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河[四川河流]

寶馬河[四川河流]
寶馬河[四川河流]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寶馬河是西河第一大支流,嘉陵江二級支流,源自鹽亭縣境內,流經西充縣鳴龍鎮、義和鄉、槐樹鎮、中南鄉,經南部縣建興鎮、三官鎮、大王鎮,於定水鎮匯於西河。

相關書籍

一部由成都青年作家陳曦耗時6年,深入生活、紮根基層、潛心創作、全景式反映“文革”結束至改革開放初期四川南部縣農村風雲變幻的長篇鄉土小說《寶馬河》,近日由四川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小說共36萬字,450餘頁。《寶馬河》以流經南部縣的一條河流——寶馬河為紐帶,以位於寶馬河兩岸的建興中學和建興鎮為背景,全景記錄了“文革”結束至改革開放初,中國大變革時期川北農村的風雲變幻。

寶馬河[四川河流] 寶馬河[四川河流]

歷史名人

寶馬河流域 寶馬河流域

寶馬河這條藍色的絲帶,千百年來,江河無聲,寶馬河默默地滋養著這塊古老的土地,哺育著這塊土地上善良而勤勞的人們;千百年來,寶馬河也哺育出了沿岸無數的優秀兒女。據統計,從寶馬河沿岸及流域周邊鄉鎮走的歷史文化名人有:

一、秦末--開漢將軍

開漢將軍--紀信 開漢將軍--紀信

紀信(?-前204),字成,四川省西充縣紫岩鄉紀公廟村人。秦末漢初時捨身救主假扮劉邦安漢的大將。公元前202年劉邦統一全國建立政權後,便於第二年將紀信家鄉從閬中縣分出,漢高祖御賜“安漢”,屬充國縣。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改安漢縣為“南充縣”。621年(唐武德四年)又將紀信家鄉從南充縣分出,新置西充縣。故紀信為今西充縣人。由於紀信為保劉安漢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後人立廟以祀。且歷代王朝都有追封:宋封“忠祐安漢公”,元封“輔德顯忠康濟王”,明封“忠烈侯”。

《紀信替死》的英勇事跡也被搬上了文藝舞台。南充還被譽為“ 忠義之邦”。唐尚書右丞盧藏用曾作過《吊紀信文》。宋代果州南充郡郡守邵博在《紀將軍廟碑記》中說:“漢高帝之興,有天命哉。方因困於滎陽,其勢甚危,一時謀臣多亡去者,獨將軍死焉,嗚呼!古固有死,貴成天下事也,若將軍之死......。”宋果州太守楊濟有感紀信誑楚成漢,書刻“忠義之邦”4字於南充城西金泉山。西充縣人民政府修建了紀信廣場,以此紀念。

二、蜀漢--光祿大夫

光祿大夫--譙周 光祿大夫--譙周

譙周(201~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國(西充縣槐樹鎮)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的儒學大師和史學家。譙周幼年喪父,孤苦伶仃,隨舅父生活。他發憤讀書,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熟讀五經,深研書禮,知曉天文。蜀漢建興二年(223年),丞相諸葛亮推舉他為勸學從事,後又擢升典學從事,負責學校、生徒、訓導、考核、升免等事。238年(蜀延熙元年)被調任劉璇太子家令。後歷任中散大夫、光祿大夫等。蜀漢滅亡後降晉,在晉官至散騎常侍。譙周被稱為“蜀中孔子”,

他博學廣識,著書育人,忠肝義膽,憂國憂民,有一邦蒙賴,全國之功,魏封陽城亭侯。史學名著《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即出自他的門下。

