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朝鮮語:안기영,1819年—1881年),朝鮮王朝後期大臣。字 德步,本貫順興(今慶尚北道榮州),出生於朝鮮京畿道廣州。1857年(朝鮮哲宗八年)參加科舉考試,獲庭試文科丙科及第。1866年丙寅洋擾期間,安驥泳任巡撫營從事官,隨梁憲洙上前線抗擊法國入侵。安驥泳是當時的攝政者——興宣大院君的忠實支持者,1873年(朝鮮高宗十年)十月,時任刑曹參議的他上疏攻擊崔益鉉,原因是崔益鉉彈劾大院君的政策。結果安驥泳被國王高宗下令流放到全羅道綾州,後被赦免並任命為承旨。此時大院君已經倒台,由王妃閔妃把持朝政。她廢除了大院君的一系列政策,並打開了門戶,同日本簽訂《江華條約》。安驥泳對閔妃非常不滿,時刻準備推翻閔妃外戚集團,恢復大院君的政權。
人物生平
1881年發生辛巳斥邪運動,儒生紛紛上疏反對向日本和西方國家開放國門,朝鮮政府對此嚴厲鎮壓,引發了社會動盪不安,不滿情緒在民眾中膨脹。安驥泳認為這是推翻閔妃集團的絕佳時機,於是便策劃謀逆。與他共謀的有前承旨權鼎鎬、江華士人李哲九、姻親李鍾海、嶺南(慶尚道)上疏儒生薑達善及李鍾學、金允文、趙中鎬、丁建燮、李然應等人。早在1881年嶺南儒生準備進京上萬人疏的時候,就傳言說如果他們的上疏得不到允許的話,就要攻破清水倭館(日本公使館),殲滅倭人,安驥泳的謀議大約始於此時。萬人疏被駁回、辛巳斥邪運動被鎮壓以後,安驥泳決定以“ 舉義伐倭”的名義迎合民心、爭取衛正斥邪的儒林的支持,以此起事,廢黜高宗。而他們所擁戴的對象,則是大院君的庶長子 李載先。
1881年六月開始,李哲九、李鍾海、姜達善等人開始出面募集死士,七月中旬,安驥泳在自家內室頻頻與同黨聚會,擬定了起事計畫。他們決定的舉事日期是八月二十一日,當天是京畿道監試(式科)初試終場的日子,他們準備煽動參加科舉考試的儒生參加起事,同時派人在北方的鹹鏡道募集壯士兩千名,在南方各道募集壯士數百名,李哲九主張將募集來的壯士和自己的心腹一百多人攻占江華島,奪取武器,再以有實戰經驗和優秀武器的江華軍卒與仁川炮手進攻漢城,如此裡應外合,一舉成功。此外還準備籌集二萬兩的資金。但是,募軍並不順利,最後歸於失敗,李哲九的主張遂成畫餅。而資金也只籌集了不到二千兩。起事前一天的八月二十日,安驥泳等政變骨幹聚會於典洞客棧,再論舉事計畫。最後他們決定在八月二十一日亥時起事,所有政變參與者集結在漢城市中心的鐘路,化裝成參加科舉的儒生,到科場大呼“大院位大監要衛正斥邪了!”鼓動儒生參加起事。然後分別聚集在寫有“天”字、“成”字和“峰”字的燈籠下,“天”字軍在曜金門守將鄭觀民率領下,擁戴李載先攻入昌德宮,廢掉高宗,殺死閔妃;“成”字軍在趙中鎬率領下襲擊各外戚權貴的宅邸,誅滅諸閔與主張對外開放的人士;“峰”字軍在李炳植率領下攻擊日本公使館和別技軍,殲滅倭寇。安驥泳等希望打著大院君的名號,使軍民雲集於其麾下,共同起事,最後立李載先為新王,迎大院君入宮,重走鎖國的老路上去。
大院君是一直知道安驥泳等人的陰謀的,他甚至還直接吩咐安驥泳、姜達善等“討倭”,還參與了北道募軍的事宜。但是,他看到安驥泳等人進展不順,倉促擬定計畫,而且連武器都沒有,只寄希望於儒生和軍民的自發回響,如此不靠譜的計畫,大院君料定其必敗。因此在政變骨幹向大院君匯報其計畫時,大院君立即予以制止,並招來李載先,聲稱要“大義滅親”,而後又將姜達善、李斗榮、李鍾學三人以“騙財欺人罪”告發刑曹,將其逮捕發配,以防止事態擴大化。但安驥泳仍不罷休,繼續策劃於八月二十九日高宗出行祭陵時舉事。然而密謀過程中卻東窗事發,核心主謀之一的蔡東述找到朋友廣州山城將校李豐來,說明了這次舉事的目的和計畫,托其進行兵力動員,誰知李豐來竟然向官府告密。1881年(高宗十八年)八月二十九日夜,安驥泳、權鼎鎬等政變骨幹全部落網,而後姜達善等人也被押回義禁府審訊,前後牽連達30餘人。十月十日,安驥泳以大逆不道之罪凌遲處斬,並被夷滅三族。
人物評價
安驥泳等人幼稚的計畫被視為一場鬧劇,日本學者菊池謙讓謂其“非常戲劇化,好像一場兒戲”。 同時這也是大院君與閔妃集團鬥爭和開港後各種矛盾交織的產物,為壬午兵變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