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府

地處清甘肅省東北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 元代,置中興路,後改為寧夏府路;世祖中統2年(1261年),置西夏中興行省,治中興府(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至元3年(1264年)罷,改置宣慰司,隸中書省。 清代府治寧夏、寧朔(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

地處清甘肅省東北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元代,置中興路,後改為寧夏府路;世祖中統2年(1261年),置西夏中興行省,治中興府(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至元3年(1264年)罷,改置宣慰司,隸中書省。8年,復立,10年,又罷,18年再立,後分設行省於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稱甘州行省,22年罷,23年(1284年),徙西夏中興行省治甘州;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廢西夏中興行省並入甘肅行中書省。明設寧夏府,系“九邊重鎮”之一。清沿明制仍為寧夏府。
清代府治寧夏、寧朔(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轄:寧朔(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北部)、寧夏(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南部)、平羅(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中衛(今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共4縣;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1散州。
1913年廢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