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密西西比河流域]

密西西比[密西西比河流域]

密西西比河,發源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艾塔斯卡湖,全長3734千米;若以密蘇里河的源頭雷德羅克湖計算,全長6262千米, 為美國境內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第四長河,流域範圍包括美國31個州及加拿大2個省,流域面積達323萬平方千米。

流域概況

密西西比河全長3734千米,自明尼蘇達州艾塔斯卡湖由北向南流趟, 途徑明尼蘇達,威斯康星,愛荷華,伊利諾伊,密蘇里,肯塔基,田納西,阿肯色,密西西比及路易斯安那10州,在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附近注入墨西哥灣。流域範圍包括美國31個州及加拿大2個省,流域面積達323平方千米。

幹流情況

上游

密西西比河上游從其源頭艾塔斯卡湖起至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一段,包括從俄亥俄河與密西西比河交匯處上游的所有支流。 密西西比河上游的特點是:具有一系列的水閘和水壩、淺水庫和數以千計的用於促進明尼阿波利斯和城鎮開羅之間的商業航運的河流渠道化的建築。

中游

密西西比河中游位於美國中部,是密西西比河河段中最短的一段,從密蘇里河口的聖路易斯到俄亥俄河口的卡伊羅,共314千米。 密西西比河中游西岸多急流險灘,河床坡度較大;東岸地勢較為平坦。

下游

密西西比河下游自伊利諾州開羅起至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以南185千米處入海口。 該段河道寬度較大,河流含沙量較大,多為沙質河床,洪澇災害多發。

水文特徵

密西西比河流域幅員廣闊,各地氣候條件不一,徑流量有較大差異。

上游地區緯度偏高,河道較窄且水流速度較慢,明尼阿波利斯聖安東尼瀑布附近的平均徑流量為12000立方英尺/秒(339立方米/秒)。

中游地區位於中緯度,平均徑流量較上游地區有所增加。

下游地區河道較寬,且水量大增下游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附近的平均徑流量達600000立方英尺/秒(16990立方米/秒),河流含沙量較大。

流域氣候

密西西比河流域氣候差異明顯,上游及中游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 河流上游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雙子城1月平均氣溫在-13攝氏度至-3攝氏度之間,7月平均氣溫介於18至29攝氏度,夏季溫暖,冬季嚴寒,年降水量約800毫米。

中游地區如聖路易斯附近1月平均氣溫為-6至4攝氏度,7月介於19至31攝氏度,年降水量1100毫米,四季比較分明。

下游地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全年降水充沛,夏季高溫炎熱;冬季溫暖濕潤, 路易斯安那州首府巴吞魯日1月平均氣溫5至16攝氏度;7月為23至32攝氏度之間,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

主要支流

密西西比河支流眾多,水系複雜。 主要支流包括密蘇里河,俄亥俄河,田納西河及阿肯色河。其中,密蘇里河為密西西比河最大的支流。

沿岸城市

密西西比河沿岸城市眾多,其中大城市自北向南依次為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雙子城,聖路易斯,孟菲斯及紐奧良。

密西西比河沿岸城市人口數量

城市名人口數量(2015)
明尼阿波利斯410939
聖保羅300851
聖路易斯315685
孟菲斯655770
巴吞魯日228590
紐奧良389617

水權分布

密西西比河流域水權由美加兩國共同支配。

國家名稱面積(平方千米)人口數量徑流量(立方千米)自然水權(立方千米)人口水權(立方千米)國家水權(立方千米)
美國317982075416000599.2270179.8614128.20720419.476989
加拿大50264285000.311040179.86140.0484500.1996390

治理開發

航運價值

密西西比河航道系統是美國最大的內河航道系統,通航里程約 20000千米。 密西西比河下游多通航由15至25 艘千噸級駁船組成的頂推船隊,最大可通航4.5萬噸級船隊;上游和主要支流多通航由8至15艘千噸級駁船組成的頂推船隊。 密西西比河流域包括沿海的大量工業原料和商品,特別是大宗散貨,有90%以上都是通過密西西比河航道和岸內水道運輸。

水利工程

密西西比河流域上游地區共有29座大壩及攔水工程,此外還有許多水庫。 這些水利工程主要擔負著發電以及防洪排澇的任務。

綜合治理

密西西比河流域工程措施主要是在上游清除暗礁、堵塞支汊、修建梯級閘壩與渠化河道;在中游修建防洪堤、丁壩群、護岸以及疏浚以便縮窄河道, 提高航深; 在幹流下游建防洪堤、分洪區、分洪道、裁彎取直並輔以護岸、丁壩以及疏浚等辦法以穩定河岸河床;在河口則修建導流堤, 治理攔門沙水道等;在各支流則以綜合利用水庫為主。

主要問題

水質問題

排入密西西比河上游(從明尼蘇達源頭流到與俄亥俄河匯合處)的許多化學物質來自農業非點源污染。 在許多地區 , 人工肥料和來自動物飼養處的徑流提高了水的營養水平, 水中的氮磷含量明顯增加。

濕地減少

濕地的減少是密西西比河流域每個州存在的嚴重問題。 濕地系統具有許多有益的生態系統維護功能 , 包括蓄洪、 滯洪、 水的再循環、潛在污染營養物質的轉化 , 並能作為水生物種的生境 。 出於農業和商業目的對濕地排水和轉化(特別是流域高原地區), 導致大量濕地消失 , 其相關的功能也隨之失去 。

泥沙堆積

水庫回水區和濕地的泥沙沉積是密西西比河上游地區的關鍵環境問題,大量泥沙沉積使水生植物的光透射減少 , 並淤填在密西西比河上游的回水區。 上游泥沙主要來源於山地農田的沖蝕 , 其他來源包括居民區和商業區以及高速公路的建設。

洪澇災害

密西西比河以及其他流域濕地和高地植被的減少使徑流量顯著增加 ,大量平原被占用加重了洪災帶來的經濟損失。 在 20 世紀 90 年代, 每年因洪災所造成的損失超過40億美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