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起義

宜昌起義

宜昌起義,1911年10月18日晨,軍界代表、文學社社員唐犧支將準備起義的兵力作了適當配置,是日夜,東門廖家台起火,發出起義信號。荊宜施道尹和宜昌知府宣布投誠。宜昌舉義成功。

簡介

1911年10月18日晨,軍界代表、文學社社員唐犧支將準備起義的兵力作了適當配置,派四十一標左隊布守於荊宜施道行台周圍,四十一標後隊布守於宜昌府署附近,三十二標派兵在城外巡邏。派代表到川軍彈壓局向管帶楊正坤索取彈藥數萬發,又截獲四川傳運局的槍械。是日夜,東門廖家台起火,發出起義信號。荊宜施道尹和宜昌知府宣布投誠。宜昌舉義成功。

背景

宜昌保路風潮是在四川保路運動的影響下產生的,與之一脈相承,是促使宜昌起義的先聲。這是外因的觸發。更主要的是,宜昌為川東鄂西重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成為革命黨人活動的重要地區。自1910年初至1911年七月,先後有革命團體公益會、同盟會、文學社和共進會等黨人潛入宜昌,醞釀革命。1910年五月,同盟會會員胡冠南、四川滬州公益會會員嚴紹陵和胡紹堯等秘密發起組織,在宜昌川主宮(地址在西壩原峽江紙廠)成立宜昌公益會,以宜昌府中學為活動中心,從警界、商界、學界中發展會員273人。從此,革命黨人的活動在宜昌逐步展開。1911年六月,清廷派欽差大臣端方率湖北新軍三十一標進川鎮壓保路運動抵達宜昌時,嚴令捉拿革命黨人,每天在城裡派兵巡查四五遍,幾乎使各黨人無法活動。胡冠南趁機離宜赴川,尾隨端方,計畫將其刺殺,並運動三十一標起義。後來終將端方刺死在四川資州(今資中)。七月,湖廣總督瑞澄派新軍三十二標二營兩隊和四十一標一營駐防宜昌,一面防範重鎮口岸,一面彈壓鐵路工場。隨軍到達宜昌的下級軍官中,有文學社的重要成員唐犧支和共進會首領胡云龍等。至此,各會黨人會聚宜昌,互相聯絡,密謀起事。
1911年10月13日 (辛亥八月二十二日),武昌起義的訊息傳到宜昌,駐宜新軍中的文學社和
首義笑容
共進會的黨人立即回響,在湖北軍政府特委派來宜昌聯合軍隊的張鵬飛還未抵宜之前,便提前行動了。
先是共進會黨人胡云龍等,約集新軍各隊同志商議起事,然後與警界代表嚴紹陵、張舉武,學界代表唐人瑞、李驥萬、蔡萬鍾等開會密謀起義。接著於10月14日在東山寺開大會,參加會議的有軍界代表唐犧支、鄧金標、黃漢卿、胡云龍、柳克偉、柳林香、蔣方仁、劉國棟、阮桂芬等,警界代表嚴紹陵、張舉武、施有政、望雲霓、趙伯琴、楊世豐、孫章翰、王澤芳、李植蘭等,學界代表唐人瑞、何大嘉、李驥萬、蔡萬鍾、黎祥吉、韓建勛、劉馭萬等,商界代表李春澄、童月紅、趙壁城等,總計43人。會議籌劃方略,協同議決,鄭重決定於10月18日 (辛亥八月二十七日)舉兵起義。會議委派嚴紹陵主擬起義文告,唐人瑞、李驥萬、蔡萬鍾、張舉武、趙伯琴、施有政、楊世豐、王譯芳等負責糧食、武器調配,並聯絡商界和川漢鐵路彈壓局軍隊配合行動,胡云龍、黃漢卿等聯絡新軍四十一標,楊柱臣聯絡三十二標,郭炳炎入川聯絡三十一標等士兵起義。會議結束後,各黨人立即分頭行事。
宜昌商會也以維持治安為名,招募300人組成商防隊,商界人士李春澄為管帶。當事情緊急時,全體隊員佩帶武器日夜巡邏,為革命黨人作後盾。起義前夕,李春澄連同商會總理曹耀卿、會員吳敬陔、韓慎之、王詠香、林錫臣、羅義生等,前往新軍駐地縣城隍廟(在太平街)與唐犧支等人會談。曹等人表示,軍隊所需糧餉,全由商會負擔。由商會倡導,商民共捐錢39000多串,又從清算各局、所財政中,查獲200多萬元,保證了軍隊的糧餉。
在這之前,宜昌清軍巡防營統領崇歡,自知無力防禦,以援救瑞澄為藉口,率軍逃竄。駐防新軍營管帶戴壽山、隊官施化龍等知軍心已變,也聞風遠遁。軍營中維持局面的僅排長唐犧支、喻洪啟、董學超、歐陽超、沈岳喬等人。這對軍隊起義極為有利。
10月18日晨,唐犧支等人在商防隊管帶李春澄家開會剛結束,宜昌知府金世和突然闖入,問李春澄發生了什麼事。李曉以大義,勸其歸降。金便拉著李的手外出。同志們擔心金懷異圖。唐犧支當機立斷,一面派同志跟蹤監視,暗中保護李春澄;一面密遣精銳四十一標左隊一排,防守在荊宜道署及宜昌府署附近,並在各城門、要道處設哨警戒。三十二標由沈岳喬率兵梭巡城外,派人對鹽局、銀行監守。又命歐陽超率一隊士兵趕到川漢鐵路彈壓局找管帶楊正坤索取彈藥數萬發,同時又截獲了四川轉運局主事黎邁轉運的槍械彈藥,武裝了起義軍。
10月18日晚,宜昌起義成功。

意義

“全國義師桴應武昌,以宜昌為最先”(李稷勛 《宜昌義師桴應武昌》)。武昌起義“首先回響者,厥惟宜昌”(李一《辛亥恢復宜昌記》)。宜昌起義及時的聲援了武昌起義,極大地鼓舞了反清力量。
宜昌起義成功後,民軍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聯絡各地軍隊起義;二是攻打荊州。當時武昌起義軍正與清軍在武漢三鎮激戰,宜昌民軍此舉為鞏固武昌首義成果,穩定大鄂西局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