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陵採石場是為修建宋陵採掘石料的場所,位於大口鄉董村林場溝口(當地民眾稱四道溝溝口)。山谷石壁上可明顯看到宋代採石場造成的石層斷面,以及大大小小的採石坑。山谷中分布著大量廢石料,大都是當年採石剝落下來的。崖壁上最大的一個採石坑,長約10米餘,寬4米。深約2米。從坑壁岩石的斷面看,石色青而潤澤,質地純淨細膩,是大型石雕的優質石灰岩。採石場東、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宋陵採石題記6處, 字跡已剝蝕不清,僅有三處尚可辨其年號。 據村民說,自牛心山東北行2公里天井河北岸,在100多平方米的崖面上,刻有30多尊佛像,石佛多坐狀,高者2尺,矮者2寸,皆慈眉善目,直身正面,表情莊重,神態安祥。佛像為宋陵採石場工匠利用採石間隙,於北宋十六年刻成,佛像兩邊還鐫有文字。清《偃師縣誌》載:乾興元年(1022年)“縣南粟子嶺產青石,北宋時期修帝後諸陵,例採石於此。是年為真宗建陵採石,始有碑記。”緱氏國小保留有一通《永泰陵採石記》碑,該碑記載了宋元符三年(1100年)為宋哲宗趙煦建陵墓採石的經過。今此碑已移至偃師市文管會保存。
宋陵採石場是為修建宋陵採掘石料的場所,位於大口鄉董村林場溝口(當地民眾稱四道溝溝口)。山谷石壁上可明顯看到宋代採石場造成的石層斷面,以及大大小小的採石坑。山谷中分布著大量廢石料,大都是當年採石剝落下來的。崖壁上最大的一個採石坑,長約10米餘,寬4米。深約2米。從坑壁岩石的斷面看,石色青而潤澤,質地純淨細膩,是大型石雕的優質石灰岩。採石場東、西、南三面石壁上,刻有宋陵採石題記6處, 字跡已剝蝕不清,僅有三處尚可辨其年號。 據村民說,自牛心山東北行2公里天井河北岸,在100多平方米的崖面上,刻有30多尊佛像,石佛多坐狀,高者2尺,矮者2寸,皆慈眉善目,直身正面,表情莊重,神態安祥。佛像為宋陵採石場工匠利用採石間隙,於北宋十六年刻成,佛像兩邊還鐫有文字。清《偃師縣誌》載:乾興元年(1022年)“縣南粟子嶺產青石,北宋時期修帝後諸陵,例採石於此。是年為真宗建陵採石,始有碑記。”緱氏國小保留有一通《永泰陵採石記》碑,該碑記載了宋元符三年(1100年)為宋哲宗趙煦建陵墓採石的經過。今此碑已移至偃師市文管會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