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現實生活中的同一家族親人族友聚集區。
二, 將現實的家族關係轉到線上的以婚姻和血緣關係結成的親屬集團網路社區。
三, 網路遊戲組織的家族群體或者是共同愛好組成的群體社區,以家族的形式出現。
家族社區的誕生
家族社區是以家族這一社會基本單位為基礎,以婚姻和血緣關係結成的親屬集團,而組成的聚合區。家庭是用夫妻關係與親子女關係構成的最小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它不斷維持著最直接的人類社會的延續性,並形成家族體系。在原始群的雜交時期,不能產生家族。母權制氏族公社時期,由於這時男從妻居的多偶通婚,形成了母系家族,這種家族是大家族;到了父權制氏族公社時期,女從夫居的多偶通婚,又形成了父系大家族。但這時由於對偶、專偶的通婚,父系大家族之中已經包容了若乾父系小家族組成的個體家庭。
在我國漫長的封建制度下,這種封建的父系家長制大家族始終存留著,不論大家族內部包羅的小家族、個體家庭有多少,始終保持著同姓一家族的觀念。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以後,從經濟基礎方面消滅了私有制,由私有制所支撐的父系大家族中的小家族或個體家庭已從封建家長制下解放出來,形成了若干較為單純的血統關係結合成的家族。當家族中的成員長期在一個區域內進行活動、生活等時,就形成了家族社區。
形成家族社區的三個要素包括
1.血緣關係和宗族關係:家族社區由具有血緣關係和宗族關係的人群所組成。不論何種類型之社區,因人聚集與互動,方能滿足彼此的需求。但人數多少才能形成一個社區,目前並無定論。社區太大、人數過多,將使彼此互動困難;但人數太少就一定不可能形成利益互惠與生活維持的團體。
2.家族互動:社區內居民由於生活所需彼此產生互動,特別是互賴與競爭關係。如社居民的食、衣、住、行、育、樂皆需與他人共同完成。因此,相關的經濟、交通、娛樂等系統即因此而形成。社區經由不同的社會系統發揮功能,滿足居民生活必需,建立社區規範。
3.家族認同:社區居民習慣以家族的名義與其他社區的居民溝通,並在自己的社區內互動。同時社區居民形成一種社區防衛系統,居民產生明確"歸屬感"及"家族情結"。
社區功能
1、管理功能:管理生活在社區的人群的社會生活事務。
2、服務功能:為社區居民和單位提供社會化服務。
3、保障功能:救助和保護社區內質弱勢群體。
4、教育功能:提高社區成員的文明素質和文化修養。
5、安全穩定功能:化解各種社會矛盾,保證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社區管理和服務機構的重要職能是為社區成員提供社區服務,如生活服務(家電維修、洗熨衣物、電視電腦網路管理,等等);文化體育服務(組織文藝表演、舉辦體育活動、組織外出旅遊、組織青少年校外活動,等等);衛生保健服務(設定家庭病床、指導計畫生育、免疫接種、打掃公共區域,等等);治安調解服務(守樓護院、調解家庭和鄰里糾紛、法律諮詢、辦理戶口,等等)。
網路家族社區
一種是將現實的家族關係轉移到線上的以婚姻家庭和血緣關係結成的親屬集團網路社區,他的關係脈絡與線下真實相符合,通過網路為成員搭建的一個平台,比較常見的有人們熟識的以SNS性質運營的社區,通過各種社區套用帶動成員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族友的聯繫和交往。如家族網家族互動社區(集空間、家族樹、尋根、百科、群組、視頻、相冊等各種服務和功能於一體的開放性互動網站,)
社區作用
溝通互動,凝聚親情
網路社區是現實生活的虛擬狀態,基於家族的特殊社交群體,SNS社區的功能在於將分散在各地區,各城市的家族成員通過網際網路達到聚合的目的,家族有對內和對外的職能,這兩種職能將人與人之間緊密聯繫起來,成為一個緊密型親情圈子。社區中的成員可以自由溝通,打破距離阻礙,鞏固家族親情,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家庭生活、教育、醫療等全方位的服務,通過線上的服務提升線下生活質量,讓家族更為龐大。
記錄分享,傳承文化
網路家庭社區就是為具有親族關係的人群提供一個平台,在溝通互動的過程中將與家庭、成員、生活相關的信息記錄,分享給社區成員;家族是後代延續的最佳展現形式。在民間,傳宗接代,延續香火是最重要的事情,而這就是家族的延續和文化的傳承。

