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誕

寒山誕

寒山誕是廣西玉林人的一個傳統節日。最具特色的要是玉林名山街道太陽村寒山誕(白馬誕)了。遊行隊伍觀眾眾多,熱鬧非凡,除了傳統的舞龍舞獅外,近年還有人民新生活的遊行內容,如體現五穀豐登、體現種植養殖致富、戲劇人物、“飄色”等,都構成了玉林太陽村眾寒山誕活動的縮影。

基本信息

節日背景

寒山誕是廣西玉林人的一個傳統節日,寒山方圓百里,海拔720米。寒山的由來,見於史冊漢《九域志》:“南越王趙佗,夏日遣使入山采橘,經旬日方還。問其故?曰:‘山中大寒,不得歸。’故名。”而史書記載秦二世時期,秦將領趙陀於公元前205年率大軍擊並桂林、象郡,隨後以南海自立,建立了南越國,自立為南越武王。從那時算起,南越國建立距今已超過2217年歷史了。

相傳,寒山三聖祖居湖南長沙府,是一母同胞的三兄弟,據《中華張氏大典》記載,系漢朝開國功臣張良的後裔。大哥張桂卿,生於北宋慶曆八年戊子歲(也就是公元1048年)農曆九月十五。二哥張桂亭生於北宋皇佑三年辛卯歲(公元1051年)農曆二月十二。三弟張桂成生於北宋至和元年甲午歲(公元1054年)農曆四月十五。他們兄弟三個生得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相貌近似,一表人才。

在父母的教誨下,兄弟三人都知書識禮、勤勞孝順,在家鄉是遠近聞名的孝子。不幸的是,他們的父母在壯年就離開了人世。為了滿足父母生前的願望,孝順的張氏三兄弟開始了在全國各地尋找風水寶地安葬父母雙親的歷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張氏三兄弟跋山涉水,披荊斬棘,風餐露宿一路南下行程數百里,到過的地方不計其數,經歷了無數的風險和困難,但都沒有找到理想的風水寶地。而這些都動搖不了張氏三兄弟尋穴葬親的決心,相反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習到了豐富的地理知識。一路走來,利用這些地理知識為無數鄉村的民眾尋找到了乾淨水源。

據傳有一日,張氏哥仨來到玉林山心沙塘莫村時,已經是黃昏時分。村里一位大姐熱情地把張氏三兄弟請到自己家裡噓寒問暖,並特地準備了一桌好菜好飯招呼他們。餐間張氏三兄弟了解到這個有200多口人的小村莊,長期以來嚴重缺乏人畜飲水,村民的日常生活苦不堪言,但是當地人挖了很多井都沒水。張氏三兄弟知道之後就把鄉親們的疾苦記在了心上。第二天一早,他們就為了這件事奔忙起來。憑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和經驗,一個上午他們就為村民找到了一個泉眼。一挖,果真挖出了一口嘩嘩的流水泉井,不但足夠全村人飲用,還可以灌溉農田。附近的村民聞訊個個都趕來觀看,拍手稱讚張氏三兄弟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後來,張氏兄弟來到寒山頂峰,發現這裡有五鳳穿雲之勢,便決定在此安葬父母。葬畢,風雨交加,飛沙走石,兄弟三人瞬間羽化登天,列為仙界,變為有靈性的飛來石,墜落山巔。後來,百姓念兄弟三人對父母的孝道,便在此建廟供奉香火。由於兄弟三人一路走來為不少民眾打到了清澈的飲用水和灌溉水源,所以張氏兄弟漸演變為後來玉林的地方司雨之神。每年張氏三兄弟的誕辰,民眾便到寒山之巔祭拜他們,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寒山誕”,而“寒山應雨任君求”的司雨之神,經千百年來也演變成為了今天玉林庇佑一方的保護神。因為被稱為“三聖爺”的張氏三兄弟的誕辰不同,所以“寒山誕”分為三個:(農曆)二月十二(二聖張桂亭),四月十五(三聖張桂成),九月十五(大聖張桂卿)共三個“寒山誕”,其中農曆二月十二的誕期最為隆重。

寒山之巔的寒山廟據傳是三聖羽化成仙的地方,在明代以前就有人在這裡設有神壇。據傳寒山顯靈,靈在應雨。當地黎民每遇天旱,在此設壇祈雨,抬飛來石遊行,竟能興雲致雨,因而信為神石,作圖騰崇拜。而有確切記載是“清乾隆年間,五台山縣知縣舉人陳聖敬等倡首募捐重修其壇,石為廟,至今幾百年矣!歲甲戌年(1694年)合州官紳商民復舉重修之役。”故寒山山頂的石廟,到現在至少存在了310多年。所以說,現存寒山嶺頂上用石拱結構建造的廟宇,全部用了1214條石箭壘成,是玉林最古老的,也是玉林八景之一“寒山應雨”的古蹟所在。而位於寒山村中心的寒山大廟,據購置廟產的斷碣殘碑推測,建廟之初應該是在清朝道光年間,也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寒山大廟也是玉林市內占地最廣,建造面積最大的清代建築。

