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十五歲

崔衛平,曾是北京101中學學生家長,他在家長會上的講演稿在2000年5月30日的《北京青年報》上發表。

背景介紹

⑴2000年3月3日,作者的女兒所在的101中學初三(4)班舉行“你是你的船長”主題班會。這是全班孩子集體過他們的15歲生日。家長也同時參加。會上,家長們還向孩子們贈送了由班裡的家長委員會創意,並自費結集成冊的“寄語15歲——給自己孩子的一封信”一書。作者作為家長代表應邀發言。
⑵別出心裁的演講演講比賽上,一個參賽者挺精神地走上講台,向大家宣布:“我向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論堅守崗位。”她的語音甜潤,吐字清楚。可是剛說完這句話,演講者突然下了講台,向會場外走去。台下的聽眾面面相覷,先是小聲議論,彼此猜測,繼而喧聲四起,怒不可遏了。難堪的5分鐘過去了,演講者慢吞吞地回到講台上,面對激怒的觀眾,等大家平息下來,她便充滿激情地說:“如果我在演講時離開講台是不能容忍的話,那么,在工作時間內,紀律鬆弛,玩忽職守,擅離生產崗位,難道不應該譴責嗎?演講完了。”會場安靜了一會兒,突然爆發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⑶演講的語調適當地調節好語音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可以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態度,對演講的成功起到輔助作用。語調與情感態度的關係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重音/慢速:關切輕音/慢速:思索
高音/慢速:傲慢低音/慢速:沉重
重音/快速:粗暴輕音/快速:輕鬆
高音/快速:急躁低音/快速:焦急
⑷不良的演講習慣
①譁眾取寵、故弄玄虛有的演講者不在根本原理、根本論點、論據、邏輯結構和語言的規範、準確、鮮明、生動上面下功夫,卻熱衷於概念遊戲,醉心於搬弄一些時髦的名詞術語,以裝潢自己的演講:有的專門蒐集一些荒誕的小道訊息、馬路新聞、野史秘聞,單純獵奇,追求刺激,甚至迎合一部分聽眾的低級趣味,以聳人聽聞,博取廉價的掌聲和笑聲;有的還喜歡濫用些不符合語法規範的歐化句式、文言辭彙,在聽眾面前炫耀自己博學多才;還有的在演講中堆砌了大量警言格言、名人佚事、漂亮辭藻,把演講變成了五光十色的“大拼盤”。諸如此類的不良習慣,都是演講者學風、文風不正的突出表現。這些習慣如不及時糾正,只能弄巧成拙,喪失聽眾。
②重複噦嗦、輪番轟炸有的演講者,板著面孔,拿著訓人的腔調,結果是“出口千言,離題萬里。”重複噦嗦,輪番轟炸,民眾譏之為“車軲轆話”,每當聽到這種演講,聽眾無不蹙額鎖眉,陷入一種極為難堪的沉悶境地。捷克斯洛伐克諷刺小說家哈謝克的名著《好兵帥克》中有一個克勞斯上校,有一次他對軍官發表演講:“諸位,那么你們知道什麼叫做溝嗎?溝就是一批工人所挖的一種凹而長的坑,對,那就叫做溝。溝就是用鐵鍬挖的。你們知道嗎?鐵做的工具,諸位,不錯吧,你們都知道嗎?”這位克勞斯上校講的都是—堆廢話。他的演講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③夾帶襯字或口頭語有些人在演講中常常有多餘的“哎、呀、啊、吧”“這個這個”“那個那個”“就是說”之類的口頭語,有些人則帶襯字。如“反正”“是吧”等等。演講中的襯字和口頭語,對演講的危害很大。輕則破壞語言結構,造成語言斷續、停頓,影響聽眾情緒,削弱宣傳效果;重則在社會活動中碰釘子、招煩惱,嚴重損害演講者在聽眾中的形象和威信,甚至可能引發聽眾起鬨喧鬧,導致演講的失敗。
⑸本文是一位家長在女兒所在班級2000年3月3日的“你是你的船長”主題班會上的講演稿。作者用真切的語言與孩子們進行了交流,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編輯本段][回到目錄]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本文巧妙地提出幾個問題,調動聽眾的積極性,引導孩子們思考,借對問題的回答,教育孩子們養成公平、公正的觀念,成為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
二、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1),開篇從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談起,引出今天的話題。
第二部分(2~13),由同情心入手,逐層深入地議論為什麼要養成公平、公正的觀念。這部分又可分為兩層。第一層(2~12),一事三問得出互相關心、互相分擔的結論。第二層(13),從問題的結論出發進行推論,指出我們不應該幸災樂禍,不應該歧視、傷害別人,並分析原因,教育孩子們。
第三部分(14),由三問引出要做“有正義感、有同情心”的人這一主題。
[編輯本段][回到目錄]

