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室町幕府與中國明朝間進行的官方“日明貿易”(又稱勘合貿易),開始於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約在明建文帝時),由於明朝實行海禁政策防範海盜,貿易上為了區別被冊封為“日本國王”的幕府將軍(足利將軍家)官方貿易船與倭寇,所以發行了勘合符以示區分,這是國對國朝貢貿易的型態,限制十年一朝。貿易上,日方的參與人員是幕府的使節與隨行的博多或堺有力日本商人,但這期間仍然有走私貿易。
後來因為足利將軍家的家督之爭導致了1467年應仁之亂(日本戰國時代開始),幕府對外的貿易權不再統一,幕府在堺港的貿易據點本來是山口的細川家所掌控,但後來漸漸的被應仁之亂中因兵事崛起的博多新興勢力大內家所凌駕,大內家還常常自行派出獨立的使節團進行貿易,此後大內與細川常為勘合符產生對立事件。明武宗(正德帝)即位後,大內家遣明船(勘合船)船隊更獨占了正德勘合符。1523年大內義興任命謙道宗設為正使出遣明船,而細川高國為了對抗,派鸞岡端佐為正使、宋素卿(朱縞)為副使,持已經失效的弘治勘合符(前任皇帝的)出遣明船(路線上經由南海再到明朝)。
當時明朝規劃的對日朝貢貿易點是在浙江的寧波,當時先入港的是大內家的船隊,然而對大內家相當不利的,是細川家船隊的副使宋素卿事先已經賄絡好市舶司主管太監賴恩,結果比較慢來的細川船隊反而可以先行入港檢查(後來的就會變成非法)。大內家船隊的人員一氣之下(他們拿的是正牌該任皇帝的勘合符)就襲擊了細川的船隊,還放火燒了細川的船,明朝的港口官員在謙道宗設指示大內家的人員支援下,殺死了細川家的鸞岡端佐,此外宋素卿在逃往紹興城的路途中有明朝的追兵被殺害,因此變成嚴重的事件。
最後演變成了嚴重的外交事件,宋素卿被投入監,死於獄中;明朝政府也在1529年廢除了寧波市舶司大監。1536年(日本天文5年)大內義隆重啟貿易,1551年(天文20年)在義隆的家臣:陶晴賢謀反成功後,日明貿易轉到寧波近海的雙嶼或是船山諸島私下貿易、走私貿易,也因此開展了後期倭寇的時代。
相關詞條
-
侯景之亂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是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
簡介 歷史背景 戰爭概述 事件經過 重大影響 -
寧波歷史
寧波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夏時,寧波所在地區稱為鄞。春秋戰國時,越王勾踐始建句章城。秦朝時,寧波屬會稽郡,下轄鄞、鄮、句章3縣。六朝時...
遠古文明 夏商周至六朝 隋唐五代 宋代 元代 -
應仁之亂
應仁之亂(日語:応仁の亂),是1467年—1477年日本室町幕府時代的封建領主間的內亂,在八代將軍足利義政任期內幕府管領的細川勝元和山名持豐等守護大名之...
戰爭背景 戰爭過程 影響 -
明州之亂
明州之亂、宗設之亂)發生於公元1523年(明朝嘉靖二年、日本室町時代的大永三年)。 事件是起源於日本細川政權和軍閥大內氏勢力各派遣對明朝貿易使團來華貿易...
-
宗設之亂
事件是起源於日本細川政權和軍閥大內氏勢力各派遣對明朝貿易使團來華貿易,兩團在抵達浙江寧波後因為勘合真偽之辯而引發衝突,在浙江寧波爆發了武力殺戮事件。 大...
-
日本歷史年表
磐井叛亂 (磐井之亂)。 531 安閒天皇[531-535...] 壬申之亂。大海人皇子擊敗大友皇子。遷都飛鳥淨御原宮。 672 - 天武...》。 740 天平十二年 藤原光嗣之亂。遷都恭仁京。新羅審祥法師講《六十...
彌生時代 古墳時代 飛鳥時代 奈良時代 平安時代 -
室町時代
。此即中先代之亂。足利尊氏利用前往東國平定兵亂的機會,在鎌倉豎起叛旗...
歷史 政治 經濟 文化 軍事 -
室町幕府
義之勢合流,在各地擊破叛軍陸續前進,十九日收復鎌倉。此即中先代之亂。足利...
歷史 政治 經濟 文化 軍事 -
丁韙良
(公元1850年),丁韙良在長老派神學校畢業後,派來中國,在寧波傳教。隨...。1850年,丁韙良志願參加美國北長老會的海外傳教使團,並被派往中國的寧波...他從寧波轉到了北京,在那兒傳教並開辦學校。 萬國公法 1863年,丁韙良...
人物介紹 相關作品 人物生平 寧波十年 移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