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淮門

定淮門

定淮門,為南京明城牆內城十三座城門之一,位於南京城西,外秦淮河東岸,定淮門在清涼門以北,古平崗西頭。初名淮遠門,門外是三叉河河口,秦淮河流此入江,故名。 定淮門原名馬鞍門,因臨近明初城內的馬鞍山,故得名。定淮門有一座門券,高約8米,寬約6米,城門外側有一層石質拱券,其上是城磚拱券。明洪武七年(1374年),秦淮河發生水患,馬鞍門易名為定淮門,以求秦淮安定。 1958年定淮門門券及南側城牆陸續遭到拆除。現在城門外建築有定淮門大橋同南京河西地區相連線。2015年9月,南京因模範西路快速改造發現定淮門遺址。

歷史沿革

定淮門位於南京西城牆上 ,明代以前原名馬鞍門。明代洪武7年(1374年)改名為定淮門。清代道光23年(1843年)由於外秦淮河淤塞而廢用定淮門。1958年,定淮門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拆除。現在原城門遺址只保留了定淮門的地名,而定淮門城門樓則只剩下了遺蹟。

遺址發現

2015年9月2日,因模範西路快速改造工程,目前從定淮門大橋東側至古平崗一段,道路北側均是黃色圍擋,而考古現場就在緊挨著定淮門大橋東側的一小段,呈東西方向。圍擋外面貼著“考古現場”幾個字,入口處有鐵絲拴著,不過從圍擋洞口還是能將現場看個清楚。考古現場可以看到各種現代生活的管道,仔細看去,可以看到有一條壘砌較為完整,磚頭的尺寸和現有的明城牆上的磚一致,南北走向。另外還有一些大塊的鵝卵石。工人正在清理泥土,而一位繪圖師在一旁記錄。

在這段考古工地的南邊,就是定淮門北端處登城入口。記者從南京明城牆專家楊國慶處了解到,他也去看過現場,“應該說,不管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現場工地來看,都應該是定淮門城牆台基,城門原本就在這個位置上面。但是,到底挖出來的是台基的哪一段,是主要還是次要的,或是連線城牆的,還要看具體考古報告,分析現場看到的那些鵝卵石,到底是本來的填充物,還是被後人動過,也要等考古結果出來。”

其實這段城牆台基的出現,是意料之中理所當然的。楊國慶表示:“能趁這個馬路改造工程,做一次定淮門的考古,我覺得是個好事。其實有不少城門都有考古計畫,都限於現實情況還沒做。”

目前,南京城牆和西安城牆等正在“打包”申遺,公眾對明城牆的關注也越來越高。不過,古平崗—模範西路—定淮門大街一段,一向都是車輛來往的主幹道,目前,文物部門的回應是,要等考古發掘成果出來後,召開專家論證會,在判斷遺址價值之後,再做定奪和下一步方案。而楊國慶也告訴記者,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說,當然有條件的都會把歷史印記留下來,但也要與城市發展找尋一個平衡點。

相關文化

龍江寶船廠

遠望 遠望

就在朱元璋為馬鞍門改名後不久,偏僻的定淮門外突然喧鬧起來,江蘇、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六省船廠全部遷來此處,組建成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廠——龍江寶船廠。

根據《龍江船廠志》記載,寶船廠位於河西三叉河中保村一帶。其範圍“東抵城濠,西抵秦淮衛軍民塘地,西北抵儀鳳門第一廂民住官廊房基地,南抵留守右衛軍營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張田”。東西橫闊138丈,南北縱長354丈。面積達50餘萬平方米。

600年前,這裡江汊縱橫、蘆草連天,地勢開闊,直通長江。3萬工匠精心勞作,開作塘(船塢)七條,建造了200多艘排水量巨大的木帆船。

據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寶船廠》記載:“大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船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

這些排水量超過千噸的巨型寶船就是在這裡出廠,陪伴著三寶太監經歷了七下西洋的驚濤駭浪,最終毫髮無傷,滿載而歸,重回天朝。

在留下一段段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的同時,中國高超的造船技術也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05年,寶船廠遺址公園落成,水面上停靠的那艘中號寶船,似乎在訴說著當年定淮門外的來來往往。

石婆婆的故事

在南京的定淮門外,原來還有一座石婆婆庵,終年香火不斷。

這石婆婆是什麼人?

明朝洪武年間,禮部尚書陳迪家有個丫環,名叫芮娘。和那些只會幹粗活的丫環不同的是,她善良聰慧,而且精通詩詞歌賦。陳迪很是喜歡,將她視為親生女兒。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建文帝舊臣紛紛慘遭屠殺,身為禮部尚書的陳迪自然也沒能倖免。

危急關頭,芮娘偷偷藏匿了陳迪僅五個月大的第七子陳珠,使得陳家不至於遭到滅門之災。

芮娘與陳珠母子相稱,到處躲藏,立志將陳珠撫養成人。

在秦淮河附近的定淮門短暫躲避之後,芮娘來到山東鄒縣西雙村。在她眼裡,到孟子故里更有利生存和教育,陳珠在這裡必定能得到好的發展。

但是此事還是被朱棣知道了,或許是於心有愧,永樂皇帝沒有斬盡殺絕,“憐而赦之,戍遣登州”。

芮娘勤於持家、嚴於教子,於成化年間去世,但她的美德卻一直流傳下來。百姓們把她視為弱小兒童的恩祖,將其奉為辟邪氣、送吉祥、降福瑞的慈神。

在芮娘生活過的南京定淮門、鄒縣西雙村、蓬萊縣石島村,都建立了石婆婆庵,供奉著石婆婆像。

傳說如果孩子身體不好,老是生病,母親就抱著孩子來到石婆婆像前,上供磕頭,認石婆婆為乾娘。據說這樣一來,孩子的身體就會結實起來。

可惜隨著時間的流逝,定淮門外的石婆婆庵已經不復存在。

和石婆婆庵一道湮沒於歷史長河的還有不遠處的定淮門。道光年間,外秦淮河河道淤積,定淮門也隨之停止使用。

1954年,時任南京市市長惠浴宇要求南京市工務局開通定淮門、鍾阜門等四座城門。當時,定淮門損壞程度非常嚴重,多處城磚脫落,南京市城建局因此認為定淮門無保留價值,建議拆除……

如今人們只能從民間留下的故事裡,想像它昔日的風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