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宋詞中的大宋》選取了一百首最為優美,最有代表性的宋詞,講述了每一首宋詞背後的故事,通過這首詞寫到的歷史事件與社會生活,來反映了整個宋朝的博大與風雅。
書中的每一篇不不只是的詩詞賞析和內容介紹,也是的文史隨筆,講述了宋代的方方面面。如宋代的發展歷程、宋代城市與宮廷,宋代人的日常生活,文娛生活,女性生活等中的細節,以及宋朝的愛情故事,宋朝人的思維方式、人文情懷與精神世界等。作者以宋詞為切入點,構造出整個風雅如畫的大宋國朝,表現了歷史的變遷,以及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之處。
作者簡介
侯磊,號珺獻,1983年生,作家、書評人、中國文物學會會員。曾做過編輯、教師、記者;著有長篇小說《還陽》、筆記體小說集《燕都怪談》、文史圖書《唐詩中的大唐》《宋詞中的大宋》等;熱衷於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和考古,隨梁伯健先生學習訓詁、文字學,隨張衛東先生學習崑曲、詩詞吟誦等,另從事文物和北京史地民俗的研究,為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北京史地民俗學會會員。
目錄
第一章 大宋風雅的半生
零一 滅掉南唐:李後主的春花秋月
零二 滅掉後蜀:只剩下花蕊夫人
零三 滅掉北漢:大宋一統江山
零四 檀淵之盟:清明上河圖的序幕
零五 征討西夏:文官也能帶兵
零六 王安石變法:十一世紀不洗臉的改革家
零七 權相蔡京:才子也會墮落
零八 “哥哥”宋江:帶頭大哥也招安
零九 保衛汴京:北宋的失策
一十 徽欽二帝:生不逢時的藝術帝王
十一 亡國之哀:遺民淚盡胡塵里
十二 岳飛抗金:笑談渴飲匈奴血
十三 北宋滅亡:何日痛搗黃龍府
第二章 大宋顛簸的半生
零一 黃天盪退敵:差一點生擒四狼主
零二 宋金議和:暫且偏安江南
零三 秦檜專權:遺臭萬年的奸相
零四 完顏亮侵宋:瘋狂的金朝皇帝
零五 采石磯大捷:還是文官帶兵
零六 南宋討金:反戈一擊
零七 聯蒙滅金:大元在悄悄崛起
零八 賈似道專權:蟋蟀宰相的玩樂人生
零九 襄陽保衛戰:末日在悄悄逼近
一十 岳州之戰:貞烈抵不過刀兵
十一 賈似道的下場:如今也輪到你了
十二 元軍攻入臨安:活地獄
十三 最後的崖山:崖山以後無中國
十四 殘陽晚照:懷念大宋
第三章 千載繁華是大宋
零一 金殿:宮廷中的奢華
零二 艮岳:大宋第一園林
零三 金明池:水戰訓練場
零四 汴京:東京夢華錄
零五 臨安:西湖歌舞不停休
零六 洛陽:牡丹依舊甲天下
零七 揚州:最憶二十四橋
零八 市場:從天而降的街市
零九 夜生活:男女老幼全逛街
一十 勾欄:瓦舍里的風流
第四章 大宋風尚志
零一 耕作:稻花香里說豐年
零二 庭院:庭院深深深幾許
零三 簟:紅羅玉簟秋
零四 床·帳·香:優雅的家居用品
零五 扇子:小扇撲流螢
零六 美食:宋代不厭繁瑣的美味
零七 野味:持螯賞菊的風雅
零八 菜蔬:黃瓜成為家常菜
零九 豪飲:宋人的酒量
一十 露飲:名目繁多的喝法
十一 酒筵:酒筵歌席莫辭頻
十二 勸酒:宋代文人的酒桌文化
十三 茶文化:李清照飲的寂寞茶
十四 龍鳳團茶:皇室的茶香
十五 茶具:兔毫盞,龍井茶
十六 飲湯:宋代的各式飲料
十七 纏足:戀足美學的興起
十八 佛道:佛道合一的信仰
十九 醫學:詞人還會開藥方
二十 元宵:上元燈節的情愫
二一 社日:年年社日停針線
二二 重陽:登高飲酒不思歸
二三 七夕:兩情若是久長時
二四 中秋:千里共嬋娟
第五章 大宋文娛志
零一 弄花:大宋花香
零二 出遊:錢塘江去觀潮
零三 歌舞:我為輕歌曼舞狂
零四 詠物:角落裡的靜物
零五 詠史:往前是千年,往後還是千年
零六 蹴鞠:國足射手高俅
零七 相撲:肉搏不一定先吃成胖子
零八 鬥蟋蟀:促織文化蔚為大觀
零九 鬥草:祖先時期的拔根兒
一十 下棋:閒敲棋子落燈花
第六章 宋人的心路歷程
零一 仕途:幸虧重文輕武
零二 落榜:奉旨填詞
零三 人生:從少年到中年
零四 人生:從中年到老年
零五 江湖:宋朝的江湖叢談
零六 不避俗: 宋人的寬廣情懷
零七 曠達:蘇東坡的境界
零八 無我:世上獨無我一人
第七章 宋代的絕世美人
零一 婚姻:問世間情是何物
零二 愛妻:十年生死兩茫茫
零三 愛妾:天涯何處無芳草
零四 名妓:皇家名妓李師師
零五 官妓:似被前身誤
零六 歌女:落花人獨立
零七 花容:遠山眉黛長
零八 化妝:淡妝濃抹總相宜
零九 金釵:首飾是一種隱喻
一十 臂釧:神鵰俠侶開篇詞
十一 絕配:才子與佳人
十二 絕配:才子與表妹
十三 絕配:才子與宮女
十四 絕配:才子與丫鬟
十五 絕配:才子與虛構
十六 絕配:才子與尼姑
十七 絕配:才子與才郎
十八 絕配:才子與梅花
第八章 我的大宋樓閣
一層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二層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三層 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後記:大宋是一種風雅
名家推薦
以詞講史,史眼別裁,《宋詞中的大宋》不僅展示了王朝中國,還有另一種社會風景。
——李冬君
此書最大的特點與特色是“見微”,是從解讀詩的一粒粒文字的、細心的辨析、猜測與想像中,考證歷史、歷史風物與靈長時空,這不是沿波討源式的探頤索隱,而是從《康熙字典》《辭海》的逐字尋覓探奧與苦思深鑽中,發微之光照以為是的狂想與論證。
—魯迅文學獎得主王久辛
吳均堯、徐晉如等名家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