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中學

賀蘭中學

賀蘭中學是馬鴻逵私人設立的一所普通中等學校,全稱為“寧夏私立賀蘭中學”。1940年秋,利用原寧朔縣縣政府舊址開始創辦。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賀蘭中學是馬鴻逵私人設立的一所普通中等學校,全稱為“寧夏私立賀蘭中學”。1940年秋,利用原寧朔縣縣政府舊址開始創辦,第一年招收一年級學生三十多人。1941年,又招收兩個班(一個國中班,一個國小六年級班),共八十餘人。連同前一年招收的一個班,當時稱第一班、第二班、第三班。這三個班辦了兩年後,到1943年秋,第一班國中畢業,因未開設高中,學生畢業後自謀出路。這年又招收了國小六年級一個班,當時稱為第四班,共四十餘人。1944年秋,原第二班國中畢業後,學校創辦了高中部,這個班大部分學生升入高中繼續學習。這年秋開學不久,學校從望洪堡遷至銀川南郊陳家寨(現醫學院西)。此處北靠馬鴻逵的司令部,南靠新創辦的官兵子弟學校。1944年秋,國中沒有招生。1945年秋,原第三班學生國中畢業後,升入高中一年級。當時又招收兩個國中班,共八十餘人。時稱五、六班。1946年秋,繼續招收兩個國中一年級班,一個高中一年級班(因原第三班之後空了一個班,高中一年級升入二年級後,缺高中一年級班,故向社會招收高中一年級班,以補連續性)。這時高中部的三個年級已有三個班,國中部的三個年級已有五個班,全校共八個班,學生人數達三百五十人左右。1947年秋,原第二班高中畢業,除國中三年級一個班升入高中一年級外,學校又向社會招收了四個一年級班,約一百八十人左右。當時學校遷入南邊的官兵子弟學校(因官兵子弟學校停辦,校址空閒)。1948年秋,高中畢業一個班,國中又招收四個一年級班(這時全校高中三個班,國中十個班),學生人數達六百人左右。1949年秋,高中畢業一個班,當時因寧夏即將解放,故國中未招生。寧夏解放後,原寧夏一中和賀蘭中學合併,學校改名為“寧夏中學”,校址仍在陳家寨。

學校創辦初期,馬鴻逵任名譽校長,學校管吃管住,發給衣服、被褥、毛氈、課本和學習用具等。只要考入該校,學生不帶任何生活、學習用品就可上學。以後遷到銀川,改為基本上只管吃飯和課本,直到解放(這個時期只對從慈幼院來的困難學生髮給被褥、衣服及學習用具)。1946年秋,學校給學生每人發黃衣服一套,但穿了不久,又被收回。這一時期,學生普遍關心一伙食問題,因學校在望洪堡時期,飯菜質量尚可,學生感到滿意,當時學校有大菜園一個,蔬菜供應比較充足。遷至陳家寨後,一伙食每況愈下,飯菜質量越來越差,上午飯只給兩個蒸饃,一碗菜湯,下午飯不是稀麵條就是粘飯,學生普遍吃不飽,搶飯之事經常發生。同學們做了一首打油詩:“飯來菜未到,菜來飯亦空,可嘆菜與飯,永世不相逢。”由於一伙食很差,學生曾鬧過兩次學潮,馬鴻逵為此曾親自來校檢查,並當眾撤換了兩位校長。

賀蘭中學創立時,馬鴻逵任命寧夏葉盛堡人張天吾任校長期間,比較注意選聘優秀教師,對學生的學業及生活管理都很重視,這一時期是賀蘭中學的黃金時代。當時學校設訓導、總務兩處,英語教師王亞夫任訓導主任,丁錫光任總務主任,楊文漢、楊文川任國文老師,梁一民任數學、音樂老師,趙德倍任物理、化學老師,李雨村任地理老師,麼文敏任體育老師。學校從建校初就開全國中課程。此外,根據馬鴻逵的指示,學校每周給學生增加一節軍訓課,配有中校教官楊某某。1944年秋,學校遷陳家寨後,張天吾辭去校長職務,馬鴻逵命寧夏高等法院推事王金鐃接任校長,這時教師有所增加。原軍訓教官楊某某調走後,新派中校軍官邱振業、少校軍官柴某某接替。王金鐃任職後期,因剋扣學生一伙食,收受賄賂等問題,被學生告發後,馬鴻逵親自帶領人員來校,當眾宣布撤職。接著任命馬秉彝(馬曾任過教導團團長)主持校務。馬秉彝到校後,企圖運用軍事法西斯手段統治學校,對師生進行強化管理。後因同類問題,被學生告發,馬鴻逵又親自來校,當眾將馬秉彝訓斥了一頓,根據學生要求,宣布撤職(馬僅當了一年校長)。馬秉彝離校後,由於國內政治形勢日趨緊張,馬鴻逵無暇顧及此事,便派原寧夏實驗國小校長王雨田(特務)接任校長。這個時期,衛哲(中校)等任軍訓教官,一些有名望的教師如陳春剛、侯良甫、張繼良、韓相德等都到學校任過教。

