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秉信

寸秉信,1854年出生,字誠齋,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人。 民國八年(1919年)寸芳田家被焚,大方硯被毀於烈火之中。 民國二年(1913年),雲南省政府請寸秉信赴昆明傳授雕硯技術,因久病纏身,未及起程即病故,終年59歲。

寸秉信,1854年出生,字誠齋,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人。
寸四歲喪父,二十歲喪母,家境貧苦,十二歲拜師學硯刻。他自製刀具,取金沙江邊當地大堡哨石料(俗稱楚石),農事勞作之餘,潛心雕琢墨硯40餘年。寸雖不識文墨,但想像力豐富,依石料特點,以民間神話傳說“龍鳳呈祥”、“雙龍戲珠”、“八仙過海”、“牛郎織女”、“嫦娥奔月”等為題材,以石取形,以形命名,巧妙安排,精心雕刻。時人稱作“苴卻硯”(今更名為攀枝花硯)。苴卻硯上市,大受川、滇兩省的文人墨客青睞。
宣統元年(1909年),雲南省苴卻行政委員宋光樞曾取硯三枚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參展。由於該硯石料獨特,石眼特多,石質堅韌,潤密如膚,存墨不腐,積水不涸,發墨如油,不損毫毛,加之雕琢精湛,造形古樸,線條明快,栩栩如生。受到外國專家好評,被選為文房佳品,從此苴卻硯名聲大振。
寸一生創製石硯上千,圖型各異。寸使用生平技藝製作“雙龍戲珠”尺余大硯一方,視為珍寶,後被團總寸芳田強留保存。民國八年(1919年)寸芳田家被焚,大方硯被毀於烈火之中。
寸秉信賦性剛直,不求仕途,除工於硯刻,苦習吟詩作對,曾書:“門前金沙為玉帶,屋後石頂作烏紗。”
民國二年(1913年),雲南省政府請寸秉信赴昆明傳授雕硯技術,因久病纏身,未及起程即病故,終年5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