三、北宋--秦國公

陳省華(939年~1006年),字善則,北宋閬州閬中(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 祖陳翔為蜀新井令。早年隨祖父陳族至四川閬中。為蜀西水縣尉,後為宋隴城主簿,再遷櫟陽令。任櫟陽令期間,鄭伯渠為鄰縣強占,陳省華設法使水利均沾。官至左諫議大夫。卒贈太子少師、秦國公。妻馮氏,封燕國夫人。馮氏性嚴,每天帶著兒媳婦下廚做飯,與陳省華有三子,不許事華侈。長子陳堯叟是端拱二年(989年)狀元、次子陳堯佐進士出身、三子陳堯咨是鹹平三年(1000年)狀元,世稱“三陳”,父子四人皆進士,故稱一門四進士,陳省華的女婿傅堯俞是狀元,又稱陳門四狀元。大橋鎮因此而聞名當世。由於當時的新井屬保寧府(今閬中)管轄,今天閬中市的三陳街就是以這三兄弟的事跡而名留千秋的。在南部縣也留下了金魚溪、金玉橋、狀元橋、三元街等美名軼事。

北宋宰相--三陳 北宋宰相--三陳

四、北宋--光祿寺丞

陳堯叟(961~1017)北宋大臣。字唐夫,閬州閬中(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 陳省華長子。端拱二年進士第一,狀元,與弟陳堯佐同科。授光祿寺丞、直史館,與父同日賜緋。歷官秘書丞、河南東道判官、工部員外郎。淳化四年,出使交州。景德元年,遼軍直逼澶州,陳堯叟主張遷都,被寇準斥責。天禧元年卒。真宗廢朝二日,贈侍中,諡文忠。著有《請盟錄》三集二十卷。

五、北宋--宰相

陳堯佐(963~1044)北宋大臣、書法家、畫家。字希元,號知餘子,今四川閬中(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陳省華次子,兄陳堯叟、弟陳堯咨皆狀元。太宗端拱元年(988)進士,歷官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工書法,喜歡寫特大的隸書字,鹹平初,任潮州通判,鹹平二年(999)建韓吏部祠於金山麓夫子廟正室東廂。宋仁宗時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仁宗慶曆四年(1044)卒。贈司空兼侍中,諡文惠。著有《潮陽編》、《野廬編》、《遣興集》、《愚邱集》等。現存詞一首。

六、北宋--太尉

禮部尚書--馬廷用 禮部尚書--馬廷用

陳堯咨(970~1034?)宋代官員、書法家。字嘉謨,閬州閬中(今四川南部縣大橋鎮)人。陳省華第三子,陳堯叟、陳堯佐弟。真宗鹹平三年進士第一,狀元。歷官右正言、知制誥、起居舍人、以龍圖閣直學士知永興軍、陝西緣邊安撫使、以尚書工部侍郎權知開封府、翰林學士、拜武信軍節度使、知天雄軍,贈太尉,謚康肅。

七、明朝--尚書

馬廷用(1446~1519),字良佐,號紫崖。四川西充縣紫岩鄉人。明朝,教育家,禮部尚書。祖父馬覺照、父親馬鐸,後因馬廷用貴贈通議大夫,南京禮部右侍郎。他還寫過許多文章,明“吳都文萃續集”收有馬廷用《茂恩堂記》、《峒春堂紀》等文。馬廷用還任《元和州縣誌》、《大明會典》、《漕運志》總纂。正是由於馬廷用的文章詩歌的名氣很大,這也極大影響了西充文學、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所以,康熙六十一年《西充縣誌》稱為其“文壇宗伯”,並認為“西充文學,自馬廷用宗伯始盛。”

八、清朝--提督軍門

徐占彪(1840~1892),名承安,字崑山,西充縣鳴龍鎮宮子山村人。清朝將領,清朝晚期民族英雄。為大清王朝在剿滅西南地區農民起義、平定西北地區回民起義、收復新疆等戰役中戰功卓越,為大清王朝穩住中國西南、西北半壁江山作出了貢獻。徐占彪出生貧寒,1860年(清鹹豐十年)投效果勇營。因驍勇善戰,屢立奇功,由士卒升千夫長、分統、參將、副將、總兵、提督。成為蜀軍統帥,以“猛將”著稱。官至從一品。1872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大軍西進,提督徐占彪攻肅州(今甘肅酒泉)。1875年(清光緒元年)在圍攻陝西、甘肅的回民起義軍的金積堡戰役中,徐占彪率軍剿肅回屢捷,得到清軍統帥、湘軍首領左宗棠賞識。授提督徐占彪、雲騎尉世職。1882年,因徐占彪在捍衛祖國主權的鬥爭中戰功卓著,授御賜黃馬褂,戴雙眼花翎。旋任巴里坤總兵,駐守新疆防務。1892年病逝,葬於多扶徐氏祖瑩。大清朝廷在南充西橋河賜建“提督軍門崑山徐公諱占彪神道”金字牌坊1座。有聯為“盪除西北余腥,功從血戰完關守;撐住江山半壁,天為中興育將臣”。橫批“勛高銅柱”。晉城也立有徐家祠堂志念。

