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第一中學

寧縣第一中學

寧縣第一中學(以下簡稱“寧縣一中”)創建於1942年,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的市、縣級農村重點完全中學,是慶陽市首批示範高中。 寧縣一中地處甘肅省寧縣早勝鎮,原名省立中山中學,1946年更名為甘肅省立寧縣中學,1956年又改為甘肅省寧縣第一中學,1979年改為寧縣早勝中學,1995年恢復寧縣第一中學校名。被定為市、縣兩級重點中學。 寧縣一中占地55361平方米,建築面積30510平方米,學校有理化生實驗室、電化教學室、多媒體語音室、千兆校園數字網和多媒體報告廳、電子閱覽室、教師多媒體備課室等現代化教育設施配備齊全。 學校現有5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478名,教職工186名,其中黨員49名,民盟盟員10名,專任教師152名,專任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者2名,本科學歷者139名,省級骨幹教師4名,市級學科帶頭人9名,具有高級職稱的30人,中級職稱的50人,師資力量雄厚。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學校景色 學校景色

寧縣第一中學 創建於1942年 ,位於甘肅省寧縣早勝鎮早勝南街19號。是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的市、縣兩級重點中學,也是慶陽市最早的一所農村重點完中。2010年高、國中分離,學校走上了獨立高中的發展道路。學校占地55361平方米,建築面積30510平方米。硬體建設配套齊全,有辦公樓、教學樓、學生公寓樓、單身職工樓、職工1、2號住宅樓、15個學生食堂。圖書13.8萬餘冊,各類教學儀器5238台(件),理、化、生實驗室7個,實驗開出率100%。配備了較為先進的多媒體報告廳2個、電化教學室、多媒體語音室、4個學生微機室、電子閱覽室、教師多媒體備課室、音樂舞蹈室、校醫室、檔案室、校史館、師生閱覽室、千兆校園數字網等現代化教育設施。

學校現有5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478名,教職工186名,其中黨員49名,民盟盟員10名,專任教師152名,專任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者2名,本科學歷者139名,省級骨幹教師4名,市級學科帶頭人9名,具有高級職稱的30人,中級職稱的50人,師資力量雄厚。

建校至今,學校共培養了19800餘名合格的高、國中畢業生,歷次競賽成績優異,近3年7次獲國家、省、市級團體獎,高考成績位居全市前列。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有特色,成績顯著。

學校位置

於甘肅省寧縣早勝鎮早勝南街19號

發展歷程

1942年,學校創建。

寧縣第一中學 寧縣第一中學

2001年,學校創辦校刊《教研天地》,2004年被省教育廳評為教育刊物二等獎。

歷任校長

———

解放以後歷任校長

楊同珂

張智勇

吳軍亮(現任校長)

所獲榮譽

1983年、1989年學校先後被甘肅省教育廳、國家教委命名為“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1994年被甘肅省教委評為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先進集體

1999年學校被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校女籃在全省“籃球傳統項目學校”比賽中榮獲第二名

2002年、2003年先後被市委、縣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

2004年被慶陽市命名為“首批示範高中”

2005年被確定為教育部“重點課題實驗研究基地”

2006年獲全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連續10年目標責任書考核被授予“先進單位”稱號。

2009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課改實驗樣本校”。

多年被評為“五四紅旗團委”。

學校是市級文明單位,省軍訓先進單位,省國防教育基地,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誘思探究教學重點實驗研究基地。

寧縣第一中學 寧縣第一中學

教學成果

建校至今,學校共培養了21600餘名合格的高、國中畢業生。

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共向各類大專院校輸送合格新生9380餘名。賈榮星、劉兆輝、張義民、邱文言、韓琴、張龍、趙英、雷海鑫等10多名同學被北大、清華、人大、浙大等名校錄取。

八十年代以來,先後有18名教師受到國家、省部級以上獎勵。五年來,學科競賽先後有15人獲國家級、53人次獲省級獎勵,有12個學科取得團體等級獎。 先後有張行健、王毓倫、劉向天、權禮、張伯勛、丁漢英、王治才、何林、李永興、吳軍亮等十多名教師受到省部級及以上獎勵。

寧縣第一中學 寧縣第一中學

學校特色

六十多年來,學校以優良的校風、嚴格的教學管理、嚴謹求實的創業精神、先進的教學手段、良好的辦學環境和高質量的教學成績贏得了社會的充分肯定,先後受到國家、省、市及相關部門百餘次表彰獎勵。