而千百年來寒山廟誕期民俗活動的核心是求雨。在農耕時代,祈雨活動是與民眾生活最密切相關的民間重要活動了,據地方文獻記載,大凡到任鬱林州官均到寒山祭祀,祈求風調雨順,惠及黎民。有一跛腳州官,不勝登峰奉祭之苦,便在東麓的寒山村設壇祭拜。後來寒山村民在此建廟,稱寒山大廟。每逢求雨,無不靈驗。嗣後,又一州官,年事已高,疾病纏身,欲而不能往祭,倡建寒山廟於城區南熏門內(即現在玉州區總工會內)。各地紛紛效尤,遂成風氣,影響極為深遠。這種官方活動的記載早在清代便被中央政府列入地方行政重要活動之一,由於官方的推導,寒山誕民俗活動自然成為玉林及至周邊地區最具影響的民俗活動就不足為奇了。

太陽村

最具特色的要是玉林名山街道太陽村寒山誕(白馬誕)了。在名山街道太陽村寒山誕(白馬誕)是在農曆二月十二(每年一大游),太陽村人是以遊行的形式來慶祝這個節日的。遊行隊伍觀眾眾多,數以數萬人,熱鬧非凡,除了傳統的舞龍舞獅外,近年還有人民新生活的遊行內容,如體現五穀豐登、體現種植養殖致富、戲劇人物、“飄色”等,都構成了玉林太陽村眾寒山誕活動的縮影。

寒山誕 寒山誕
寒山誕 寒山誕

在炎熱的亞熱帶地區,竟有一座夏日清涼的“寒山”,真是難能可貴。景區內峰巒疊嶂,群山環抱;林木繁茂,溪洞縱橫,山清水秀。加上“寒山三聖廟”及“寒山應雨任君求”的各種神奇傳說,更吸引著八方遊客。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市井大眾登高覽勝、踏青放鬆、拜神祈福的最佳去處。

寒山誕 寒山誕

寒山應雨勝跡,最早見諸於文字為宋代余靖的《寒山》詩:“空翠紛紛冷不流,風雲長是護靈湫;山神喚起龍行雨,散作炎州六月秋。”此後,積澱甚豐,如明代的玉林知州鄺元樂的絕句《寒山應雨》:“石室仙蹤在鬰州,寒山應雨任君求,西甌池內蛟龍現,水月岩虛載鬥牛,白石洞天仙子至,南橋古渡水中留,龍泉湧出流霞水,掛榜山崩應六秋”。明代文欽的七律《寒山應雨》、鄺元樂的絕句《寒山應雨》、楊於階詩《題寒山》,清代朱佩蓮詩《過寒山》、史棠撰文《旱禱寒山應雨記》、蔣武森撰文《創造城內寒山廟記》等等。這些詩文,大多離不開“寒”、“雨”二字。可見寒山應雨不僅在民間傳承,而且通過這些豐富的詩文記載,“寒山應雨”文化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現在,寒山及其信仰崇拜活動已作為玉林一個獨特的文化元素,經千年沉澱已成為一個地域的文化符號。

近年,擁有歷史淵源的寒山崇拜及寒山誕活動被我市文化部門列為玉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參加過寒山誕活動的人都有這種感覺,在所有熱鬧的背後,其實是民眾祈求祖國繁榮昌盛、生活風調雨順、莊稼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而依託在這些民俗活動之中的,則是千百年積澱下來的玉林民間民俗文化元素。

現在我們正處盛世,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在下一個寒山誕,讓我們帶著一顆淡然的心,三五結伴而行,沿幽深林密的山路旖旎而上,讓我們相約在千年的廟會中,收穫一份祝福,一片希望……

蒲塘鎮

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數興業縣蒲塘鎮寒山誕了。在蒲塘鎮“寒山誕”是在農曆二月初十(每年小游,3年一大游),蒲塘鎮人是以遊行的形式來慶祝這個節日的。小游年有多達數十個文藝隊伍進行出遊活動,大游年隊伍更多,觀眾更多,十萬人不在話下,熱鬧非凡,除了傳統的舞龍舞獅外,近年還出現了反映人民新生活的遊行內容,如體現五穀豐登、體現種植養殖致富、戲劇人物、“飄色”等,甚至一些全新的元素如迎接北京奧運會、體現航天科技發展及日間和晚上的文藝戲劇晚會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