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聖地宜春

禪寺地理位置
慈化禪寺地處江西省宜春市西北慈化鎮南泉山,距宜春城區70公里。扼湘贛邊陲要衝,素稱吳楚之咽喉。東北與萬載縣交界,西北與湖南省瀏陽縣相鄰,西與萍鄉市毗連。湘贛公路橫貫其中,公路四通八達,交通方便。


禪寺歷史記載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普庵禪師在宜春慈化南泉山創建慈化寺。普庵禪師(1115-1169年)是北宋袁州府宜春縣(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余坊)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出生。俗姓余,字印肅。二十歲禮壽隆賢和尚出家。二十八歲受甘露大戒於袁州開元寺。九年後入湘,訪溈山牧庵忠禪師開悟,紹承禪宗臨濟之法緒。1166年鄉人請他主持原南泉山上的慈化院,並籌建慈化寺。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跏跌而逝,時年五十五歲。著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三卷。普庵禪師精於梵文,曾以梵文拼音為咒,人稱之為《普庵咒》。因其具有“普安十方,安定叢林”的神力,逢朔望常誦於寺院。普庵禪師不僅是一位具大神通力的禪者,而且能活用一切上乘密法,故有禪宗的蓮花生大士之稱。他圓寂後因“靈驗”護國有功,宋元明各朝曾七次詔封。分別為宋嘉熙元年(1277年)五月詔封為“寂感禪師”。淳佑三年(1250年)加封為“妙濟禪師”。寶佑三年(1255年)十二月加封為“真覺禪師”。鹹淳五年(1269年)四月加封為“昭貺禪師”。元大德四年(1300年)七月加封為“大德禪師”。皇慶元年(1312年)三月初二日加封為“惠慶禪師”。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十三日加封為“至善宏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惠慶、護國宣教、大德菩薩”。
元朝至元壬辰(1292年)春,寺罹烈火,化為灰燼。時有普庵五世孫慈昱明照大師,主持大都(北京)慶壽禪寺,道德昭彰,名揚京城,宣授紫衣,屢加封贈。成宗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欽奉歸慈化寺主持。
元朝大德四年(1300年)春,又遭火毀。
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慈昱明照大師進京奏帝,敕建大慈化禪寺。是年冬,廣購土地,大興土木,建有普光明殿、無量佛殿、五如來殿、四天王殿、雨華堂、達本堂、方丈、浴堂、鐘樓、鼓樓、天輪殿、地輪殿、選佛場、梅檀林、藏經閣、四關(東曰朝宗、西曰西來、南曰南泉、北曰拱北)、東西二山門、24寮、小圓堂、大圓堂、東庵、西庵、觀心堂、圓通閣、桂輪堂、香林書院,開清水河,建東西清水河廟,豎石塔二座(內藏真經於左右),建丹墀、僧堂、庫房、永鎮山門、四齋閣、日月二台、四圍街道、東西兩廡、廊楹千數,以及倒栽柏亭、坦和造諸塔寺。占地百畝,納僧盈千。
明朝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賜建龍亭,書“天下第一禪林”,世稱“天下大慈化”即由此而出。
明朝正統十年(1445年),英宗賜額“南泉山大護國大慈化禪寺”。
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憲宗增賜額“廣慈護國大慈化禪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孟秋六日,寺遭烈焰焚毀,化為灰燼。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十一月,重建普光明殿。其南為敕賜坊,坊南有池若干畝,植蓮,殿北為定光塔,莊嚴華美,覆以定光殿。塔之北為禁鍾亭,內置鼻涕鍾。亭之北為萬佛閣、雨華堂。堂之左為達本堂,右為英雅堂。自雨華堂以北,架百餘楹,後轉以高牆。
明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僧聞秀赴京奏請藏經,揭榜治癒神宗皇后目疾。次年回慈化,敕賜全藏687函,賜金75兩,敕二道,撥宜、萍、分、萬四縣三年賦稅重修藏經閣,建東西24寮。
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廟宇佛像毀於兵禍,
清朝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
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僧明遠募修。嘉慶間復修。
建國初,慈化寺僅存山門、普光明殿、無量佛殿、東七寮、定光靈瑞塔、圓通閣等。“文革”中,毀定光靈瑞塔、圓通閣、石雕觀音等。今尚存《敕賜南泉山宗譜》一、二卷、《普祖錄驗記》、《釋迦如來密行化跡全譜》、《普庵手書加頌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千人鍋、鼻涕鍾等文物。
禪寺修復開放
1992年6月,慈化鎮著手修復慈化禪寺。慈化禪寺現已修復一門二殿二塔。大門上保留了過去的楹聯:“盛跡紀南泉,天下名山推第一;圓音嗣西竺,宣陽法旨闡無雙”,並複製了明太祖的御題:“天下第一禪林”。二殿是普興明殿和大雄寶殿,氣勢雄偉,氣氛肅穆;二塔是牛角塔,高12層,下面4層塔壁上繪刻了佛像。
2004年5月28日宜春市政府正式將慈化禪寺移交給佛教界,由僧眾自主管理。
2006年2月慈化禪寺大雄寶殿全面開始重修。重修慈化寺一期規劃總投資約2300萬元,將按照明代時期廟宇建築風格重修
2008年1月5日,慈化禪寺隆重舉行紀念普庵禪師誕辰890周年暨大雄寶殿落成慶典法會,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人參加了慶典活動。
2010年10月24日,在普庵祖師光明殿前盛大舉行“江西宜春慈化禪寺第二屆佛教音樂會暨普庵祖師誕辰896年紀念法會”
慈化禪寺現由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江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宜春市佛教協會會長、江西佛學院副院長妙安法師主持修復工作。歡迎海內外朋友來慈化寺瞻仰先賢,禮佛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