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朋

宋繼朋(? —1863) 山東省鄒城市白龍池村人。鹹豐年間,各地民眾抗清起義蜂起。宋繼朋以誦經、書符為人治病深得鄉民信任,後創立文賢教。太平軍北伐過魯,捻軍的活動也波及山東,清廷於1853年(鹹豐三年),命各地辦民團,他遂以辦民團的名義購買兵杖火器,建武裝、授官職,定年號為“天縱”,秘密準備起義。

附近州縣民眾紛紛來歸。1860年(鹹豐十年)8月,鄒縣知縣林士琦上書山東巡撫文煜,稱其“反狀已著”。11月底,林士琦自率地方民團和縣署衙役2000人分道進擊,為教軍所敗。起義由秘密轉為公開。次年春,欽差大臣僧格林沁派兵大舉來攻,並調泗水、曲阜、滋陽、濟寧諸州縣民團助戰。宋繼朋率教軍3000餘人,轉戰至鄒西、濟寧境,重創清軍及地方民團。1863年(同治二年)正月,清廷抽調部分軍隊監視直魯邊境降眾向東昌轉移,教軍乘機占據鄒境大部村寨,攻打鄒城未克。適逢捻軍李成率部北上入濟寧境,教軍與之聯合,此時幅軍首領劉雙印、程四虎兵敗,由嶧縣來投,一時聲勢大振,勢力北至泰安西南婁德鎮,東至平邑、蒙陰境。不久捻軍又北上,李成餘部被清軍所滅,劉雙印被捕犧牲,程四虎叛降,宋繼朋率教軍仍孤軍奮戰,後據守嶧山。清軍來攻,據守南華觀寨的教軍首領王朝棟被清政府誘降,開門放清軍占嶧山,教軍稍挫。清廷又調淮軍黃國瑞、郭寶昌部由嶧縣北上。僧格林沁亦由淄川開到。教軍收縮在寶泉崮、鳳凰山等處據險固守。激戰月余,諸山次第失陷,教軍萬餘人全部戰死,血染山谷。宋繼朋死於亂軍之中,時年60餘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