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察罕帖木兒字廷瑞。畏吾兒人。生年不詳。曾祖時,自蒙古隨軍入河南,家在河南沈丘。
公元1352年,察罕帖木兒率軍與李思齊破羅山起義軍,遂任汝寧府達魯花赤,轉戰中原。
公元1359年,圍攻汴梁數月。紅巾軍首領韓山童、劉福通被迫突圍。此後,他以主力屯太行山,分兵駐守關陝、荊襄、河洛、江淮。
公元1361年,察罕帖木兒出兵山東,破東平、濟寧、濟南等地,進圍益都,並寄書建康欲招降朱元璋。
公元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察罕貼木兒被降將田豐,王士誠刺殺。養子擴廓帖木兒代統其後。
1356年,各路起義軍都搶到了一定的地盤:劉福通擁韓林兒為帝,擁有安徽、江蘇、河南、山東等大片領土,並不斷向北方和西北進攻。徐壽輝稱帝於武昌,擁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張士誠稱王於蘇州,擁有江蘇、浙江等地。明玉珍則殺入四川、雲南,也欲稱帝。這四支隊伍是消滅黃河以南元朝勢力的主力軍,他們已控制了黃河以南絕大部分地區。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大舉北伐,分四路向元朝進攻。他自己在中路,打下了河南全部,並遷都於開封。北路沿山西一直打到元朝的大都。東路打下了山東。西路一直打到陝西鳳翔。一時間,紅巾軍號稱百萬,幾乎掀翻元朝。
本來,按照劉福通的力量,完全有可能徹底推翻元朝。但劉福通的戰略出現大的失誤,他沒有集中兵力猛攻北京,卻是兵分四路,四面出擊。結果是分散了自己的力量,讓元軍得以各個擊破。再者,元朝出了一個奇人察罕貼木爾。此人出身布衣,卻精通軍事。在短短十年間,他依靠自己建立起來的軍事力量,在北方全力對抗紅巾軍,創造了幾乎百戰百勝的奇蹟,並終於打敗了百萬紅巾軍,維持了元朝搖搖欲墜的半壁江山。
紅巾軍潰敗後,朱元璋在安徽的領地,直接處於察罕帖木兒的威脅之下。如果察罕帖木兒揮師南下,首當其衝的就是朱元璋。以朱元璋當時的實力和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是絕對無法與之相抗的。
天助朱元璋。正在這時,元軍內部開始衝突。貴族出身的元朝悍將博羅帖木爾,嫉妒察罕帖木爾這樣布衣出身的人實力和地位都將超過自己,竟然提兵向察罕帖木爾的軍隊進攻。察罕帖木爾也不甘示弱,於是雙方軍隊在山西、河北不斷發生摩擦。蒙古人沒完沒了的同室操戈拉開了序幕。1362年六月,察罕帖木爾遭手下叛將的毒手突然死亡,元朝痛失頂樑柱。
察罕帖木爾一死,朱元璋再無後顧之憂,於是傾全力和南方各支漢人武裝大打出手。1363年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取得決定性勝利並取得江西全部。1364年攻下武昌,取得湖北。1365年平定湖南、廣東。1367年又完全打敗張士誠、方國珍。基本統一了南方。
主要成就
至正十一年(1351年),劉福通於河南穎川起事在元軍征討,全部失敗的情況下,至正十二年(1352年),察罕帖木兒招募義兵,鎮壓叛軍。這是察罕帖木兒首次在歷史上顯名,而且出手不凡,屢戰皆勝。以自己的軍功獲得官職。至正十六年(1356年),在河南與起義軍轉戰數年的察罕帖木兒,以自己的戰功已經升到中書兵部尚書。這一年,白不信、李喜喜率領的義軍向陝西、山西大舉進攻,一直打到長安城下。察罕帖木兒與李思齊奉令前往收復陝西。經一年戰鬥,幾乎全殲這支義軍,收復了陝西、山西的全部失地。李喜喜率領剩下的殘部,流竄往四川。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察罕帖木兒以兵分鎮關陝、荊州、河洛、江淮等地,對起義軍實施各個擊破的戰略。此後,察罕帖木兒繼續在北方與劉福通部作戰。兵鋒所及,自陝西、寧夏、山西到河北、河南,並創造了幾乎百戰百勝的奇蹟。至正十九年(1359年),察罕貼木兒攻占汴梁,韓林元、劉福通退守安豐。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察罕帖木兒又揮師東向,從北、中、南三路進入山東。克東昌、下濟寧、破濟南,勢如破竹,直至東海。短短一年時間,收復了除益都(今山東省淄博市)一座孤城以外的山東全境。這樣,百萬紅巾軍基本全部被殲。從陝西直到山東一線以北的整箇中國北部地區,又重回元朝手中。察罕帖木兒“獻捷京師,歡聲動中外”,被目為大元朝的力挽狂瀾的救世英雄,立即拜為中書平章政事(副宰相)。察罕帖木兒在短短十年間,打敗了號稱百萬的農民起義軍,升到了副宰相。人物評價
總評
察罕帖木兒是有元一代著名的軍事將領,在他短短十年的戎馬生涯中,他以平定天下、匡復社稷為己任,將區區數百之眾奮起義兵,東征西討,南戰北平,幾以一師之力殲滅百萬紅巾軍,力挽元政府於傾覆,克復了自紅巾軍起義後四分五裂的北中國。然而就在他即將消滅紅巾軍東路軍餘部的時候,卻為叛將暗殺,遇難益都。察罕帖木兒的死,是蒙古民族的一大不幸,卻是漢民族的絕對大幸,更是朱元璋的大幸。朱元璋聽到察罕帖木兒的死信不由得大喊:“天下無人矣!”這既是對察罕帖木兒的死法感到可惜,又是對從此元朝喪失了能阻擋自己的重要將領而大感慶幸。體現出朱元璋對察罕帖木兒的重視、佩服等種種心情。察罕帖木兒是元末挽救元朝的重要希望,他一死,加速了元朝的滅亡。