1943年秋,學校設立了國民黨區分部及三青團區分隊,1947年底,進行過三青團總登記。

兩次學潮

賀蘭中學曾發生過兩次學潮。這兩次學潮都是針對學校當局的貪污行為而掀起的。

第一次學潮發生於1946年初夏,當時校長王金鐃自恃由馬鴻逵親委,無人奈何於他,便利用學校為生財之道,私自安插新生入校(包括插班生),並乘機接受賄賂。因此學校的“關係生”不斷增加。當時全銀川只有兩所中學,一是寧夏中學(自費上學,且費用較高),一是賀蘭中學(管穿,管學習生活用品)。這兩所中學吸收新生,均須正式招考錄取。由於賀中待遇較好,學生都想考入,因此,進賀中念書不太容易。一些“關係生”進入學校後,在和同學接觸過程中,有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入校的真情向同學們吐露。日久天長,同學們便掌握了王金鐃受賄的大量證據,加上平時對學生進行體罰較重(如罰跪、打板子、訓斥等),更引起學生的不滿。尤其當時高中部的兩個班(即原第二、三班)學生,對生活待遇日趨低下,衣服、被褥停發,一伙食愈來愈差的情況非常氣忿。後經與一伙食管理員私下交談,才知道王金鐃從中有剋扣問題。了解真情後,兩個班的同學就開始議論控告王金鐃。第二班學生劉興漢、陸艷、胡天祿等,第三班學生呂學德,王宗仁、陳國華等,經過反覆商討,認為王金鐃雖系馬鴻逵親委,但不屬甘、馬、回、河派系中人物,非馬鴻逵嫡系,控告其罪行的材料,只要馬能親自過目,就會將王告倒。後經多次秘密磋商,在兩個班同學的支持下,決定:(1)秘密蒐集王金鐃的證據,準備控告材料;(2)兩班同學共同保密,不得將此事向外泄露;(3)串聯範圍愈小愈好;(4)一旦出事,不準供出同夥,供出真情。就這樣,反王金鐃的活動秘密展開了。控告材料準備就緒後,我們班從河州來念書的同學,通過馬鴻逵的親信,將材料送交馬鴻逵。控告內容主要是揭發王金鐃貪污受賄、剋扣學生一伙食等行為,要求馬鴻逵查辦。馬鴻逵接到控告材料後不久,親自坐車來校,並帶了一批武裝隨從。馬一到校先去伙房視察,令隨從拿了個剛蒸出的饅頭,然後便在禮堂召開全校學生大會。馬站在禮堂的講台上,拿著饅頭當眾訓斥王金鐃說:“尕娃們(即學生)的一伙食這樣差,辜負了本主席的期望。”接著又講了一大堆話,便當眾宣布將王金鐃撤職。同學們見此立即鼓掌,感激馬鴻逵的“英明”決定。王金鐃第二天就捲起鋪蓋離開學校。

第二次學潮:王金鐃被撤職後,馬鴻逵便派馬秉彝繼任校長。馬到校後,採用軍事化手段管教學生,每天早上學生上早操時,馬秉彝親自參加訓練。軍事教官帶領學生跑步時,不顧學生體力強弱,一律強制跑夠圈數。早操後,馬秉彝開始訓話,讓學生站立或蹲下聽講。尤其令人氣憤的是,在寒風凜冽的冬天,同岸們跑了一身汗後,再聽馬秉彝的訓話(當時對馬的訓話,流傳著這樣幾句話:“講不講一點半,糞言屁話一筐半”),凍得大家直搓手跺腳,許多人由此得了感冒。再者,馬當校長後,學生的一伙食依然如故,絲毫未得到改善,吃不飽的現象有增無減。高年級的同學面對這種情況,認為只有鬥爭,才能改變處境。大家總結前次控告校長的經驗,首先由我班(即原第三班)的王宗仁、呂學德、陳國華發起,繼續控告馬秉彝。我班同學秘密議定,仍然採取控告王金鐃的辦法,並派我班王宗仁、呂學德、陳國華等同學去高三班(即原第二班)串聯,先找他們班的史文同、劉興漢、陸艷等同學,說明意圖及控告馬秉彝的理由。他們經過商議後,回復“支持你們的行動”,並向我班提供了馬秉彝的許多劣跡以及反馬鬥爭的策略和方法。

