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因形勢需要,馬鴻逵便在謝家寨西北處大興土木,重新建築了一座學校,正名為“寧夏官兵子弟學校”,以此代替了“幹部訓練班”。當年八月正式遷入。這時,馬鴻逵又命從部隊中選拔了三百多人,連同原有的一百多人,總計五百餘人擴編了四個隊。
第一隊,以馬家子弟及高中級軍政幹部的子弟為主,先後擔任隊長的有:王占魁(中校)、衛哲(中校)。
第二隊,以下級軍官為主。先後擔任隊長的有:郝達(上校)、王占魁(中校)、馬衛民(中校)。
第三隊,由部隊中選拔的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學生、教師組成。先後擔任隊長的有:馬衛民(中校)、盛觀海(中校)。
第四隊,由寧夏省保全處幹部隊撥編。先後擔任隊長的有:張鐸(少校)、強鉞(少校)。
以上各隊均分三個分隊,在各隊擔任分隊長的有:丁忠賢、馬萬義、丁國誠、簡宜忠、馬玉貴、沙義忠、張耀宗等,這些人都是從部隊中挑選的一些優秀連級幹部。
官兵子弟學校成立後,馬鴻逵仍自任校長,馬英才任副校長,陳學浩任教育長。
校部編制如下:
政工科:由陳某某任中校指導員。
教務科:由劉元輝任中校科長。
軍需科:由解連儒任少校科長。
授課教師有:國文教師李叔堅(曾任甘肅省教育廳廳長、寧夏省政府委員)、張恩和(十七集團軍上校秘書),數學教師黃震華(當時任寧夏建設廳技正),英語教師費育弘(曾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朱家驊秘書),另外還有一位姓范的教師。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國民黨臨洮步兵學校因改組,該校一些教職員被分派到西北各部隊中,當時分到寧夏部隊的有:張裕桐(少將)、南秀璞(中校)、李憲謨(中校)、郭心銘(上尉)等數十人。馬鴻逵選派張裕桐代替陳學浩任官兵子弟學校教育長,李憲謨、郭心銘任軍事教官,張劍石任教練示範員。這些教官到校後,雖代替了原來的老西北軍練兵辦法,但練鐵槓、木馬仍保存未變。
學員們除學習各種軍事學科外,作文規定為最重要的課程,學生堅持作周記。甲班學完《古文觀止》後,繼續學習《書經》,由李叔堅主講,寧夏省政府農林處處長羅時寧主講《科學概論》,有時還請國民黨中央社寧夏分社社長丁某某作時事報告,請有名的阿訇宣講伊斯蘭教義等。
抗戰勝利前夕,美國飛虎隊司令陳納德、美國大使館武官及國民黨中央社記者陳香梅(當時陳香梅尚未成為陳納德夫人)等,應馬鴻逵邀請到官兵子弟學校參觀。
1946年,官兵子弟學校舉行結業典禮時,學員的畢業證書上不寫官兵子弟學校,也不寫幹部訓練班,而寫的是“第十七集團軍軍事政治教導團第十期結業”,下署總司令馬鴻逵。
結業後,馬鴻逵親自點名分配學員,分到部隊上任見習官的三百餘人,分到全省教育部門的一百餘人,餘下的五十餘人,分到他的傳令隊,編為傳令二隊。
分到部隊的學員都以少尉見習官對待,三月見習期滿後,再因人決定分配。馬家驊被分配到新兵團任中校團長後,馬鴻逵特意選了兩個資深的副團長吳秉謙和馬書禮輔佐馬家驊,全團十四個連長,除一個是由部隊中調來的以外,其餘十三人都是馬家驊在官兵子弟學校時的同學,連同團部軍官也是清一色的同學。到寧夏解放時,這期畢業的學員中,有的當上了團、營長,有的當上了騎兵大連連長,還有的當上了縣長,分配到教育界的學員,多半都當上了各縣中心國小或完小的校長。
這期學員畢業後,馬鴻逵又任用了從前撤職查辦的馬秉彝,開辦了教導團,寧夏解放前夕,這期教導團學員畢業。
相關詞條
-
賀蘭中學
)。此處北靠馬鴻逵的司令部,南靠新創辦的官兵子弟學校。1944年秋,國中沒有...的官兵子弟學校(因官兵子弟學校停辦,校址空閒)。1948年秋,高中畢業...發展沿革賀蘭中學是馬鴻逵私人設立的一所普通中等學校,全稱為“寧夏私立...
發展沿革 兩次學潮 管理情況 -
過姓
寧夏高平。《錫山過氏世譜》記載:“宋高宗南渡,過孟玉自和陽護駕有功,使尚...
簡介 起源 始祖 分布 歷史名人 -
劉安邦
內衣中。管家領著她們從排水口逃出府第,遇上官兵追殺,三姐妹失散。當夜汪家...國恨家仇她將如何選擇……民革寧夏區委會副主委簡介劉安邦 男,1948年...政協常委,石嘴山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現任民革寧夏區委會副主委,自治區...
角色介紹 《女人花》劇情簡介 民革寧夏區委會副主委 -
寇立國
中小學生、貧困空巢老人及農民工子弟學校等捐款累計180餘萬元。 2011年...肇東貧困重病人事,同年立國集團向肇東貧困中小學生、及農民工子弟學校等捐款...哈爾濱和寧夏地區的貧困學生贈送公益文化包等。2016年11月,參加母親健康...
社會職務 人物經歷 公益事業 社會活動 人物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