學校確立了“以人為本,學教和諧,發展個性,提高素質”的辦學理念,提出了“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緊緊依靠全體教職工辦學”的工作思路,堅持“以德治教,以法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的治校方略,始終“狠抓一個中心,加強兩項建設”,各項事業健康協調發展。

學校創建有男女籃球、田徑隊,國旗護衛隊、合唱團、管樂隊、校園廣播站、志願者協會、小草文學社、紅葉詩社、記者站等學生社團20多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團活動,充分展現了寧縣一中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

接通北京四中網校,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積極爭取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從其他學校選調了一批業務能力強、教學效果好的青年教師,兩次赴西北師範大學、天水師範學院等高等院校招聘13名優秀大學本科畢業生來校任教,最佳化了師資隊伍。

科研興校 特色辦校促發展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立校之本。寧縣一中明確提出向課堂要質量,向教研教改要質量,高度重視課堂教學,不斷強化過程管理,以各環節、各階段的紮實工作來保證質量的提升。張智勇校長深有感觸地說: “學生是學校的心臟,課堂的主人,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學校發展的根本。使學生能夠樂學、勤學、會學,是我們恆久不變的目標。樂學即目標明確、動力巨大、興趣濃厚;勤學即意志堅強、毅力持久、心態健康;會學即方法得當、習慣良好、效果明顯。”

以科研興校,以特色強校。作為省級新課改實驗樣本校,寧縣一中牢牢抓住質量這一生命線,要求教師牢固樹立教學是中心,質量是生命的觀念,始終把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抓課改,促創新;抓評價,促改革;抓管理,促質量”的工作主線,不斷修訂完善各項教學管理辦法和細則,由於教改力度大,措施得力,成效顯著,學校先後被命名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誘思探究教學重點實驗研究基地、省級新課程實驗樣本校和會員單位。

2011年學校出台了“學案式合作探究教學”意見,改革評價機制,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注重知識能力、過程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加強過程管理,堅持開展集體備課、教學觀摩、教學反思與交流、案例分析、問題會診、專題研討,定期舉行課堂教學競賽,檢查教改落實,加大獎懲力度,取得了顯著地成效,近年來,該校會考、高考質量穩步提升,連續10年在全縣目標責任書考核中被教育局授予“先進單位”。

自2006年開始先後創辦了“女子班”、“珍珠班”和“網路班”等特色班級,通過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資助優秀貧困學生,有力推動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五年來,共有900多名優秀貧困學生得到資助,在2010年高考中,該校首屆“珍珠班”50人中二本以上錄取48人,重點錄取38人,第二屆“女子班”二本以上進線21人,為學校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頭作用,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學校被評為寧縣特色班級星級學校。如今的寧縣一中已經探索走出了一條“辦學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校風有特徵”的成功辦學之路。

隊伍活校 提升內涵重實效

花紅全靠育花人。一個過硬的領導集體帶領出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一群優秀教師培養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學子。走在良性循環的軌道上,寧縣一中通過規範提高引導機制,堅持理論學習、師德建設、教學常規、現代教育技術學習等,造就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過硬、素質精良的師資隊伍。

寧縣一中學現有教職工186名,其中專任教師152名,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者2名,本科學歷者139名,省級骨幹教師4名,市級學科帶頭人9名,具有高級職稱的30人,中級職稱的50人。教師學科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為有效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國家教育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化,寧縣一中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堅持走出去學,請進來講,革新理念,謀求發展。2010年度學校先後組織了全體高三教師赴靜寧一中,高一、高二教師赴慶陽四中、部分班主任赴鎮原縣孟壩中學參觀學習;部分領導和老師赴上海、河南、山東、寧夏、蘭州、天水等地學習考察有關新課改的實施經驗,推動了高一新課程工作的順利實施。學校還聘請陝師大張熊飛教授、北師大李一教授 、哈佛國際研究院、西安醫科大學、成都七中等院校知名學者來學校進行輔導講學,促使教師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行為。學校鼓勵教師撰寫文章、發表論文,大力營造學習研究的氛圍,要求定期寫出工作總結和報告,交流討論,開闊思路,相互啟發,拓寬學習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