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1988年由國家計委投資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組建而成的。1991年通過國家驗收後正式運行,並向國內外開放。這是目前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從事實驗血液學基礎與套用研究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主要研究方向是:1、造血組織幹細胞生物學及可塑性研究;2、造血調控及血液血管生成物調控分子的基礎與套用基礎;3、造血細胞和免疫細胞的生長發育,惡性血液病的發病機制,診斷治療。現任實驗室主任為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所院長、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韓忠朝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研究所所長鄭德先教授,實驗室以國內中青年知名專家及留學歸國專家為學術帶頭人,現有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研究員13名,副研究員7名,助理研究員7名。

實驗室主任:韓忠朝
依託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
主管部門:衛生部
地 址:天津市南京路288號
郵政編碼:300020
1996年以來,本實驗室共承擔各種基金研究課題91項,總金額達2553萬元。其中包括國家九五攻關課題4項、國家863計畫課題7項、973項目2項、國家攀登計畫1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7項、省部級其他課題45項和國際合作基金2項。此外,還有國際合作課題4項。其中在趨化因子PF4調節造血和血管內皮細胞增殖以及放化療反應的研究;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的系統研究;血液血管幹細胞生長因子的研究;慢粒病理髮生分子機制及基因治療、免疫治療、基因工程抗體靶位點阻斷以及腫瘤細胞誘導分化實驗研究;骨髓間質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研究;異型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及其受體的研究;抗體工程及其在實驗血液學中的套用;CD20和CD3雙功能抗體的研製;耐藥基因表達及逆轉錄研究方面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多年來,實驗室獲得國家獎1項,省部級獎8項,其中由韓忠朝,宋玉華等教授完成的成果“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的病理生理學特徵及其生長調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該成果一方面闡明了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的生成受造血因子的調控,受FGF、IL-13、TSP等非造血因子以及血小板自身因子的調控,並且肝素類糖胺聚糖物質也能刺激巨核細胞生長,臨床治療血小板減少症有效;另一方面闡明了病態巨核細胞的特徵,並為巨核細胞疾病的診斷提供新的技術,建立了擴增巨核細胞的方法,為腫瘤患者化療導致的血小板減少提供了新的治療技術。實驗室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共發表研究論文163餘篇,其中在SCI雜誌上發表45篇。主編專著5冊,參編專著14冊。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0項,獲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1項。培養研究生162名,其中博士生80名,碩士生82名。
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立,為我國實驗血液學研究、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提供了一個重要基地。近年來實驗室加大力度引進學科帶頭人和科研骨幹,他們的引進對於提高實驗室的研究水平和科研成果產業化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1997年重點實驗室與法國巴黎血液血管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中法血液血管合作實驗室”,2000年與美國幹細胞研究所合作成立了“中美合作實驗室”,增強了本實驗室的實力。近幾年來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增加了與國際交流力度,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舉辦了第1~3屆血管新生與造血控制與套用國際會議及第一屆國際抗體工程研討會。
實驗室今後主要研究方向是血液和血管細胞分子生物學基礎和臨床研究以及生物工程技術套用研究,巨核細胞和血小板生理和病理以及生長調控,血管新生及其控制,人成體幹細胞可塑性機制研究及其套用基礎研究,力爭在未來幾年明確成體幹細胞向血液、血管、神經和肌肉組織誘導分化的調控因子和條件,建立成體幹細胞分離、培養、基因操作和動物移植等平台技術,提出新的治療嚴重疾病的幹細胞移植技術;基於單克隆抗體治療和基於血液腫瘤及其耐藥相關靶點高通量計算機篩選新藥研究技術平台,為我國實驗血液學事業在國際學術競爭中贏得較高地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