如果必須處於髒環境中,就渾身不自在。平時洗澡洗衣服很費勁,耗時很長,老是擔心哪裡沒洗乾淨,一說到洗澡就提不起精神,因為覺得麻煩經常不願洗。跟母親一起居住,倆人經常發生爭吵,動不動就打罵母親,下手狠,母親左手因此受傷不能抬高。打過以後患者會覺得內疚,但一受到刺激又反覆。幾乎每天都不能高興起來,鬱悶不堪,覺得生活沒意義,度日如年,對未來感覺一片渺茫。十多年來持續接受治療,診斷混亂,在長沙和衡陽等地多次住院,花費十多萬元,一直服藥。甚至還接受某心理學博士建議,食用滷牛肉進行飲食治療,這些治療都沒有明確效果。
診斷:心理導師觀察或了解到,患者有動作表情誇張、表述喜歡用書面詞語、渴求表揚和同情、注重穿著打扮等等表現,符合表演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故診斷為表演型人格障礙。患者還有潔癖、社交恐懼、衝動、依賴等表現。
背景:患者在數月前向覺悟洲心理諮詢中心電話諮詢,產生前來做現實心理治療的想法,隨後其家人親往桂林了解諮詢機構的情況,做出承諾並約定了治療日期。可能是考慮費用問題,患者及家人未如約前來。在約定日期後患者來電希望電話指導,在得不到理想結果的情況下,患者生氣,聲言不再信任心理治療。2006年10月2日,患者母親因被患者毆打,離家幾小時。剛回來,又因幾句話不和再遭患者激烈毆打。患者家屬當即決定,讓患者立即到覺悟洲心理諮詢中心接受系統心理治療。
治療過程: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後,治療在“親愛的媽媽,感謝你生我出來,賜給我生命”的交流中正式拉開序幕。患者回顧母親對自己含辛茹苦的教育撫養,重新認識了與母親的關係,人格得到升華,面對母親不再象以往那樣動不動就怒髮衝冠。以放鬆療法使患者收穫輕鬆體驗並穩定下來,消除衝動情緒。在治療潔癖時,導師事先把食用油滴在已經清潔過的馬桶上,告訴患者是糞便,讓她用手觸摸。患者開始的時候感覺非常噁心,在導師的引導下慢慢放鬆,最後發現接觸糞便並不是困難的事情。用系統脫敏和暴露療法解決社交恐懼,效果非常明顯。最困難的環節是表演特質的消除,採取了現場體驗、角色扮演、風格比較等方式進行啟發,最終達到治療目標,患者及其家人都很滿意。本次心理治療時間為2006年10月3日至2006年10月11日,歷時約一周。
治療插曲:我做心理矯治通常不需要這么長時間,花了一周時間是因為有幾天患者罷治,她上午心情不好拒絕治療,下午情緒平復才來接受矯治,浪費了很多時間。原因是她要求導師愛她,得不到她想要的結果就不配合矯治。我不能為了哄她高興而欺騙她,因為關係的改變會導致治療失敗。
總結:親職教育缺陷是心理障礙發生和發展最根本的原因。當事人曾有一位哥哥在幼年期因病去世,父母悲傷不已,罪責自己管護不周。當事人一出世,就受到父母尤其是母親格外細緻呵護,生怕孩子冷著、燙著、摔著、累著,特別害怕孩子生病,衛生方面到了錙銖必較的地步,孩子有一丁點小毛病就慌亂不已。
父母的態度和行為對孩子有強烈感應力,潛移默化中,孩子的觀念、行為逐漸形成一定的模式,表現出獨有的人格特徵。孩子的性格與父母的性格有互補適應的規則,“懶惰父母勤勞兒”是有道理的。因為父母懶惰,總喜歡支派孩子做事,所以孩子就養成了勤勞的習慣,反之亦然。
患者父母對孩子照顧無微不至,患者成年後就形成了強烈的依賴特徵,完全沒有獨立意識。對衛生問題的過分苛刻導致潔癖,與外界交流太少致使患者社交技能缺乏而產生恐懼迴避心理,患者對生活理解錯誤以為表演能贏得肯定,自己的要求必須滿足是衝動的心理根源,有太多的失望以致對前途不抱信心。患者的所有情緒表現都可以在其幼年生活中找到起源,相對穩定的扭曲信念及與現實生活背離的行為有賴於強有力的科學心理矯治才得以解決。
藥物治療心理障礙的偽科學性質:患者曾在湖南某著名精神(科)病醫院住院並長期服用該院或其他醫院開出的藥物,與別的心理障礙患者一樣,該患者所獲得的“療效”僅僅在服藥期間使自己變得嗜睡、興奮、頭暈、乏力、顫抖、性功能減退等等。表面上原有的症狀消失或減輕,實際上是用藥物控制神經活動,用另一種“症狀”取代了原來的症狀,患者的消極行為和精神痛苦並沒有改變。
有人認為,心理障礙是大腦內某些化學物質失去平衡造成的,用藥物調節大腦內物質平衡可治療心理障礙,這是騙人的鬼話。實際上,人的情緒與大腦物質是互動關係,大腦物質隨人的情緒發生變化,通過非藥物的心理治療改善情緒,大腦內物質含量也會隨之變化達到平衡,根本不需要藥物介入。
心理障礙是心理學問題,不是醫學問題。精神類藥物對身體尤其是對大腦的發育可產生嚴重損害,沒有任何事實證明藥物治療心理障礙有確切效果。不合理使用藥物會導致患者產生錯覺,以為自己生病了,不再關注人格升華和行為進步,心理障礙會更加嚴重和頑固。覺悟洲心理諮詢中心堅決反對使用藥物治療心理障礙,尤其反對給兒童使用精神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