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的揚州,仍是座“千家養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風氣盛行的城市。那一年,“富春花局”鼻祖陳靄亭在得勝橋租下這片民宅,培栽盆景,享受“採菊”雅興。這時,他一定沒有想到,百餘年後,“花局”富春,竟然會因為美食,成為響徹大江南北的“中華老字號”。 清宣統二年 (1910年),“富春”創始人陳靄亭去世,他的兒子陳步雲繼承了父親的花局,本打算繼續苦心經營在當時已不太景氣的盆景行當。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富春花局”成了“富春茶社”。
由來
話說當年揚州城,茶社並不為高雅人士所樂道。因為那時的茶社老闆都是安清幫頭目,茶社便是幫會的“堂口”。
清末民初,揚州的茶館裡時常有吃“講茶”的。
民國初年,周穀人任揚州商會會長,他70多歲的父親周穎孝有一個嗜好,就是天天要上茶社。由於當時的揚州茶館風氣不好,周穀人擔心父親頻繁下茶館會影響自己的形象,便與時任揚州商會商業中學庶務員的陳步雲商量。陳步雲早知茶館在揚州會大有市場,便趁機向周穀人建議在他的花局內自設茶館,專供老太爺及一幫興致高雅的朋友享用。
周穀人一聽大為開心,便積極支持陳步雲籌辦茶社。很快茶社開張,但繼續保留“花局”名義,以免安清幫找茬。多年之後,時局平穩,陳步雲方把“富春花局”改名為“藏春塢茶社”,此後又陸續使用過“借園俱樂部”等名號,最終仍取陳靄亭之創意,定名為“富春茶社”。“富春茶社”額匾一掛,便再沒摘過,且揚州城的鹽商士紳、騷客名流,常來此賞花、作賦、品茶、博弈,茶館成了高雅藝術雲集、閒人雅士共居的處所。頭腦靈光的陳步云為取得更廣闊的市場,別出心裁地把點心引進了茶社,還聘請了白案大師傅、堂倌、夥計,富春茶社終於步上了百年發展的康莊大道。
早期
早年,富春茶客中包羅三教九流。大家共處一室,顯然不合適,身份地位高的必然厭棄卑微低下者。於是,精明的陳步雲考慮把客人分類,在茶社內設立包間,按照客人身份的差別實行歸類服務。老富春茶社裡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幾個“堂口”。最早有“鄉賢祠”、“教育廳”、“商業廳”和“縣政府”四大堂口,後來又轉為“鄉賢祠”、“大成殿”、“土地廟”、“義冢地”四個堂口。
“鄉賢祠”里多為在揚州有地位、有名氣的上層人士;而“大成殿”(即“教育廳”)里是揚州文人聚集的茶室;“土地廟”(即“商業廳”)里則人員較雜,包括早期的鹽商和錢莊客人,和後來的各種商人、管事和高級職員,均聚集於此;“義冢地”一聽名字,便是下等人聚會的場所,“義冢”顧名思義即無主墳。“義冢”在富春里其實就是一個露天小廣場,以前是擺弄盆景的小作場。泥地上隨便放十來張桌子,頂上用柴棚遮蓋一下,就成了茶室。客人自然是五方雜處。
看到這裡,看客們自然明白了,早期富春茶社是以中上層人士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場所。高端消費群體固然有利潤可賺,但總不能把下層人士拒之門外吧?於是,富春開始探索一條“普及”路線。早期茶館,點心均按籠計算,每籠16隻,必須半籠起叫。而富春經過數十年的開發,已有數十個品種的點心,花色品種繁多,如果還採取按“籠”銷售的方式,肯定會錯失許多生意。於是,陳步雲又首創了“雜籠”銷售法,把各色點心擺在同一蒸籠里銷售,一般八隻,每種兩件,四鹹四甜,茶客一次便可品嘗到富春的各種點心,銷售自然很好。同時,陳步雲也打破傳統,提出以“單只”出售的方式,相當經濟實惠,留住了低端客戶。
熟悉富春的老揚州都知道,富春一開始其實並不是以點心聞名,讓富春站穩腳跟的首先是富春獨創的“魁龍珠”。上個世紀20年代初,富春自行窨制了這種獨特的茶技。“魁龍珠”是用浙江龍井、安徽魁針,加上富春花園內自家種植的珠蘭兌制而成。此茶取魁針、龍井、珠蘭的前三個字合為“魁龍珠”。取龍井之色、魁針之味、珠蘭之香。色澤清澈,芳香四溢,口感柔和,又可解除點心的油膩,實在是富春茶點的絕佳搭配。
傳承
富春點心發展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其經久不衰的秘訣何在?記者尋訪時了解到,一黃一陳一尹,三位白案大師傅對富春點心的技藝創新,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13年,一位黃姓白案師傅來到富春,這個臉上有“麻子”的黃師傅,大膽對當時已算經典食品的千層油糕和翡翠燒賣進行了改進。黃師傅從油糕的賣相上進行改良,使其呈現半透明狀,並加強了柔韌口感以及層次感;翡翠燒賣改用綠色菜葉為餡,其綠色透過薄皮,看上去宛若碧玉,這兩道點心至今仍被譽為揚州麵點的“絕代雙驕”。還有一位叫陳永祥的白案師傅,也為富春早茶的技藝改良貢獻了力量。他除了精通酥餅、雙麻燒餅等點心的製作,還擅長煨面。該煨面入味且不爛,品種繁多,膾炙人口。
創新
知道“三丁包”的不少,但知道“三丁包”為何人所創,恐怕就不多了。1915年,一位叫尹長山的白案師傅,來到富春,他的到來,從此為揚州的“包子史”添上了重要的一筆:他創造了至今被人稱道的“三丁包”。當時富春下面一律用雞湯,每天用雞50隻左右。如此一來,雞肉、雞皮和雞下腳料無法處理,於是,尹長山就和老闆陳步雲商量,將雞肉切成丁,外加豬肉丁和筍丁,做成“三丁包子”。
此後,富春繼續在產品的多元化戰略上下功夫。如,通過“粗改細”方法增加花色品種,像油煎餃子、開花饅頭等。還有根據時令更換品種,如,端陽有火腿粽子;夏天有西沙、白菜、煎餅、糖藕、雙麻燒餅、蛋糕等;秋天有蟹黃湯包;冬天有雪筍包子、黑芝麻包子、野鴨菜包等。時至今日,富春每年仍有新品種面世,如裕果粉點、月宮玉兔、三鮮雪梨、沙仁鍋餅、脆皮包、素什錦包、明蝦杯等。如果有人問,富春為什麼會長盛不衰,答案很簡單:獨樹一幟、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