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感染事件有四種類型
第一種是事故性感染,一般是因為試驗人員操作過程中的疏忽,使本來接觸不到的微生物污染環境,直接或間接感染實驗人員。1956年前蘇聯的一個實驗室中,有9支裝有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鼠腦的安瓿被打破。事後沒能很好地進行處理及採取必要的措施,也未進行徹底消毒,結果在幾天內造成24名工作人員感染。去年12月6日上午台灣的一家病毒實驗室的一位研究員在操作過程中,發現銜接運輸艙里裝有實驗廢棄物的塑膠袋破裂,少量液體外流。他想清理運輸箱裡的廢棄物,卻沒法透過生物安全箱的操作手套夠到污染處。於是,他打開了運輸艙門,先噴了酒精消毒,等了10分鐘之後,誤認為病毒已死亡,便動手清理。結果,這位研究員於4天后開始發燒,最初被當作流行性感冒,後來由於高熱不退,並出現呼吸困難和喘憋,他意識到可能得了SARS,但他擔心到住院就醫會暴露實驗室缺失,使實驗室、台灣蒙羞,說要“死在家裡”,而遲遲不肯就醫。直到他的父親“以死相逼”,他這才同意就醫。
第二種是實驗室動物引起的感染,是由於實驗人員接觸了被微生物感染的實驗動物導致的感染。例如在1998年我國西安的某高校在使用大白鼠進行試驗時,有兩名學生被大白鼠咬傷,還有一些學生給實驗的老鼠放血、解剖。在實驗過程中,這些學生均未按照要求戴手套操作,結果在29名實驗人員中造成9人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熱。
第三種類型是氣溶膠導致的感染,是由於實驗室中的病原微生物以氣溶膠的形式飄散在空氣中,人呼吸了這種空氣造成的感染。最嚴重的一次實驗室氣溶膠感染事故是1961年在莫斯科的一家研究所發生的。他們的實驗人員從流行性出血熱疫區捕捉到一些野鼠帶回實驗室,由於疏忽而把這些野鼠放在了室內暴露的場所。過了不久,該實驗室中有63人出現發熱的症狀,開始被誤診為流感,1周內又增加了30人,才開始懷疑到是流行性出血熱。本次事故被認為是野鼠身上帶有的出血熱病毒以氣溶膠的形式污染了空氣所致。
第四種類型是人為破壞,生物武器可以說是一種人為的實驗室感染。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的731細菌部隊在中國犯下了製造實驗室感染和細菌武器的滔天罪行。2001年以來在美國境內屢屢製造炭疽的恐慌事件,造成幾十人染病,數人死亡,美國白宮和國會先後成為被襲擊的目標。現已有證據表明,該事件是來自美國軍隊的生化實驗室。
實驗室泄露事件造成的社會危害
從事專職微生物研究的人員職業感染的危險性較高。有人統計,從事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工作人員傳染病發生率比普通人群高5~7倍。這些實驗室感染件事也可因為各種原因危害社會,造成疾病在社會上的流行。早在19世紀中期,醫院流行病學之父——塞麥爾韋斯就發現一位參加屍解實驗的同學在屍解時刺破了手,所感染的病菌與當時引起產褥熱的病菌相同,後來發現一些產褥熱是由於參加解剖同學的手而感染的。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實驗室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各種微生物研究的不斷深入,實驗室泄漏事件更為突出,有時已經形成公害。
發生於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布氏桿菌病實驗室的一起羊布氏桿菌泄露事件,感染了45人,其中1人死亡;美國華盛頓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次Q熱實驗室感染,導致153人發病,1人死亡。
1967年,歐洲的三個城市為研製疫苗從烏干達等地進口一批黑長尾猴,結果這些猴子攜帶有一種特殊的病毒,引起了13名工作人員患病,並使這種疾病在德國馬堡等地區流行,後將造成這種疾病的病毒命名為馬堡病毒。
最恐怖的事件要算前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實驗室事故。1979年4月的一天上午,在位於烏拉爾南部的大工業城市——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一家陶瓷廠的一些工人來到醫院。他們的病狀是發燒、咳嗽、胸痛。一會兒又來了一些病人,而且病人越來越多。第一批到醫院的病人病情迅速惡化,體溫上升,而且開始吐血。於是,病人被集中到傳染病室。幾個小時以後,數人死亡。事後人們得知,當地的生物武器實驗室在1979年4月3日夜裡發生了一次爆炸,約10公斤的炭疽芽孢粉劑泄露,爆炸釋放出了大量細菌霧,造成附近1000多人發病,數百人死亡。
實驗室安全管理不容忽視
最近我國發生的實驗室SARS感染病例再次敲響了實驗室安全管理的警鐘。保證生物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泄露是關係到公眾健康與安全的大事,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微生物實驗室要按照規定嚴格分級管理,一些通過呼吸途徑使人傳染上嚴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對人體具有高危險性、通過汽溶膠途徑傳播或傳播途徑不明、目前尚無有效疫苗或治療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一定要在P3級和P4級實驗室進行研究,其他單位不得隨意開展。
研究人員一定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工作,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和麻痹大意;可以接種疫苗的疾病要在進行預防接種後再開展工作;接觸所研究動物一定要有防護,動物室及有可能遭受污染的地區要嚴格消毒;試驗器械要嚴格管理,專項專用,不得帶出實驗室。一旦發生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要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病源擴散,並向有關單位報告。各家醫院和醫學研究單位的實驗室一定要以此次事件為教訓,認真檢查安全隱患和漏洞,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防止實驗室感染的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