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香港·如果是你的子女:梁振英時政文集

1993年 1993年 1999年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華書局; 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平裝: 41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01075940, 9787101075946
條形碼: 9787101075946
尺寸: 23.6 x 16.8 x 3 cm
重量: 739 g

作者簡介

梁振英簡歷
1954年8月香港瑪麗醫院出生
1966-1971年 英皇書
1971-1974年 香港理工學院
1974-1977年 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
1977-1993年 仲量行高級合伙人、亞洲區副主席、亞太區管理委員
1981年 與青儀結婚
1988-1990 年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
1989 年初為人父,孩子取名傳聽,寓意承傳希望和未來
1991年 齊聽出生
1993年 頌聽出生
1993年 創辦梁振英測量師行
1993-1995年 全國人大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工作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政務小組組長
1996-1997年 全國人大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兼政務小組組長
1997年 行政會議成員
1999年 行政會議召集人
1999-2008年 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
2001年 合創專業聯盟.十個專業團體以團體名義成為會員
自2003年 全國政協常委
2006年 英國戴德梁行上市控股公
司(DTZ HoldIngs plc)董事兼亞太區主席
自2008年香港城市大學校董會主席

內容簡介

《家是香港(2)·如果是你的子女:梁振英時政文集》內容簡介: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近年來經常在報刊發表文章,分析香港深層次矛盾,綜論香港的貧富問題、房屋問題、最低工資問題,並提出建議,一針見血,引來社會各界的迴響。《家是香港(2)·如果是你的子女:梁振英時政文集》精選了梁振英九十多篇具代表性的文章,分十一大類,視野寬闊,立論精闢,值得大家細讀。

媒體評論

五十年前,我們的父母經常想著回鄉,後來,香港這個暫居的地方成了家的所在,那時侯,我們說家“在”香港,因為不走了,香港人和香港地開始有了長遠關係,有了感情。但一家香港人和其他香港人之間仍沒有凝聚成一個大家。回歸前、回歸後,我們在這方面沒有改變、沒有進步。家“在”香港,是要把人留住:家“是”香港,是要把人凝聚。過去幾年,我每周寫評論文章,為香港想問題找答案,幾年下來,有一個總結:七百萬香港人不成一家,是眾多問題的源頭。
——梁振英

目錄

代序:如果是你的子女……
階層和矛盾
除舊迎新虎年三願
今天香港社會的階層流動性是願望不是現實
社會問題不會自動消失,繁榮共享,惡果共嘗
數字說明:階層差距遠超想像議事施政慎防誤區
重新認識香港的階層情況重視中層低層的政治力量
照顧中下階層的政策和香港固有的經濟理念沒有矛盾
社會要走在形勢前面矛盾熱點要標本兼治
從港英“刮櫳”到特區的“官商勾結”——香港經濟矛盾轉向階層化
貧窮問題
解決貧窮問題人心工程是當務之急
貧窮問題:人心肉做有心就有辦法
貧窮問題已經到了危機臨界點
最低工資
最低工資:看資方代表的數據
最低工資立法是為了兼顧基層生計和全局的和諧穩定
在逆境中爭取成績,照顧員工
是否為最低工資立法,未來一年是關鍵
房屋·土地資源
以邊境發展區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海港
居屋停建私樓的供應量成為關鍵
樓價升,空置少,租戶比例增,自置居所比例跌
——政府的角色僅是興建公屋嗎?
政府協助解決住屋和自置居所問題並不違反市場經濟理念
投資不是買樓自住的全部本質
我們對於住屋問題的三種態度——自住的、投資的和投機的
我們是怎樣過來的
促進新一輪經濟發展,要認真面對土地資源問題
領匯加租何時是頭?
社會和經濟發展
下一代的三十年,香港回歸漁村?
嚴肅面對香港經濟的中長期問題
為經濟營造新的增長點
作為中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須建立自主力量
沒有永遠的模式——破除迷信,只有永遠的利益——香港為主
應對香港經濟的深層次問題
——發展香港的海事法律及海事金融服務業
全社會以多種形式支持港人在內地就業經營和創業
加強人才流動意識擴大香港人才的內外發展空間
維持教育規模扶助人才外闖,避免基層厚化
配合形勢調整大專教育內涵加強年青人的爬升能力
香港經濟高效發展要以人才政策支撐產業政策
金融只看眼前,政府只看民望,後果堪憂
重新調整對經濟問題研究分析的態度
歷史轉折給中國和香港的機遇和使命
十五年前,十五年後——談速度問題
國民身份地方認同
研究成立地區行政體系,提高行政能力
積極培養政治體制人才
提高政治體制延攬人才的競爭力
西九龍文化藝術區的發展
從周口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發展文化藝術的歷史使命
願景
百載機遇,共同掌握
社會有期望,政府有擔當
中國加油,香港加油
歐巴馬的“改變”和“希望” 在大官位置上勇敢做大事
看歐巴馬對人民的擔當
香港有沒有未來歲月所需的政策願景?
青年
給青年朋友的一封信(上)
給青年朋友的一封信(下)
青年·改變·世界
一百周年國慶的中國——給香港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青年成為弱勢社群我們就沒有和諧穩定的基本條件
一國之內·兩制之間
阿爺
合作要推動,競爭不能迴避,要正確面對
廣東是香港的重點合作對象
港粵經濟合作中的基本態度問題
周全具體設計港深共同發展新模式
改革·開放
司法人員是社會公義的最後希望
抓老鼠的香港貓
改革尚未成功,香港仍可發揮
改革不是形式是內涵
改革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為山九仞堅持到頂
土地制度改革應立足於建立全國性的產權制度
房改因勢利導舉重若輕
深化改革要以細緻法律處理好利益問題
國際
後金融海嘯的世界經濟:雙赤問題仍然是主導因素
美國政府的巨額債務是未來世界經濟走向的主導因素
鑒中外,知古今,捕捉大趨勢
美國的金融問題消減實體經濟問題惡化
遲來的沉重賬單西方社會的過度消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國際關係中“富”和“強”的轉化和較量
5個茶杯2.5個蓋:經濟好?不好?
訪美行之二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背景和基本情況
訪美行之三初探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對香港的影響
局勢穩定亞洲大有可為
金融仍然是亞洲經濟的弱門和隱憂
金融風險中的人和制度問題
公開數據,重視數據——減低金融風險
雙赤是主導世界局勢發展的重要因素
兩岸·三地
渡盡劫波兄弟在
周末包機,陸客登台
客觀務實評估通航對香港的影響
歷史軌跡和現實動力超過人的因素
第三屆“兩岸論壇”發言講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