取得高三班同學的支持後,我班又派人串聯初三班(即原第四班),通過和該班的馬光義、馬英亮、丁錫章等同學聯繫,立即取得了支持。他們班還秘密開會,決定和我們班一起參加反馬秉彝的活動。在他們的支持下,我班秘密準備控告材料,並委託王宗仁主筆。控告的主要內容是,貪污受賄,虐待學生,要求撤職查辦。在準備材料的同時,同學們密切注意馬秉彝的動向。控告材料由我班學生謝延傑(河州來的)等交給了馬鴻逵的親信轉送馬鴻逵。馬的親信轉送材料時,在馬鴻逵跟前替學生還訴說了馬秉彝的許多不是。馬鴻逵聽後,暴跳如雷,當即罵馬秉彝辜負了他的期望。不久又坐車帶領十多名侍從來到學校,在操場召集全校師生,當眾訓斥馬秉彝,並宣布撤職。當時馬鴻逵講話鼓勵學生好好學習,並責令學校要辦好一伙食。馬在徵詢同學們的意見時,還假惺惺地說:“馬秉彝這個壞慫,不能當校長了,你們認為誰來當合適?”當時同學中有人帶頭高喊:“請德一夫人給我們當校長”(鄒德一系馬的五姨太,大學文化程度,當時任慈幼院院長)。馬鴻逵聽後說:“女的不能當校長。”同學們一再高喊表示歡迎,馬鴻逵仍不同意,最後表示:“一定派個好校長。”馬秉彝被撤職後,離校前還想從一些同學口裡套知策劃反對他的帶頭人,被同學識破後,誰也沒給他提供情況。他在學校中孤零零地呆了一段時間,於1947年5月離開。

從這以後,學校當局吸取以往教訓,對學生做了不少讓步,如放寬了管理,一些被查禁的刊物,如《賀蘭山》、《新聞天地》等,同學們可以偷偷傳閱。這兩次學潮,都是學生的自發鬥爭,未涉及教師。鬥爭勝利後,對全校師生鼓舞很大,師生進一步加強了團結,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了促進作用。

賀蘭中學從1940年創辦,到1949年寧夏解放合併,共招收了十七個班級的學生。在這期間,高中畢業三個班,約有一百二十人,國中畢業十個班,約四百人左右,加上中途輟學的學生約一百人,共為寧夏培養了六百多名學生,連同解放時在校的約四百人,共培養了一千名左右學生。這些學生解放後在黨的教育下在各條戰線上辛勤工作,做出了一定成績,有的還成為領導幹部,有的成為工程師、畫家、經濟師、一級教師等。

管理情況

賀蘭中學在望洪堡創立時,根據不同班級的教學要求,開設國文、數學、物理、化學、公民、圖畫、音樂、體育、英語等課。此外每周增加一節習字課,一節軍訓課。教學方法大都採用講述式,國文教學強調背誦,古典文學比重很大。英語課除要求熟記單詞外,還注重口語練習。理化課由於沒有儀器,只限於課堂講授,不做實驗。

對學生的管理,採用帶有封建色彩的教育方法,借用軍事管理手段統治學校。校長及軍事教官門前掛有“保赤萬應散”字樣的木戒尺,如國文、英語等課,學生未按老師要求熟背時就得挨板子。軍訓教官楊某某上軍訓課時,提著軍棍訓練學生,誰的動作若稍不對,就打軍棍。學校從望洪堡遷至陳家寨後,打罵之風更甚。

學校從開辦起就很注意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如教國文的老師楊文漢、楊文川,文學造詣很深,教授的課文古典文學占有很大比重,他們講解透澈,要求學生嚴格,儘管有時也打罵學生,但學習效果甚好。英語教師王亞夫教課認真,很注重對學生的讀、聽、寫、說能力的培養。1944年春,學校組織的一次文藝節目,全採用英語唱歌、對話,國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就能用英語表演節目。聘選這些教師,與第一任校長張天吾慧眼識人才是分不開的。

王金鐃任校長期間,雖在聘用教師、建立理化儀器室、圖書室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但較前任張天吾在識才用人方面較差。王對書法特別喜愛,因此本人親自教書法課,並指點學生學習各名家書法,苦練毛筆字。經他指導過學書法的學生,功底大都較好。第三任校長馬秉彝系一介武夫,在辦學方面毫無建樹。

創辦初期,學風較好,教師認真備課,學生勤奮努力,儘管當時照明條件(油燈)很差,晚自習經常堅持,學習氣氛很濃。同學之間關係融洽,很少發生打架、賭博等事件。學校提倡學生自治,學生均能自覺遵守紀律。遷移到陳家寨後,管理上出現上緊下松,外嚴內弛的現象,加之中間發生了反對校長貪污受賄的學潮,紀律大為鬆懈,學生中出現了賭博、吸菸、打架等不良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