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縣建設局

改革開放以來,宜豐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城鎮建設列為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主要內容,不斷加快城鎮建設發展。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建設局圍繞經濟建設中心,認真履行職能,和全縣人民一道不懈努力,城鎮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小城鎮建設的環境意識增強,各鄉鎮都制定了集鎮管理規章,組建了管理隊伍,配備有城管和環衛清掃人員及設施,加強了對小城鎮道路交通、集市貿易、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整治和管理,帶動了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宜豐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城鎮建設列為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的主要內容,不斷加快城鎮建設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又適時提出“十五”城鎮建設思路和發展目標、最佳化城鎮發展布局,擴大縣城和重點發展的小城鎮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環境,完善功能,加快鄉鎮工業向小城鎮集中,農村人口向小城鎮集聚,鄉集鎮向建制鎮發展,促進縣城向生態園林城市發展,形成以縣城為龍頭,以重點鎮為骨幹,一般建制鎮、集鎮為基礎的多層次的城鎮化格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建設局圍繞經濟建設中心,認真履行職能,和全縣人民一道不懈努力,城鎮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先後榮獲“全省園林先進縣城”、“全省衛生縣城”、“全省綠化達標先進縣城”,國家建設部授予“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全國村鎮建設先進縣”等稱號。
進入新世紀,宜豐縣城市建設按照“嚴格城市規劃、拉開城市框架、打通兩條幹道、改造沿河兩岸、集中建設新區、完善配套設施、增強城市功能、創建園林城市”的工作思路,以搞好城市規劃為先導,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整治市容環境為突破口,城市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城市面貌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規劃建成區範圍由原來的5.5平方公里擴大為10.63平方公里,規劃控制範圍20平方公里。在總體規劃指導下,完成了縣城規劃區2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圖的測繪編制,為協調城市空間布局和詳規編制提供了科學依據。完成良崗工業園和淵明大道南段兩區域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規編制,城市空間得到合理布局,分區功能分明,縣城政治、文化中心區域布局將逐步東移新區,拉開了城市框架,做大了城市規模。城市建設在多年來相繼建成南屏公園、耶溪大道、街心花園、體育館等一批在全省縣級城市中飲譽的標誌性項目後,近年中突出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地位,加快了城市道路建設,拉動了外環5.6公里長的淵明大道建
設,延伸了耶溪大道和開發建設城東南大道;完善了市場建設,完成了新世紀商貿廣場、解放路集貿大市場建設,城區形成建材、家電、水果、服裝、小商品等專業批發市場體系;實施好重點工程建設,板坑水廠建設實現試供水運行,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郵政大樓竣工投入使用,“耶溪花苑”商住區、宜豐中學逸夫教學樓、中醫院門診大樓、“雲龍”山莊等在建設之中,大力度的建設增強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市管理以辦好城市實事為切入點,堅持不懈地抓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六項工程”(環境整治工程、城市綠化工程、美化亮化工程、為民造福工程、社會文明工程、長效管理工程),著力塑造、精緻描繪、系統培植、全力構建城市美,使之成為綠地系統完善、生態環境良好、地方特色鮮明的現代生態園林旅遊城市。
在“小城鎮、大戰略”指引下,宜豐縣村鎮建設事業特別是小城鎮建設呈現著嶄新的發展局面。全縣鄉鎮基本完成集鎮新一輪規劃修編,同時,進行了部分中心村和小康示範村的規劃編制。小城鎮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鄉鄉鎮鎮都設有集貿中心,大部分集鎮都有自來水廠;街道路面全面實現硬化,鋪設了彩地磚、栽植了行道樹;完成農電網改造,廣播電視實現光纜傳輸;公路交通路拓寬、等級提高、形成網路;程控電話村村通,無線尋呼進入尋常百姓家。小城鎮建設的環境意識增強,各鄉鎮都制定了集鎮管理規章,組建了管理隊伍,配備有城管和環衛清掃人員及設施,加強了對小城鎮道路交通、集市貿易、環境衛生、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整治和管理,帶動了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小城鎮的人氣日益聚旺,至2001年末縣城和小城鎮居住人口10.6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9.7%,新昌鎮、石市鎮、潭山鎮進入全省200個重點鎮行列,加快了城鎮化進程。
建設系統認真學習“三個代表”,努力實踐“三個代表”,一方面要唱響城市建設是生產力、是投資環境,把城市建設管理作為重要的經濟成長點來抓,通過政府調控,運作好城市土地資本和地域空間,以土地換資金、換投入,將城市建設和管理全面推向市場,實現投資主體和經營主體的多元化,從改革中找出路,到市場中找資金,在經營城市中擴張資本,在擴張城市資本中增強城市實力。另一方面要深刻認識建設工作與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解決好人民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是維護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之要求,以行風評議為契機,認真進行自查自糾,廣泛開門納諫,直面工作不足,從自身找原因,完善制度,改進作風,強化管理;針對問題聞過即改,立說立行,逐條抓整改落實,使建設工作最大限度地貼近民眾、方便民眾,更好地服務民眾,讓民眾滿意,身體力行好“三個代表”,努力把城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