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人物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一等功臣、烈士翁天澤為倉頭村人。
歷史
1971年遷至武聖庵,距縣城31公里。現轄15個行政村,155個自然村。2.5萬常住人口中有回族14人,壯族1人,余皆漢族。
地理環境
東與下蜀鎮相鄰,西與南京市攝山鄉、江寧縣湯山鎮接壤,南與亭子鄉相連,北以便民河與江寧縣花園、營防二鄉為界。鄉政府設在龍潭鎮
經濟
寶華、青龍二山將全鄉分割為三塊:北部沿滬寧鐵路有8個行政村,為沿江圩區;中間是二山之間狹長地帶,有3個行政村,為山區;寶華山西側有4個行政村,屬丘陵。全鄉總面積70.2平方公里,耕地2.5萬多畝,山地6500畝,水面積4200畝,成林面積2.55萬畝。解放前,丘陵山區易旱易沖,圩區易受洪澇。解放後,山區修築水庫,蓄水保土,開挖排灌渠道,圩區浚河加堤改造盪田,建設良田,實現旱澇保收,為全縣糧棉高產區之一。
境內礦藏資源,為發展工業提供了豐富材料。唐代的銅山銅礦,民國初年的中國水泥廠和江蘇省鉬銅礦(現縣屬)均在境內。現有鄉、村辦水泥廠各一家,鄉、村採石礦(場)20餘家。1978年以後,其他工業也迅猛崛起。至1985年,鄉村兩級已辦有建材、印刷、化工、針織、服裝、鑄造、金屬加工等企業共91家,年產值達1763萬元,創利稅182萬元,居全縣首位。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577元
寶華山護國聖化隆昌寺,為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名聞遐邇,享譽東南亞。寶華山區亞熱帶生物資源豐富,地帶性植被保存較好,典型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有諸多名貴樹種,尤以寶華玉蘭最為珍貴,全國獨有。1983年,省政府確定寶華山為自然保護區。境內有明代墓冢多座。丁沙地村東北黃泥山經南京博物院初步挖掘,認定為早期新石器文化古遺址。全鄉現有寶華、銅山二所國中,27所國小(其中完小16所);倉頭村有簡易電影院一座;衛生院1所。
交通
旅遊2010年,滬寧高鐵的寶華山站落成,從鎮江至寶華坐高鐵只需要短短8分鐘即可到達。滬寧鐵路從境內北部穿過,除龍潭站外,設有石榴園站。312國道(老寧鎮公路)、湯龍、亭華(亭子至五貴橋)3條公路貫穿東西南北,從五貴橋至寶華山隆昌寺,汽車可直達。水路由便民河到大道河港口入長江,龍潭至三江口碼頭有公路通達。鐵路、公路、水路運輸十分稱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