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
《文武之間北宋武選官研究》是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冬梅。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
文武香球
元順帝時,山東歷城縣龍山位之子龍官保,在月珍觀內攻讀。一日,他誤入總兵侯公旦家花園,見榻上有香球羅帕,即以自已所系香球易之。總兵女月英至園中尋覓香球,邂...
劇目簡介 劇情簡介 演出歷史 錫劇劇目 潮劇劇目 -
官品
中國古代官制中存在著兩類官職:一類具有實際行政職能,另一類則代表官僚的品位高下。轉業復員的孫彥博,一次救人的受傷,讓他開啟了神秘佛珠的善緣,從此走上了仕...
古代制度 文官 武官 網路小說官品 -
文武互用
光緒朝張曜則由佐貳積功至布政使,改總兵,擢提督,後又改任山東巡撫。 道光朝楊遇春由固原提督改任陝甘總督。 鹹同年間,蔣益澧以武員改文,官至廣東巡撫;楊岳...
-
文武之間
宋代的官僚結構、官僚生態因而發生重大而微妙的變化。 本書所呈現的,是武選官的“前世”與“今生”,是成長過程與變化機緣,是皇帝、官僚群與制度互動的生動細節...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作品目錄 -
古代官級制度
古代確定官職等級的方法為"品秩".曹魏以前以"秩"來確定官員身份地位的尊卑."秩"指的是官員的俸祿. 曹魏以後設九品之制.九品以一品為最高,九品為最低....
介紹 相關條目 -
僧官制度
僧官制度是封建社會朝廷任命僧官管理佛教僧尼事務的制度。始於後秦,以後歷代因之。所設立的僧官有僧正、僧主和僧錄等。僧正的職責是“自正正人,克敷政令”以各項...
歷史發展 相關僧文 -
分胙
胙就是祭肉的意思,是脤與膰的統稱。貴族及民間祭祀時的餕與畀也常通稱分胙。分胙是指祭祀完畢分享祭神之肉。
簡介 釋義 演變 禮儀的作用 禮儀與宗族 -
高雄文武聖殿
台灣日治時期,大正10年(1921年),農曆6月24日,信眾奉請澎湖紅毛城武聖廟關帝君神像來台灣島輪祀。 大正14年(1925年),信眾日增,為了便利信...
歷史 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