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學教程

第二節公文寫作 第一節散文 第四節雜文

百科名片:

作/譯者:段軒如 楊傑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300096506 [十位:7300096506]
頁數:349 重約:0.453KG
定價:¥36.00

內容提要:

《寫作學教程》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詳細介紹了寫作學的基本理論、文章寫作的程式及文章的構成要素,下編具體介紹了公文、事務文書、文學類文體、新聞文體、議論文體、財經文體的特徵及寫作要點。《寫作學教程》注重理論體系的科學性、知識的新穎性和體例的實用性,適應時代要求、深入淺出,是一本實用價值較高、套用範圍較廣的寫作學方面的教材。
圖書目錄:

圖書目錄:

上編
緒論
第1章寫作活動中的客體
第一節文學寫作活動中的客體
第二節套用寫作中的客體
第三節寫作活動中的讀者
第四節把握客體的途徑
第2章寫作主體的思維品質
第一節影響寫作思維的基本要素
第二節寫作主體的思維品質
第三節影響寫作思維個性的非智力因素
第3章寫作文本
第一節文本的語言建構
第二節文本的內在結構
第三節文本的表達方式
第四節網路文本
下編
第4章公文
第一節公文概述
第二節公文寫作
第5章事務文書
第一節計畫
第二節總結
第三節簡報
第四節會議記錄
第五節調查報告
第六節演講詞
第七節電子公文
第6章文學類文體
第一節散文
第二節詩歌
第三節小說
第四節影視劇本
第7章新聞文體
第一節新聞概述
第二節訊息
第三節廣播電視新聞寫作
第四節新聞評論
第8章議論文體
第一節文藝批評
第二節思想評論
第三節學術論文
第四節雜文
第五節申論
第9章財經文體
第一節經濟活動分析報告
第二節市場調查和預測報告
第三節審計報告
第四節經濟契約
第五節經濟廣告
教學大綱
參考書目
第三版後記

文章節選:


(二)對既有的文學存在方式的挑戰
文學向來被稱為語言的藝術,包括口頭和書面的語言,其中又以書面語言為主要載體,文學往往和文本聯繫在一起,然而,這個似乎理所當然的觀念卻遭遇了網路的嚴峻挑戰。網路所使用的媒介和工具的優勢使得網路可以藉助多種手段傳達原本只能用文字表達的東西,比如網路中常見的各種表情符號,可以表達說話者的情緒和主張,它們穿插在文字中能給人更生動直接的視覺感受。文字本身的表現方式也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字可以以動畫的方式出現,文字之中還可穿插動畫,這是原來的紙張介質無法辦到的。網路文本使用的不僅僅是文字語言,它還有多媒體的聲音語言和靜態的或者動態的圖像語言,它們共同組成一個集合,從各個角度對人的視聽器官予以刺激,彌補了靜態文字語言的不足。隨著科技的發展,藉助一些新的硬、軟體,網路文本的媒介還能發展到觸發人的嗅覺、味覺、觸覺,發揮通感的作用,達成真正的審美同感和審美同步,讓人在電腦前體驗到激動、暈眩、緊張等微妙的心理變化。到那時候,單純的語言文字媒介顯然難以涵蓋所有文本的存在方式了。
傳統的文學敘述是戴著“語言的鐐銬”來舞蹈,要想表達自己的主題和感情,只能藉助於語言文字。語言文字作為表達的工具,在傳情達意上具有能指與所指、外化與隱喻等多方面的指涉功能,本身有很大的發揮潛力和激發人的想像力的優勢,但是又有其先天的局限性:語言文字的敘述只能通過時間線性敘述達成空間的排列,也就是說只能一個字接一個字,一句話接一句話地線性排列,無論作家的敘述技巧如何高超,它也走不出延時羅列的圈子。網路文學創作則不然,它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把語言文字敘述與聲音表達、圖片展示、音響畫面融為一體,在動態中進行立體的展示,藉助電影、電視等視覺藝術的幫助,開掘語言文字的表現力。還可以利用網路的傳播和連結功能,讓網路文學的欣賞者根據自己的喜好對感覺通道加以選擇,使作品的情節發展有多種可能性可以選擇,更接近生活本來的面目,讓文學作品的敘述方式成為一個有多種可能的立體的超媒體連結系統。
(三)消解主流話語
主流話語是指擁有並掌握社會話語權的社會群體和媒介所發出的聲音,他們控制社會的話語權,以代言人的身份引導社會輿論和大眾思維。但是到了網路時代,這種控制權被打破了,只要擁有一台可以上網的計算機,就擁有了不同程度的發言權,雖然這種發言權無法與掌握國家機器的主流社會抗衡,但是它畢竟使社會的話語
…… 本書是濟南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合作編寫的寫作學教材,2004年7月初版。教材出版後受到很大歡迎,被全國許多高校作為本科生的專業用書,還被有的高校列入研究生的必讀書目或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學習參考書目。
2005年本書經修訂出版了第二版,增加了“寫作主體的思維品質”一章,使全書體系更加完善。
教材在使用過程中,得到了教學一線的教師和專家們的積極評價,這次修訂再版,我們吸收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刪去了緒論中與寫作關係不是很密切的文字,更換了比較陳舊的例文。在第一章“寫作活動中的客體”中增加了“寫作活動中的讀者”一節,之所以這么做,是緣於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讀者對於作品是存在期待的,這種期待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讀者希望看到那些接近自己的現實生活、表現形式新穎活潑的作品。另一方面,讀者希望看到深刻的、能給人啟迪、發人深省的作品。這就給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形式上,寫作應該注意針對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在內容上,寫作應該關注現實生活,表現大多數讀者的現實生存和思想狀況,說出大多數讀者想說而沒有說出或說不出的話。
從寫作角度來談論讀者,主要目的仍然在於探討如何寫出好的作品,簡單地說,就是如何根據讀者的需求寫出好的、受讀者歡迎的作品。因為從傳播學意義上講,寫作是為讀者而寫,讀者是作品效果的檢驗者。
經過四年的使用,本教材在廣大讀者的關心、支持下不斷完善,成為網上熱銷圖書。藉此再版之際,我們對來自領導、前輩、同行和廣大讀者的鼓勵表示衷心的感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