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直觀(或直覺)意味著對對象的直接(不以概念為媒介)觀察和認識作用。因此,對於本來就是直接體驗的審美意識來說,直觀是重要的本質因素也有些學說把審美直觀當作包括審美意識知性的客觀方面直接作用的概念,使之與審美感情完全對立(在這個意義上的直觀,也使用(Schauen這個術語)。
審美直觀對應於一般直觀的區別,可分為種種形式。大的區別有:①、感覺的直觀;②知覺的直觀。①又分為:a、通過知覺直接聯繫外部對象。b、通過想像使對象的感覺形象出現在眼前(想像直觀)。相反,②是根據一種直接認識。諦觀對象的本質,把握理念的內容(本質直觀)。①中的a一般是審美享受(觀照)的基本構成因素,與之相對的b則是藝術創作的主要成分,但就文藝來說,b對享受也有特別意義,以“詩的直觀性”為問題(參照《文學》項)。審美直觀對前者來說,以靜觀性為特徵,對後者來說,顯示為創造性,而總的說來,是以這兩種性質的綜合統一為職能的。此外,它作為感性直觀具有感覺的具象性;同時,作為知性直觀又具有觀照的深度,在這一點上它使藝術接近於哲學。然而,直觀的這些因素不是互相分離、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組合融為一體並且與審美感情保持不可分離的聯繫。
但是,關於審美意識直觀的意義和位置,根據學說不同而有種種區別:①、站在心理主義立場的吉伯克( Hermann Siebeck,1842—1920)認為,考慮審美直觀不能光抓住感覺、知覺、因為審美直觀是把握對象美整體關係即形式的精神活動.同樣,施密德·科華齊克也認為直觀是能夠直接認識對象統一形態的心的能力。②、菲德勒強調說,藝術直觀作為對實在的感性認識,必然要向固有的表現發展。此外,克羅齊把藝術當作基於想像的認識活動,同時他還認為,這種直觀是在必然的表現中使自己客觀化的精神創造,應該予以重視。③、在形上學的美學方面,謝林,把審美直觀當作意識和無意識、主觀和客觀的統一,並由此發現認識的最高形式。叔本華也用審美直觀來說明柏拉圖的理念這一純粹認識。更新者則有脈承柏格森直覺主義而又站在現象學立場的梅考爾,他認為審美直覺具有使與對象本質核心相對立的許多美的理念成為可能的作用,並在思維對象和思維的關係上把握它.最近,新托馬斯派的馬里坦還強調說,直接認識主真觀和客觀的神秘統一、尋找通向作品必然實現道路的直觀作用,是藝術的根本特徵。
相關詞條
-
審美經驗
審美經驗通常又被稱為“審美趣味”、“趣味能力”、“趣味判斷”、“審美判斷”等。是審美主體在審美活動中感受、知覺審美對象(自然、藝術作品和其他人類審美產品...
概述 審美態度、審美對象與審美經驗 審美經驗與審美知覺 審美無利害關係的命題 歷史 -
審美
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形式,指人與世界(社會和自然)形成一種無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關係狀態。審美是在理智與情感、主觀與客觀上認識、理解、感知和評...
詞語釋義 簡介 價值 體驗 心理機制 -
審美態度
審美態度(aesthetic attitude)是指審美個性心理傾向,在審美活動中形成的、對事物美的持久而穩定的心理反應傾向。包括對事物的審美價值的認識...
區別 研究意義 發展歷程 相關理論 -
審美風格
審美風格是說作家的創作個性在文學作品的有機整體中通過言語結構所顯示出來的、能引起作者持久審美享受的藝術獨創性。
名人的看法 文學風格的定義 文體的概念 語言組織 -
審美教育
有二義:狹義地講是通過藝術手段對人們進行教育,廣義地講是運用自然界、社會生活、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給人們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以達到美...
美育的歷史 設施 家庭美育 社會美育 生態意識 -
學校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以一定教育手段,培養和強化人的感知力、想像力,豐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人的創新求異能力,它具有形象性、娛樂性、情感性、個人創造性和潛...
定義 性質 功能 方式 特點 -
審美主體
審美主體(aesthetic subject)是指審美關係構成要素。與“審美客體”相對。認識、欣賞、評判審美對象和創造美的社會的人。一般認為,主要由四種...
形成 審美能力 -
《禪宗生態審美研究》
本書共分七章,主要包括:禪宗的精神旅途、禪宗的詩性智慧、禪宗的美學與生態美學的整合、禪宗的生態審美觀、禪宗公案的生態審美解讀等內容。
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社會影響 作者簡介 -
審美形態學
審美形態學是研究人在審美活動和審美創造中直觀、復現自身的各種感性形式、存在形態及其發展的科學。美學分支學科之一。“形態學”原為語言學中研究詞法形態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