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珠

寇珠

寇珠,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文學人物,最早出自元雜劇《抱妝盒》,劉後身邊的承御侍女,“狸貓換太子”時救下小仁宗交給陳琳抱到八王爺處撫養成人,後因劉後發覺命人毒打寇珠,追問皇子下落,寇珠不招,觸檻而死。 包公審理“狸貓換太子案”時,曾叫人假扮寇珠靈魂恐嚇郭槐,使其招供。 “狸貓換太子案”審明後,李太后還朝,仁宗皇帝為紀念寇珠救命之恩,傳旨在皇宮內壽山福海敕建寇宮人祠堂,名曰“忠烈祠”,每逢朔望必定親自去上香。 電視劇《包青天》和《新包青天》里的寇珠是胡惠玲和沈芸舟飾演。

人物簡介

寇珠 寇珠

寇珠,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人物,“狸貓換太子”時救下小仁宗交給陳琳抱到八王爺處撫養成人,後因劉後

發覺命人毒打寇珠,追問皇子下落,寇珠不招,觸檻而死。包公審理“狸貓換太子案”時,曾叫人假扮寇珠靈魂恐嚇郭槐,使其招供。  
“狸貓換太子案”審明後,李太后還朝,仁宗皇帝為紀念寇珠救命之恩,傳旨在皇宮內壽山福海敕建寇宮人祠堂,名曰“忠烈祠”,每逢朔望必定親自去上香。

出場描寫

謀臨產換太子 奮俠義替死救皇娘

《三俠五義》第一回:設陰謀臨產換太子 奮俠義替死救皇娘

寇珠 寇珠

劉妃、郭槐、尤氏做就活局,趁著忙亂之際,將狸貓換出太子,仍用大盒將太子就用龍袍包好裝上,抱出玉宸宮,竟奔金華宮而來。劉妃即喚寇珠提藤籃暗藏太子,叫她到銷金亭用裙絛勒死,丟在金水橋下。寇珠不敢不應,惟恐派了別人,此事更為不妥,只得提了藤籃,出鳳右門至昭德門外,直奔銷金亭上,忙將藤籃打開,抱出太子。且喜有龍袱包裹,安然無恙,抱在懷中,心中暗想:“聖上半世乏嗣,好容易李妃產生太子,偏遇奸妃設計陷害,我若將太子謀死,天良何在?也罷!莫若抱著太子一同赴河,盡我一點忠心罷了。”剛然出得銷金亭,只見那邊來了一人,即忙抽身,隔窗細看。見一個公公打扮的人,踏過引仙橋,手中抱定一個宮盒,穿一件紫羅袍繡立蟒,粉底烏靴,胸前懸一掛念珠,項左斜插一個拂塵兒,生的白麵皮,精神好,雙目把神光顯。這寇承御一見,滿心歡喜,暗暗地念佛說:“好了!得此人來,太子有了救了!”原來此人不是別人,就是素懷忠義、首領陳林。只因奉旨到御園採辦果品,手捧著金絲砌就龍妝盒,迎面而來。一見寇宮人懷抱小兒,細問情由。寇珠將始未根由,說了一回。陳林聞聽,吃驚不小,又見有龍袱為證。二人商議,即將太子裝入盒內,剛剛盛得下。偏偏太子啼哭,二人又暗暗的禱告。祝讚已畢;哭聲頓止。二人暗暗念佛,保佑太子平安無事,就是造化。二人又望空叩首罷,寇宮人急忙回宮去了。

人物結局

太子去後,劉後心中哪裡丟得下此事,心中暗想:“適才太子進宮,猛然一見,就有些李妃形景;何至見了李妃之後,就在哀家跟前求情!事有可疑。莫非六年前叫寇珠抱出宮去,並未勒死,不曾丟在金水橋下?”因又轉想:“曾記那年有陳林手提妝盒從御園而來,難道寇珠擅敢將太子交與陳林,攜帶出去不成?若要明白此事,須拷問寇珠這賤人,便知分曉。”越想愈覺可疑,即將寇珠喚來,剝去衣服,細細拷問,與當初言語一字不差。劉後更覺惱怒,便召陳林當面對證,也無異詞。劉後心內發焦,說:“我何不以毒攻毒,叫陳林掌刑追問。他二是如此心毒,哪知橫了心的寇珠,視死如歸。可憐她柔弱身軀,只打得身無完膚,也無一字招承,正在難分難解之時,見有聖旨來宣陳林。劉後惟恐耽延工夫,露了馬腳,只得打發陳林去了。寇宮人見了陳林已去,“大約劉後必不干休,與其零碎受苦,莫若尋個自盡。”因此觸檻而死。劉後吩咐將屍抬出,就有寇珠心腹小宮人偷偷埋在玉宸宮後。劉後因無故打死宮人,威逼自盡,不敢啟奏,也不敢追究了。劉後不得真情,其妒愈深,轉恨李妃不能忘懷,悄與郭槐商議,密訪李妃嫌隙,必須置之死地方休。

皇帝敕封

次日升殿,群臣三呼已畢。聖上宣召包公:“劉後驚懼而亡,就著包卿代朕草詔頒行天下,匡正國典。”從此黎民內外臣宰,方知國母太后姓李,卻不姓劉。當時聖上著欽天監揀了吉日,齋戒沐浴,告祭各廟;然後排了鑾輿,帶領合朝文武,親詣南情宮迎請太后還宮。所有禮節自有儀典,不必細表。
太后娘娘乘了御輦;狄後賢妃也乘了寶輿,跟隨入宮。仁宗天子請了太后之後,先行迴鑾,在宮內伺候。此時王妃命婦俱各入朝,排班迎接鳳駕。太后入宮,升座受賀已畢,起身更衣,傳旨宣召龍圖閣大學士包拯之妻李氏夫人進宮。太后與狄後仍以姐妹之禮相見,重加賞賜。仁宗也有酬報。不必細表。
外面眾臣朝賀已畢,天子傳旨,將郭槐立剮。此時尤婆已死,照例戮屍。又傳旨在仁壽宮壽山福海地面丈量妥協,左邊敕建寇宮人祠堂,名曰“忠烈祠”;右邊敕建秦鳳、余忠祠堂,名曰“雙義祠”。工竣,親詣拈香。

介紹

寇珠 寇珠

她是劉妃身邊一名宮女,後來,郭槐將李妃生下的太子交給寇珠將其殺掉,寇珠將太子交給陳琳公公帶出宮交給八賢王,後來,她被郭槐嚴刑拷打逼問太子下落,挺刑不過,撞柱身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