歷代評價
朱元璋:“草之勁者非疾風不顯,人之忠者非亂世難名。爾李將軍,當中原擾攘,元政不綱,大臣竊命,守將擅兵於外,是致干戈鼎沸,國勢日危,人將以為元無人矣。何將軍之忠義,倡農夫為三軍,拔智勇以上聞,頒爵以官之,明其分數。義旗舉而兵興,齊魯強兵僅能固守。爾能陳兵於野,請命於朝,進退有方,君命是聽。當是時,忠心昭如五曜,號令嚴若冰霜,所以動天地而感鬼神,以其忠之所致。夫何兵既勝,志少盈,納逋逃,釋有罪,忠義漸虧,鬼神鑒見。俄而禍膺不測,殞於敵手。然忠未終而奸未顯,壽不期年,果屬何耶?莫不竭忠以身先而致是歟?抑人臣之有將而若此歟?噫!予數其事而醺之,猶生之對也。靈酣而往,予紀而歸。誅心之言,爾其聽乎!”孛羅帖木兒:“察罕若在,我省用多少氣力。”錢謙益:“然吾以為察罕一死,天意灼然歸我明矣。嗚呼!帝王之興,豈不有天命哉!聖祖極推重察罕,即位後幸汴梁,特遣使往祭,其意可知。”王逢《七月聞河南平章凶問》:“六月妖星芒角白,幾夜徘徊天市側。尋聞盜殺李上公,窮旅孤臣淚沾臆。當時寬猛制萑澤,安得受降翻受敵。上公忠名垂竹帛,書生奚為費禕惜。東南風動旗黃色,蒲梢天馬長依北。”楊維楨《悼李忠襄王》:“羅山進士著戎衣,淚落神州事已非。百二山河驚易改,三千君子誓同歸。天戈已付唐裴度,客匕那知蜀費褘。賴有佳兒功業在,東人重望捷淮淝。”柯劭忞:“察罕帖木兒,明太祖之所畏也。”崔瑞德:“察罕帖木兒很顯然是僭越了皇帝的權力,以便保護他自己的利益;他忽視朝廷的命令;他擅自任命官員和調動軍隊——所有這一切都是要伺機制服孛羅帖木兒和擴大自己強大的軍事機器。但是我們最後不得不承認,他其實無意控制朝廷,也不想取代朝廷,即令他的行動有時很含糊不清,足以引起人們真正懷疑他的目的。”白壽彝:“察罕帖木兒出身探馬赤軍戶,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後,作為色目地主階級的一員,深感切身利益受到威脅,因而糾集武裝,組織義兵,對抗起義軍。他以治軍有方,作戰勇敢,使這支地主武裝發展成當時規模最大、對農民軍鎮壓最力的地方武裝力量。察罕帖木兒因此而躋身行省長官,地主義兵改編為官軍,他本人也成為握有重兵的軍閥。他是元末兵起以來支撐元朝統治的柱石,也是血腥屠殺起義農民的劊子手。”蔡東藩:“察罕帖木兒起自潁邱,仗義討賊,一戰而破羅山,二戰而定河北,三戰而復陝州,四戰而下汴梁,五戰而入山東,出奇制勝,所向必克,何其智且勇也!雖與孛羅互斗,似犯蚌鷸相爭之忌,然孛羅實為禍始,不得盡為察罕咎,惟田豐詐降,禍生不測,以智勇之察罕帖木兒,竟為小丑謀斃,良將亡,胡運終矣!”親屬成員
家世
曾祖:闊闊台.
祖父:乃蠻台,至正二年(1342年),遷遼陽行省左丞相。至正八年(1348年),元順帝詔贈攄忠宣惠綏遠輔治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魯王,謚忠穆。
父:阿魯溫。
子女
外甥兼養子:擴廓帖木兒(漢文名王保保。察罕帖木兒之甥,察罕無子,養為子,遂更名擴廓。)人物墓地
察罕貼木兒墓位於苗南村三組,墓冢封土上圓下方,高約15米。至正二十二年(1363年)六月察罕帖木兒在山東東平被王士城所殺後葬於此。據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李健人所編著《洛陽古今談》載;“元贈穎川王察罕貼木兒墓,在縣西萬福寺西,今寺已廢,墓在城西北八里許石碑凹金谷園村北邙山下,方形墓,東西各二十八弓,南北各三十弓,高八丈,占地九畝六分;察罕帖木兒為一元代名將,駐鎮河洛,威名遠揚,今墓已作駐軍練習射擊靶場,墓前翁仲石獸猶存焉。”1983年7月發掘此墓,在墓前50米處出土石翁仲一件。
史籍記載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列傳第二十八》
《新元史·卷二百二十·列傳第一百十六》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察罕特穆爾: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女主角趙敏(敏敏特穆爾)的父親。
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演員 備註
1973年 《迎春閣之春波》 田豐 李察罕1978年 鄭少秋版《倚天屠龍記》 黃新1984年 劉德凱版《倚天屠龍記》 苗天
1986年 梁朝偉版《倚天屠龍記》 黃新 汝陽王,察罕特穆爾
1994年 馬景濤版《倚天屠龍記》 乾德門2001年 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 劉丹2003年 蘇有朋版《倚天屠龍記》 德力格爾2009年 鄧超版《倚天屠龍記》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