九、民國--中央委員

陳介生(1903年~1971年),四川省南部縣建興鎮陳家嘴村人。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少時聰穎有大志,後投筆從戎,於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曾多效力於抗日戰爭時期之國家,策略方面,蔣公(蔣介石)多予採納。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攻讀經濟學、統計學、國際公法,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學成歸國時,陳介生在武漢隨蔣介石籌備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蔣介石任團長,陳誠任副團長,桂永清任主任,陳介生為副主任。繼而,陳介生轉任教育處長。他還歷任財政部幣制委員會委員兼秘書、財政部貿易委員會專門委員、糧食部顧問、中央銀行經濟顧問及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為“中統(局)”)特經處處長。1938年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陳介生奉命籌設三民主義青年團,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正式成立後,陳介生任中央團部經濟處副處長、重慶市支團部幹事長、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候補幹事。抗日戰爭第九戰區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重慶市政府秘書長、國民黨重慶市黨部副主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等職。1971年,陳介生在台灣逝世。

十、民國--抗日英烈

抗日將軍--柴意新 抗日將軍--柴意新

柴意新(1898~1943),號惹愚,字澤高,南部縣建興鎮黃家壩村人,抗日將領、國民黨少將、中央軍黃埔系,追授中將軍銜。1943年在被稱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常德會戰陣亡。國民政府感其忠烈,追覲柴意新,追授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軍銜。

柴意新出身農民家庭,黃埔軍校三期畢業。在黃埔軍校時,與共產黨人李鳴珂等友善,隨即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畢業後,轉讀民國陸軍大學。抗日戰爭爆發後,柴意新參加了南京、武漢、鄂西諸戰役。1940年,柴意新調重慶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1943年11月8日,在率全團官兵守衛常德城區時,他孤軍激戰16晝夜,於12月2日壯烈殉國。柴意新也是在這場異常慘烈的常德守城戰中犧牲的唯一將官。柴意新殉國後,國民黨政府在陪都重慶為他召天了追悼大會,他誓死如歸,不愧為忠勇仁義、義薄雲天的愛國將領,人天感泣,堪稱我中華之魂。“常德會戰”勝利後,其遺體安葬於“常德市抗日烈士公墓”。198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民政部先後,追認柴意新將軍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柴意新將軍入選首批抗日英烈。

十一、當代--國家副部長

敬正書,(1945~2015),1945年1月出生於四川省南部縣建興鎮黃家壩村人,西南農業大學畢業。敬正書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水利部原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曾主編水利行業多項管理辦法和規程規範,公開發表著作、論文數十篇,出版了《現代水利的探索與實踐》;歷時9年主持編纂《中國河湖大典》,填補了我國水利典籍的空白;曾參與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修訂案)》,為新時期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法律支撐。1986年被評為高級農藝師,2001年被評為研究員。

國家水利部--敬正書 國家水利部--敬正書

1985年8月任四川省德陽市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1991年11月任四川省水電廳廳長、黨組書記。1996年,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委委員。2000年1月,敬正書同志任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2003年8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兼直屬機關黨委書記。2005年5月退休後,敬正書同志仍十分關心水利事業,為治水興水建言獻策,發揮餘熱。曾先後兼任中國水利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會長、中國水利文學藝術協會主席、中國水利江河體育協會理事長、中國水利學會理事長、中國水利政研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2015年8月29日上午,敬正書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十二、當代--著名科學家

