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永福寺

寧遠永福寺

至康熙年間,功果告峻,請同張姓佛主開立碑記,以志久遠。 (來源:張氏族譜)寧遠九疑永福寺碑序永福寺山門四方,開山碑記,仰惟永福古剎,脈衍九疑,佳山秀水。 於大清丙申年間,瑩白老衲,持疏募化,張志銘等各捐金帛。

寧遠九疑永福寺簡介

永福寺位於寧遠縣九疑山古舜廟和玉管的西北側,系南齊時(479年)為護衛舜祠而建,原名無為寺,又名報恩寺。宋太平興國防5年(980年)改現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九疑永福寺,歷系古道場所,經明末兵變後,片瓦無存, 僅遺荒虛. 清順治丙申(1656年)僧瑩白親旨善戶張志銘,募化修建.
永福寺位於寧遠縣九疑山古舜廟和玉管的西北側,系南齊時(479年)為護衛舜祠而建,原名無為寺,又名報恩寺。宋太平興國防5年(980年)改現名,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古永福寺依山而築,磚木結構,寺舍井然,規模宏大,氣勢雄渾,內有一進院的山門、前殿,二進院的法堂,三進院的徹堂,四進院的華嚴閣、齊去閣、御書樓、彌陀台、觀音台和碧虛亭,以及兩側廂房等主要建築,寺旁還有供僧人種田、居住.

寧遠九疑永福寺重建落成開光

2005年8月27日上午,永福寺重建落成典禮開光、升座法會在寧遠舉行。
永福寺占地面積9萬多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1.3萬多平方米。整個建築貫穿“尊重歷史、力創新作、保護宗教、推動旅遊、以人為本、天地合一”的設計理念,依山造勢、以水顯靈。自2003年11月奠基至今,已經完成投資3000多萬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完成了永福寺的基本建設投資。重建後的永福寺,將交由僧團依照法教法規來管理。
上午9點10分,典禮正式開始,來自少林寺的武僧為到場的3000多名嘉賓、香客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武術表演。
市領導周永亮、謝朝月、蔣桃生、李良鐵、錢榮棠、趙榮、徐肇玲、周忠信、曹小華、彭愛華、楊雪生以及省宗教局副局長趙發華為永福寺落成剪彩。典禮結束後,到場的省、市嘉賓還現場觀摩了方丈升座及寺院佛像開光儀式並參觀了永樂禪瓷藝術展

寧遠九疑永福寺契約

立契約僧瑩白。佛主張志銘,戶丁天憲、廣宣、廣泰、廣足、大祉等,今因九疑永福寺,歷系古道場所,經明末兵變後,片瓦無存, 僅遺荒虛. 是僧瑩白,於順治丙申(1656年),親旨善戶張志銘,募化修建,幸有彬楊材三房慷然樂捐,彬房捐銀一百八十兩零七錢,楊房捐銀一百三十一兩六錢,材房捐銀一百零二兩三錢,三房共捐水牛十八頭。是僧瑩白收銀,置買佛田,屯糧六擔。共田四十八畝,大小六十五丘,堅造上下佛殿,左右兩廊。至康熙年間,功果告峻,請同張姓佛主開立碑記,以志久遠。僧瑩白,年及衰幕,猶恐歷年久遠,後人忘其本源,其田契,寺僧收執,糧歸張姓冊內,自立契約之後,僧則宜守清規,毋得敗壞。常住俗,則子孫承繼修理,務宜克紹先緒。僧俗兩利,世代興隆,特立契約二張,僧俗各收一張,子孫永遠收執存照。
請同佛主 天烈 天會 廣宥 廣祿 廣綺 廣傳 大亨 廣華 廣量文璜廣瓊大勛大 大 孝 大翼 大坤
眼同鄰老 尚德 升雲 惟中 時宇 新化 君威
開山長老 瑩白
徒教初: 見初 善初
玄孫: 賢一 可一
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歲十二月初八日瑩白筆立 (來源:張氏族譜)

寧遠九疑永福寺碑序

永福寺山門四方,開山碑記,仰惟永福古剎,脈衍九疑,佳山秀水。凡遊人至此,登高遠眺,可以舒憤悠,暢幽情。正內戰靈神聖之所捿也。昔舜帝南巡,乃登其峰而嘆曰:此山水之總峙也!唯永福雄峙,天柱峰下,原受天朝賜,可稱疑山之最勝者也。其後,世道不常,滄桑多歷,諸佛之金身皆化蔌朽壞,字殿之瑤光盡變為茅林。於大清丙申年間,瑩白老衲,持疏募化,張志銘等各捐金帛。鼎造大殿,前後兩廊,塑繪佛像曰:釋迦文佛,曰:九龍太子,曰:三官大帝,曰關聖帝君,佛儼然於是。田立常住,永供諸佛諸尊。厥功成日,勒石記之,以九疑之名山千古,皆知不比記也。以永福之雄峙天柱,簡策詳之,又不必記也,所可記者,福梵肇建南齊,自南而北,而周,而漢,疑及隋元明清,千百餘年矣!以千百餘年之功業既廢,張氏一旦復興之是。能續千百餘年之功業於前,復垂千百餘年之功業於後,非老幼竭抌。愚蒙傾念其敦能之,鑒石為記,非誇功也,非要譽也,記其實也,予固為之記。
新田縣甲子科人陳世英撰
藍邑陳懷古書(來源:張氏族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