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回帖

實名回帖

實名回帖,指的是通過網路平台搭建政府相關部門實名方式,第一時間對網友提出的問題和質疑予以答覆。

概述

網民監督網民監督的方式要求實名回帖
實名回帖,指的是通過網路平台搭建政府相關部門實名方式,第一時間對網友提出的問題和質疑予以答覆。所謂網路發言人只是一個形象的說法,其實質在有關部門針對網友的質疑,以實名方式進行直接和及時的解釋與溝通。和傳統發言人制度相比,網路發言人制度多了些尖銳,少了些含蓄;多了些隔空角力,少了些正面交鋒。但不變的是,提問者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回答者也要在儘可能的範圍內給予回答。不同點是,網路上的草根精神往往會瀰漫在尖銳的發問上,所提問題也常常直來直去不容迴避。

發帖原因

“網路監督”和“網路問政”,可以一直追溯到8年多以前。2001年3月14日下午,網友“城山村人”在重慶火車站買去往福州的火車票。排隊20分鐘接近售票視窗時,售票員沒有說明任何原因就走了。他不得不重新到另一視窗從頭排起,但排了一陣,售票員又拒絕售票,無故離開。當“城山村人”第3次排到視窗時,其要乘坐的火車已經呼嘯而去。之後,“城山村人”憤而在人民網強國論壇發帖,披露這段遭遇。18天后,論壇收到重慶車站對該帖的回覆。原來,鐵道部有關負責人偶然在網上看到了帖子,立即轉發給重慶鐵路分局。最終的結果是,重慶車站向發帖網民致歉,加強了車站的管理,並追究了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

網路問政

相比於自去年以來發生的南京局長“天價煙”事件、“躲貓貓”事件等,經網民推動和網路傳播而上升為“網路輿論事件”的新聞,在今天看來,重慶火車站售票員那點事似乎“小”得可以忽略不計。但其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勢,奠定了其里程碑式的意義。而隨著2008年6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民線上交流,以及2009年2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與網民線上交流,“全民上網”的這一時代背景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
實名回帖實名回帖

面對網民和公眾的質疑,政府部門傳統的做法一般是“沉默是金”,但在網路時代,沉默就是“禍根”,必將讓黨和政府的工作陷入被動。 網民總是愛挑刺,愛猜測,這正是網民對於政府工作的價值所在。網民有疑問,政府部門不及時回復,謠言就會由此而生。而政府部門積極回應,是尊重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的表現。這方面負面的例子有不少,比如最近剛上任的湖北宜城市‘中國最年輕市長’周森鋒,他的任職程式、家庭背景、學歷等各方面都受到網民和公眾強烈質疑,但至今,他依然不站出來做任何回應和解釋。這是非常不理智的。

建立制度

在充分研究網路傳播規律的基礎上,各級政府部門應建立“網路發言人制度”。網路問政可以概括‘網路精神’,即‘不能不讓我說話’、‘我說話我負責’、‘說難聽了莫動氣’和‘我說錯了我改正’。為什麼有些網民敢在網上信口開河?就是因為不具備這種網路精神,認為在網上說話不用負責,也不會被追究。當然相信絕大多數的網民都不是這樣的,也都是可以溝通的,但前提是,對於網民們的質疑,政府部門必須及時地、充分地、客觀地予以回應和答覆。
網民正成為重要監督力量網民正成為重要監督力量

網路問政是一個雙向的概念,“問”的主體,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網民,但更主要和更重要的,還是網民。民眾參與政府行政行為,對政府行政行為提意見和建議的渠道有限,比如信訪渠道,事實證明是很不暢通的。那么,通過網路這個平台來介入政府的行政行為,就顯得尤其重要了,而且,還相對比較簡單、可行。因此網路問政必然會漸漸地制度化,並漸漸在整個政府行政領域得到推行。

把握尺度

對於網路發言人來說,如何紓解直面的戾氣,騰挪出有限的空間,用網民們熟悉的講話方式而非“網八股”,用網民可以接受的態度而非“無可奉告”,來解釋和解決網民們的問題,就成了衡量“網路發言人制度”能走多遠和能行多久的標尺。
如果網民和網路發言人都能恪守——不能不讓我說話、我說話我負責、難聽了莫動氣和我說錯了我改正——的網路精神,則網路就是解決現實問題最便捷的溝通平台。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生活中諸般由網路引發的公共事件,大多投訴無門的群體不得不求助於此,網路是他們最後的希望和選擇。

注意事項

背水一戰和孤注一擲,使得網路發言人面臨的幾乎都是棘手的難題。對於網路發言人來說,囿於各種原因,網民們提出的問題,一時間並不能得到立竿見影的解答。但不推諉、不傲慢,長於換位思考,樂於從網民的立場考慮問題,就不失為一種理性和有效的選擇。
代表與網民線上交流代表與網民線上交流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網路發言人並無現成的範例可循。但是。在各式各樣的發言人制度成為時代常態的語境中,網路發言人總是有或多或少的軌跡可循。在任何制度成熟的國家,發言人都是所屬機構政策的傳聲筒,只要能以大眾理解或樂意接受的方式,把所屬機構的政策或者顯得枯燥的檔案精神準確且鮮活地傳達給媒體和公眾,就是稱職。這點上。從跨省追捕到實名回帖,網路發言人制度開始了一個華麗的轉身。接下來“替誰說話”成了網路發言人必須面對的大考。而這可不是及時回應和實名發帖那么簡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