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洋河新區

宿遷市洋河新區

洋河新區位於宿城區南部,與泗陽,泗洪相為彼鄰,新區下轄洋河鎮、倉集鎮、鄭樓鎮,總面積達200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20萬人。境內擁有全國知名酒類品牌洋河酒,地方特產洋河車輪餅也是香飄四方,美人泉的傳說更是給底蘊深厚的洋河添加了些許神話內涵。

基本信息

信息介紹

2011年4月29日,為策應全省20個經濟比較發達的鎮開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推進宿遷中心城市“一核多極”發展的重大舉措,洋河新城掛牌成立。洋河新城的誕生標誌著宿遷中心城市建設翻開了新的一頁,也標誌著洋河發展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

2013年6月6日,市委、市政府從發展、便民和科學的角度出發,整合區域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打造“中心城市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將“洋河新城”更名為“洋河新區”,並整建制託管倉集鎮、鄭樓鎮。

洋河新區位於宿遷市東南部,是宿遷中心城市發展軸上重要節點城市,距市區約18公里。聞名於世的洋河酒廠坐落於洋河新區。新區下轄三個鎮。總面積達200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20萬人。

洋河新區交通四通八達,依傍航運繁華的古運河和延綿悠長的黃河故道,徐淮、徐寧公路穿境而過,寧宿徐、徐宿淮鹽兩條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宿淮鐵路中心站坐落洋河新區,徐淮輕軌與其交錯相連,運河國際港正在規劃建設。城區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僅半小時車程,距連雲港港口120公里。洋河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發達便捷的交通條件賦予了它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巨大的發展潛力,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基礎條件已經成熟。

素有“酒都”之稱的洋河,以酒為媒,藍色經典系列酒香飄四海,名揚天下。洋河新區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總體要求,藉助洋河酒業規模擴張、轉型的大好機遇加速發展,著力打造工業高地,投資“窪地”,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外來項目上馬,洋河新區現有工業企業600餘家,形成了釀酒、紡織、包裝物流、木材加工、現代農業五大大主導產業。洋河酒廠工業園啟動建設,給洋河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

洋河新區歷史沿革及自然地理

洋河新區位於宿城區南部,與泗陽,泗洪相為彼鄰,新區下轄洋河鎮、倉集鎮、鄭樓鎮,總面積達200平方公里,總人口超過20萬人。境內擁有全國知名酒類品牌洋河酒,地方特產洋河車輪餅也是香飄四方,美人泉的傳說更是給底蘊深厚的洋河添加了些許神話內涵。

自然狀況

【自然環境】

洋河新區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均氣溫14.3℃,年均降水量915毫米,年均日照總時數2290小時。

洋河新區水質合格率為100%,飲用水達到國家一級標準,綠化覆蓋率達到35%,綠地率達25%,人均綠地面積23%,人均綠地面積達5.96平方米。

【建置區劃】

1996年宿遷市建立地級市以後,洋河新區隸屬宿遷市泗陽縣管轄,2004年4月,區劃調整以後,洋河新區隸屬宿城區所轄,下設6個村、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10個村民小組。2011年4月29日,為策應全省20個經濟比較發達的鎮開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推進宿遷中心城市“一核多極”發展的重大舉措,洋河新區掛牌成立。為正縣級單位。洋河新區的誕生標誌著宿遷中心城市建設翻開了新的一頁,也標誌著洋河發展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一步。

【人口狀況】

2009年,洋河新區城區有常住人口6.43萬人,其中女性人口3.05萬人,男性人口3.38萬人,有回族、滿族、布依族、黎族等6個少數民族,共727人,其中回族677人。2011年常住人口達9.8萬人。

組織機構

【中共組織】

民國時期,洋河地區有中共地下黨活動。1948年,建立黨支部;1957年,成立鄉黨委。1970年,成立洋河公社黨委,召開第一屆黨代會。2009年洋河新區黨代會選舉產新一屆黨委、鎮紀委領導班子成員。

2009年,洋河新區黨委轄黨(總)支部35個,有黨員1362人,其中,女性123人。2011年成立中共宿遷市市委洋河新區工作委員會。

過去,洋河有72座廟宇之說。其中東關廟、西關廟、百子堂等均頗為壯觀。東門外有一道院,院前搭一戲台,每當鑼鼓齊鳴之時,十里以外可聞餘音縈繞。原來,戲台下埋有24口大酒缸,能產生共鳴。還有一座廟叫傳瓢廟,傳說是一群仙人在這裡傳瓢共飲洋河美酒的地方。仙人共飲時,邑人盧湛道士經常看到,故釀酒的各家槽坊共捐資修建此廟。可惜,這些古廟,全部遭到戰爭的破壞。

在古鎮中大街後面有準備接駕的羅家花園。相傳有一次乾隆皇帝南巡時要經過洋河,羅家專門籌建一座花園,占地數十畝。園內建有蝴蝶廳,為八角形,飛檐翹角,精雕細刻,造型別致,古色古香。東西各有配廳,前有戲台,後有祠堂。園中名花異卉.荷池假山,曲廊回榭,建築十分講究。

古鎮洋河還有“三步兩橋”、“兩步三廟”、“魁星樓”、“聚仙橋”等等,但現在均不復存在。

洋河人對京戲甚為喜愛,許多人都能哼上一段,有些人家常常在茶餘飯後,又拉又唱,遇上逢年過節,工農商學湊在一起即可登台演出。過去從8月中秋節到舊曆年1月15日,天天晚上有戲看。自演自看,分文不收。要是外地京劇團來這裡演出,男女老少總是先睹為快,一飽眼福。有許多戲迷,寧願少吃一頓飯,也要省下錢來看一場。這些行家每看一場戲,都要細心觀察演員的動作,聽其唱腔,細細品味,津津樂道。對唱做俱佳者總是報以熱烈掌聲,一齣戲能看好幾場。否則,就鼓倒掌,中途退場,很難唱下去。洋河老者一談到京戲,總講得頭頭是道,92歲高齡的劉文華,在一次座談會結束時,還有板有眼地唱了一段京戲《甘露寺》。這也可以從側面了解到洋河人對京戲的愛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