著名科學家--曾烈光 著名科學家--曾烈光

曾烈光,(1947~),1947年12月出生於南部縣三官鎮的一個小山村,1965年畢業於南部建興中學,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就讀無線電技術專業。1988年任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副研究員,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曾烈光長期從事網路與片上系統集成研究工作。他以第一完成人,分別獲得1987年、1990年、2002年3項國家發明獎二等獎,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10項。1992年獲首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獎,並和十位青年科學家一起被請進中南海,受到胡錦濤、溫家寶接見。他所指導的博士學位論文入選2004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曾烈光教授從2007年開始先後承擔了國家“973”課題“可測可控可觀IP網結構、模型與實驗驗證”,其後又承擔了國家重大專項“移動IP網新架構”的前瞻性研究任務。曾烈光介紹說,這些項目旨在研究建立未來網路的體系架構。經過幾年的努力,曾烈光和他的團隊提出了一種多元可演進的新型網際網路體系架構,並成功建立了國內首個採用自主研製的虛擬化路由器、可實時構造(或撤銷)多個獨立並存子網的虛擬化網路創新平台,在這個平台已成功進行了多個網路研究實驗。目前,曾烈光和他的團隊正在努力擴大網路創新實驗平台的規模,希望有更多的用戶加入,取得更大的進展。

十三、當代--將軍

鄧高如,男,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現任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西充縣中南場人,1951年8月生,1969年12月入伍。歷任戰士、班長,團、師、軍新聞幹事,宣傳股長、科長、處長。成都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成都軍區政治部編研室主任,成都軍區政治部《戰旗報》社社長兼總編輯。2003年6月至2009年10月任重慶警備區政治部主任,200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重慶市作家協會笫二、三屆副主席。曾任四川省記者協會書記處書記,四川大學新聞系客座教授。1990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新聞工作者”稱號。

鄧高如將軍 鄧高如將軍

鄧高如自戎馬北國到走馬南疆,從士兵到將軍一步一個腳印走過40餘年軍旅歷程,除榮立1個二等功、5個三等功外,還有一手瀟灑自如的文章揚名軍中。西充、南部、鹽亭三縣交界處的西充縣境內有個“中南場”,鄧高如將軍便出生在這場上。或許是因為那條奔流清澈的寶馬河亘古至今繞場流過,使得他兒時就多了幾分靈性和執著。

古產鱸魚

寶馬河及沿岸風景 寶馬河及沿岸風景

寶馬河自古出產鱸魚(金絲鯉魚),鱸魚肉美,馳名川外。 寶馬河水質獨特,金絲鯉魚獨產其間,為寶馬河獨特產品。“此魚因魚腹兩側各有一道金色紋線而得名。金絲鯉魚比普通鯉魚肥美,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道細小的金色線紋,從腮邊直達尾部,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活蹦亂跳、逗人喜愛。其魚肉質細嫩,入口有粘糯感、鮮美異常。”在清朝的時候,建興鎮上的“金絲鯉魚”是朝廷的貢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將河裡的魚供應給朝廷。流經鎮區環境污染,這種魚很少見到了。正將寶馬河流經城區的十里水岸築堤加固,建成一條靚麗的濱江綠化帶。

鹽運要道

寶馬河風光 寶馬河風光

寶馬河古為鹽運要道,是古代及近代重要的鹽運通道,產自寶馬河沿岸及流域周邊鄉鎮、槐樹、八角、鹽亭、新井、建興、鳴龍、義和、罐埡等地的鹽和鹽商,從寶馬河和唐巴古道將鹽運往巴州(今通江、南江、巴中)、漢中等秦嶺、巴山大地,哺育秦巴兒女。上世紀初期還有很多以背鹽為生的鹽工,建興鎮當地人稱“ 鹽老二”。

防洪治理

2013年1月29日,在南部縣建興鎮寶馬河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現場看到,數十名工人正忙著攪拌沙漿、搬運材料、拉線砌牆。

據了解,寶馬河防洪治理工程是該縣實施的重點水利項目,寶馬河流經城區的十里水岸築堤加固,建成一條靚麗的濱江綠化帶。

據相關人員介紹,寶馬河防洪治理工程預計在2015年10月前完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