家族社區文化
姓氏文化
家族由姓氏衍生而來,姓產生於原始氏族社會,若干氏族組成一個原始部落,部落內各氏族又獨立存在。同時,各氏族之間又有著密切的婚姻聯系,姓就作為識別和區分氏族的特定標記符號應運而生。中國最早的姓都帶有“女”字,如姬、姜、媯、姒等,可以推斷早在母系氏族時期,姓已經形成,是由母權制社會中婦女的地位所決定的,其作用就是便於通婚與鑑別子孫後代的歸屬。
家譜文化
在許多家譜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極為詳細的資料,如家族的組織系統、家族的財產管理、家族的賑濟方法等,為我們研究家族在古代社會中的地位、作用、組織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家譜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傳承,在家譜的“房派圖”、“支派分布圖”、“遷徙圖”、“先世考”、“世系圖”以及家譜的一些序跋中,記錄了家族人口的數量、遷徙、分布、婚姻狀況等資料,可提供人口學研究者使用。
此外,家族文化還包括家族禮儀、家族稱謂、家族習俗等。

家族社區代表
國外:MyHeritage
國內:家族網


一種是網路遊戲組織的家族群體或者是共同愛好組成的群體社區,以家族的形式出現。
追溯網路家族的起源,首先提及的是網遊工會,起初是通過網路遊戲里的一些幫派,以聊天軟體(如:QQ群、百度群、51群等)或者論壇;組織一些朋友來交流遊戲技巧、遊戲攻略、和各大“會戰”中戰略指揮,形成了網路家族的雛形。
近年來,網路家族已經不單只有“網路遊戲”組織家族的群體,有些冬粉團的群體也出現了家族的形式。如百度大型明星貼吧,冬粉們就自發組成了明星後援團。也屬網路家族性質。還有一些交友的群體,有共同愛好的群體,現在都形成了以家族的形式出現在網路上,有的在QQ群上,有的在論壇上,等等一些互動式的網路通訊工具上,這樣就形成了網路上的一個大的特點。
隨著網路潮流家族的出現,網路家族文化意義的加深,諸多各領域家族繽紛呈現,網路家族風進入了鼎盛時期。
網路家族社區形成
隨著網際網路日益普及,諸多相關網遊、娛樂平台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便是層出不窮的網遊公會,而網遊中的門派、行會的出現更加奠定、推進了以網路同領域、同興趣網民的集體榮譽感。為網路家族的形成,做出質的推動。網路家族,顧名思義,就是依靠網路為交流的集聚模式,有著共同興趣的群體組織。其根本共性為有著相同的家族前綴名。網路里的各大傳媒組織論壇等,為其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如51、360、優酷、百度、新浪、騰訊等各大傳媒,也為這個群體提供了優質進步加深溝通的技術部落格。其存在價值在於,為各大領域興趣愛好者提供更便捷的交流平台。
網路家族和網路品牌是有分別的,網路家族往往是以一種新型文化為主要動向的聚攏模式,而網路品牌是更傾向於商業與炒作的聚攏模式。
網路家族社區架構
最早的網路家族職位最大的是族長,然後為副族長,管理員,劃分的管理層比較少,具體管理項目也不甚明確(如:韓鬼族、炫鬼族)。後來隨著網路家族的革新變遷,職位也是日益增加,出現了總裁,副總裁,執行長等一些職位,不過還是沒有具體明確分工。直至07年,網路家族潮流界呈現了“百家爭鳴”的新局面,相繼殺馬特家族成立,直至到2010年的新生家族軒風閣,等為數甚多的家族相應成立,網路家族形成了新的格局。相關職位劃分,職位詳細管理工作等也有了進一步的明確。
如今網路家族的職位創始人自稱總創,下一級則是創始、總裁、族長,再下一級則是副創始、分系創始、副族長、執行長,第三級為:外交官、審核長、宣傳長、分系總裁、分系執行官、區域代理總裁等,在往下劃分就是小範圍管理(如群管理等)以上為網路家族行政部門。
根據家族類型不同管理級別分化以及管理內容也不盡相同,此為潮流家族普遍職位,僅供參考。還有其他部門,如商業部(統籌家族網店,做一些網商之間共享貨源,組織團購的工作)策劃部(策劃相關家族活動,家族動態,為家族內容革新改版等做出規划起草,由一級管理投票決定最終以創始人落槌)宣傳部(肩負網路宣傳重任“策劃部”預案執行後,需宣傳部做網路不同途徑的宣傳)編輯部(為家族起草內容與網路發布增強家族影響力)投訴部(當家族侵犯他人某些利益時或家族管理盡職不到位時,可與此處匿名投訴,以便於緩解矛盾,保持家族正常運作)諸如此類部門還有很多,根據家族需求不斷做出合適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