寫作方法

這是一位家長在女兒所在班級舉行的一次主題班會上的發言,作者用真切的語言和孩子們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完全符合演講的基本特徵。第一,演講要面對著一定數量的聽眾,公開發表個人的思想、觀點、看法。本篇作者面對的聽眾是北京101中學初三(4)班全體學生和家長,她緊緊扣住“你是你的船長”這一主題代表全體家長表達了心聲。第二,演講要有中心、有條理,結構要比較完整。本篇的中心是希望學生逐漸養成公平、公正的觀念,要做自己的船長,成為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為了表達這一中心,作者巧妙地提出幾個問題,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逐步地引導孩子們思考,使這篇演講體現出環環相扣、逐層深入的結構特點。作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讓孩子們掐一掐自己的胳膊或自己的臉,看疼不疼,得到孩子們肯定的回答,作者說:“知道自己的疼痛,你們有著人類正常的感覺和感受。”接著,她提出第二個問題:ZrJ人是不是也知道我們的疼痛呢?這個問題引導孩子們進一步意識到:“除了我們自己,別人也能感受到我們的疼痛。”作者隨之又提出了第三個問題:我們是不是也能夠感到別人的疼痛?這個問題同樣也得到了孩子們肯定的回答。演講到此,作者看到時機已經成熟,就用抒情的語言做了一個小結:“我們就可以敞開自己的心扉,用我們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沒有障礙地去感受這個世界和世界中的人們。”緊接著,作者又用設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們從根本上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順理成章地得出演講的中心觀點:要養成公平、公正的觀念,將來還要發展自己的正義感,成為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第三,演講帶有鼓動性。從文中括弧部分可以看出,作者拋出的幾個由淺人深的問題深深地吸引了在場的孩子和家長。他們認真地思考作者提出的問題,並做出積極的反應,使整個演講的場面熱烈而感人。演講結尾處的語言更是擲地有聲,衝擊著在場每一個聽眾的心靈。
總之,這是一次成功的演講,具有生活的真實與質樸,可以激勵聽眾。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演講者不僅有超群的智力、嫻熟的技巧,而且也具備較高的思想品格修養和文化藝術修養。
[編輯本段][回到目錄]

問題探究

1、“你是你的船長”是什麼含義?
其含義是:你是你人生航船的主宰,你的人生之旅怎樣全在你自己把握,全在你平時的修養,包括品德、知識與能力。
2、文章的正文與題目是否矛盾?
不矛盾。正文主要是通過一事三問及其回答,告訴孩子們應該養成公平、公正的習慣,應該做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這樣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旅,從而把好自己的人生航向。
3、精句解析
①現在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手來,掐一掐你們的胳膊或自己的臉,看疼不疼。作者在說理前用直觀形象的實踐引起同學們的興趣,為下面講抽象的道理提出了一個具體的事例論證。帶有懸念性,引論巧妙。
②同學們,讓我們逐漸養成公平公正的觀念,等你們長大了,從中還要發展出更重要的觀念——正義的觀念。“公平、公正、正義”這些詞表現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分寸感。“逐漸”表明是一個養成過程,是長期行為;“公平”是“公正”的前導;公平、公正又是正義的感性基礎。十分富有說服力。
[編輯本段][回到目錄]

類文品析

學會合作
加拉帕戈斯群島中有一個叫晶左恩的島嶼,島上生存著—群鶯鳥,它們以仙人掌的花粉、果實和種子為食,故名食掌鶯。仙人掌開花的季節,有些食掌鶯把公共區域那些尚未開放的花瓣用爪子撕開,然後用嘴扯開柱頭,這樣就可以吃到藏在花蕊里的花粉了。當然,它們並沒有破壞自己地盤上的仙人掌。柱頭斷了,仙人掌不能結果,無法形成種子,食掌鶯也就有了斷糧的危險。品左恩島上只有十幾隻這樣“聰明”的鶯鳥,它們捷足先登,只是為了品嘗其它鶯鳥吃不到的花粉,它們竟以這種方式自取滅亡。有一年大旱,再加上大面積的仙人掌因斷了柱頭不能結果,這導致品左恩島上的食掌鶯全軍覆滅。食掌鶯的悲劇讓人深思,而另一個故事則令我感動:在沙漠中有一口搖水井,它奇蹟地成為了旅行者的生命之泉(沙漠之中水就是生命啊),這一切都緣於它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則,——為後來者留足一碗水。一碗水足可減燃眉之急,但人們總是把它灌進搖水機引水,吸上水後再留一碗。來來往往的旅行者都自覺地遵守著這一規則,因此一碗水成就了永不枯竭的水源。
生存是一門藝術,它的第一法則就是合作。急功近利因一己之私而踐踏合作法則,從短時間看是損人利己,從長遠看,,比如食掌鶯。相反,僅照顧和維護了別人,別人也會感恩並回報於你一份善意,你因別人而受益,別人也會因你而受益。學會生活,必先學會合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