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氣散[中藥]

定氣散[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定氣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五。具有暖胃止嘔之功效。主治傷寒時多嘔噦不止。

組成

高良姜半兩(15g),草豆蔻(去皮)一個(15g),甘草(炙)、木香(炮)各一分(0.3g)。

用法用量

1、現代用法:將上藥用酒浸後煨香熟,焙乾,研為細末,1日3次,1次6g,用醋調服。

2、古代用法:上藥用酒浸紙裹,煨令香熟,焙乾,搗為散。每服二錢匕,醋湯調下。

功用

暖胃止嘔。

主治

傷寒時多嘔噦不止。

方義

方中高良姜味辛,性熱,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草豆蔻味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溫中燥濕、行氣健脾的功效。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胃、心、肺經,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瀉火解毒、調和諸藥的功效。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肚、肺經,具有行氣止痛、調中導滯的功效。

重要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聖濟總錄》:“治傷寒時多嘔噦不止,定氣散方:高良姜半兩,草豆蔻去皮一枚,甘草炙、木香炮各一分。上四味,用酒浸,紙裹,煨令香熟,焙乾,搗吝為散,每服二錢匕,醋湯調下。”

注意事項

陰虛火旺之人忌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