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寨子頭自然村隸屬於大寺鄉回龍 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大寺鄉西邊,距離回龍村委會3 公里,距離鄉政府19公里。國土面積1.49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5 ℃,年降水量15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146畝,其中人均耕地0.79畝;有林地1125.4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8戶,有鄉村人口186人,其中農業人口186人,勞動力10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3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1.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4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自然村有耕地總面積146畝(其中:田36畝,地110畝),人均耕地0.79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125.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60畝,有茶園面積403畝,其中可採摘面積403畝;核桃面積860畝,其中當年新植面積66.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7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1070畝。基礎設施
該自然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0戶通自來水,有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6.67%)。有48戶通電,有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 52.08%和72.9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戶(分別占總數的72.92%和72.92%)。 該自然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運輸車2輛,拖拉機2輛,機車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6畝,有效灌溉率為24.6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 畝。 該自然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農村經濟
該自然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1.9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0.0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1.76%;畜牧業收入17.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4.0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0頭,肉牛33頭,肉羊39頭);林業收入6.7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9.44%;第二、三產業收入4.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53%;工資性收入9.8萬元,占總收入的13.62%。農民人均純收入264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人(占勞動力的8.74%),在省內務工9人。2、施甸縣舊城鄉舊城村寨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寨子頭自然隸屬舊城鄉舊城行政村,屬於舊城山區,位於舊城鄉北邊,距離舊城村委會14公里,距離舊城鄉政府14公里,國土面積3.06平方公里,海拔1620米,年平均氣溫22℃,年降水量98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506畝,其中人均耕地3.4畝;在林地307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0戶,有鄉村人口188人,其中農業人口188人,勞動力人12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3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0元,農民收入主要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實現通電、通路、通水,無路燈,全村34有戶飲用井水,有34戶通電,有12戶擁有電視機,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戶,其中有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10戶。
該村到鄉的道路為土路,進村的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4公里,距離最近的農貿市場14公里,全村共擁拖拉機3輛,機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8戶;裝有太陽能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18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6畝,有效灌溉率50%,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3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4.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60.16%;畜牧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24.06%,林業收入0.8萬元,占總收入的1.07%;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2.67%,工資性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12.03%,農民人均純收入166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人,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8人。
3、施甸縣甸陽鎮菖蒲塘村委會寨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寨子頭村隸屬於甸陽鎮菖蒲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甸陽鎮南邊,距離菖蒲塘村委會0.6公里,距離甸陽鎮12公里。國土面積有2.38平方公里,海拔213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02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豆類 等農作物。有耕地340畝,其中人均耕地1.1畝;有林地2011.5畝。
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8戶,有鄉村人口312人,其中農業人口311人,勞動力17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4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93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42戶通自來水,有16戶飲用井水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23%。有6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5戶占農戶總數的6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分別占總數的73%和73%。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拖拉機5輛,有機車1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4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2戶;建有小水窖3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6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80 畝,有效灌溉率為5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5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0萬元,占總收入的45%;畜牧業收入27萬元,占總收入的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15頭,肉牛7頭,肉羊16頭;林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4.5%;第二、三產業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10%;工資性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7.2%。農民人均純收入219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占勞動力的11%,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5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86畝,(其中:田46畝,地440畝),人均耕地3.4畝,主要種植玉米;擁有林地3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土200畝,有荒山荒地1000畝,其它面積100畝。
特色產業
2009年,種植主產業玉米全村銷售總收入3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0.1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0戶,共有鄉村人口188人,其中男性88人,女性100人,其中農業人口188人,勞動力人口124人.其中漢族171人,彝族7人,其他民族10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全作醫療165人,參合率達87.77%,享受底保1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距離村衛生室1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於王家田國小,中學生就讀於舊城中學,該村距離村國小14公里,距離鄉中學1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人,其中國小生14人,中學生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86畝。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主要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是:農網改造尚未進行,用電難;人畜飲水困難。交通不便,運輸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經濟林果產業,種植面積達200畝;計畫發展生豬養殖600頭,牛6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