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和海

宋和海(1925~1999),苗族,開陽縣平寨村光中寨人。1950年參加工作,先後任開陽縣文教科副科長、縣人民委員會副縣長、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政協開陽縣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全國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開陽縣第二至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信息

任職經歷

宋和海自1956年12月任縣人民委員會副縣長,到1989年退休,任副縣職33年,是開陽縣歷任副縣職最長的領導幹部。其間主要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族民政工作。
1949年11月,開陽解放後,縣內開展民主革命,實行土地改革,結束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經過土地改革,農民分得土地當家作了主人,全縣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時,全縣民眾文化程度極低,尤其是廣大農村,初識字、不識字的占80%以上。1952年,遵照貴州省人民政府《開展冬訓令》的要求,在全縣開展大規模生產運動和掃盲運動,這對於翻身做了主人的廣大農民,無異於驚蟄之春雷,久旱之膏雨。作為時任文教科副科長的宋和海,極盡全力投入到這場大規模的掃盲運動中,經常竹笠芒履,短褐贏滕,巡行於鄉間村寨,穿行於農戶,走遍全縣各鄉村國小冬學教學點,組織中國小教師和開陽中學高年級學生及社會知識分子,在全縣舉辦冬學,開辦夜校,組織動員農民青壯年參加學習。並利用農閒時間,在全縣開展大規模的掃盲教育。當時,全縣參加冬學和夜校學習的青壯年近2萬人,全縣呈現出白天春耕忙,夜晚書聲朗的新氣象。通過冬學、夜校掃盲學習,為地方培養了許多鄉土幹部。

人物生平

1956年12月,宋和海任開陽縣人民委員會副縣長,分管全縣文教衛生工作,使他更加不遺餘力地全身心投入全縣的掃盲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工作中。為辦好冬學和夜校,走村串寨,在各鄉鎮組織建立掃盲協會49個,共組織1萬多農民入冬學學習,並為各冬學、夜校相繼制訂了學習制度、請假制度、考試制度、獎勵制度及脫盲標準等。1958年,在大躍進高潮中,全縣掀起更大規模的農民業餘教育運動高潮,全縣除組織6萬多人入冬學、夜校學習外,還利用場集日組織各地師生,書寫識字板掛於街頭巷尾,採取“進場教,出場考”的辦法進行掃盲學習。採取書跟人走、教師跟著學員走、學習內容跟著生產勞動和宣傳工作走的多樣辦學形式,以提高農民對掃盲學習的積極性。時任副縣長的宋和海,親自背著自製的識字板,穿行於各個場壩,組織各地國小教師、學生參加掃盲工作。在組織掃盲的同時,在全縣各鄉舉辦紅專大學,在社隊舉辦紅專學校或紅專班,形成紅專學校網,全縣共舉辦紅專大學、紅專學校(班)計一千多所(班),有學員6.7萬餘人。先後辦起職業學校、技校25所,開設專業20餘個。在推動全縣職業教育工作中,宋和海上下聯繫,為學校選址,募集資金,走村竄寨,發動民眾為農業技術學校捐贈豬、牛、羊和大型農具。這些學校雖然在1960年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停辦,但還是為全縣農業生產培養了不少鄉土人才。
1965年,宋和海到北京參加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聽取了關於兩種勞動制度、兩種教育制度辦學方針的大會報告。回縣後,積極貫徹兩種教育制度、兩種勞動制度的辦學方針,大力舉辦半耕半讀、半農半讀學校。在全縣恢復辦學條件較好、師資來源廣的衛生學校、雙永林業中學和農業中學,並在南江創辦半耕半讀師範學校,在槓寨林場創辦槓寨林業中學。宋和海冒著酷暑,三次到邊遠的壩子鄉羅壩田調查,擬在羅壩田舉辦更高層次的半耕半讀大學,並將調查情況向貴州省教育廳寫了專題報告,嗣因開展文化大革命運動,在羅壩田創辦半耕半讀大學未果。
1964年,宋和海任拐二水利工程指揮部第二指揮長,常駐指揮部協調遵義水利基建工程隊施工,組織民工參加開挖渠道。在水利施工工地兩年中,每天清晨,宋和海總是穿著草鞋,頭戴斗笠,巡行於長達10多公里的渠道施工工地,與民工談心,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夜晚則走村串寨,與生產隊幹部一起商討組織民工到工地施工問題,直到深夜才回指揮部。拐二水利工程,共組織羊場區民眾投工投勞312萬個工日,民工上工最多時達到3500多人。1965年夏,拐二水利工程王保衝倒虹吸管澆注前夜,施工場堆著大量的鋼筋水泥和模具。是夜,陰雲密布,狂風大作,暴雨傾注,河水瀑漲,引起山洪暴發。宋和海預感到王保沖工地施工材料有被洪水沖走的危險時,不顧天黑和傾盆大雨,光著腳從指揮部趕到王保沖,指揮轉運施工材料,直到第二天清晨。宋和海沒有顧得上吃早飯,拄著木棒,頭載斗笠,帶著民工翻山越嶺,沿南江河搜尋被洪水沖走的鋼筋和模具,將被洪水衝到河灘、河灣的原木、模具一塊一塊地運到河岸邊,最大限度地減少因洪水造成的損失。拐二水庫工程的完成,至是從1956年就開工修築的拐二水利工程達到設計灌溉能力,將水庫蓄水引到羊場、大水塘、大荊澆灌大片農田,造福於民。
在1966年開展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宋和海和其他領導幹部一樣,受到不應有的殘酷鬥爭和批判,造成了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傷害。在一次遭受批判鬥爭時,肩胛骨被折斷,長期醫治不能痊癒。1973年5月,恢復了宋和海名譽,安順地區任命其為開陽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仍分管全縣文教衛生工作。1976年,恢復因文化大革命中斷了10年之久的大學招生,採取推薦與考察的辦法為各大專院校推薦學生。宋和海在推薦考察學生工作中,大公無私、秉公辦事,堅持原則,為各大專院校推薦優秀青年入學。宋和海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政協開陽縣委員會副主席期間,聯繫文教衛生和民族工作,仍不遺餘力地關心和支持全縣文教衛生工作,繼續為文教工作作貢獻。1987年,縣民族事務委員會主持編修《開陽縣民族志》,宋和海親自參與資料蒐集和編纂工作,並與編輯人員兩次到毗鄰的福泉、貴定縣蒐集整理資料,深入平寨蒲窩八寨了解民風民情,蒐集典故,直至《開陽縣民族志》印刷出版。
宋和海經常深入民族地區,作深入調查研究,反映民族地區情況,促進民族地區政治穩定。平寨是開陽縣苗族聚居的地方,歷來有正月初五、十五、二十五鬥牛和“三月三”殺魚的風俗。為作好該地區民族的政治穩定工作,每逢平寨“鬥牛節”和“殺魚節”,宋和海都代表縣人委參加組織節日活動,為該地區民族團結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宋和海因病於1999年11月逝世,遺體被送回平寨光中安葬。宋和海的一生,可謂仰上無愧於天,俯首無愧於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