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安陽 ,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易經》的誕生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省級文明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安陽,是一座集三千年歷史和自然文化遺產於一體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智慧與美麗並存、傳統和現代共享的多元化城市,已經成為全國和世界矚目的焦點。安陽還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歷史和輝煌建設史的名城。在這片古老而秀美的土地上,人們不僅可以體驗殷商文化的厚重,品味青銅器之冠“司母戊鼎”的威嚴,敬慕愛國將領岳飛的民族氣節,解讀《周易》的博大精深,觀賞“人工天河”——紅旗渠的壯美,而且還可以閱讀、回味二十餘載硝煙瀰漫、血雨腥風的革命鬥爭史,三十年革故鼎新建設史,三十年凱歌行進的改革開放史。
安陽革命史紀念館堪稱豫北大地的一座紅色豐碑,坐落於安陽市洹河北岸陵園路烈士陵園園區內,和安陽市烈士陵園渾然一體,實現了館園合一、陵園園林化。安陽市烈士陵園蒼松成林、翠柏連片、碑體壯觀、館藏豐富,已成為安陽的標誌性建築和全國中小陵園的典範,成為省級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革命傳統教育、國防教育的主陣地,並成為集宣傳、教育、觀賞和遊覽於一體的紅色旅遊聖地,在三個文明建設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達到了“用紅色教育人、以綠色吸引人、讓文化感染人”的效果。
安陽革命史
安陽市和所屬林州市、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滑縣五縣(市)扼豫北咽喉,自古就是兵家爭奪的戰略要地。1922年,安陽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基層黨組織。
第一次大革命時期,黨組織領導開展了一系列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和學生運動,有力地打擊了北洋軍閥在安陽的反動統治,支援配合了北伐軍的革命戰爭;土地革命時期,安陽共產黨人不畏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鬥爭,憑藉智慧、勇敢和獻身精神,先後發動領導了內黃溫邢固農民鬥爭、六河溝煤礦工人罷工等一系列鬥爭,在殘酷的對敵鬥爭中,不少共產黨人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抗日戰爭時期,安陽是河南省最先淪陷的地區,黨領導下的安陽人民配合八路軍主力部隊積極開展武裝鬥爭,在林縣、內黃、滑縣和安陽縣以及湯陰縣西部山區建立了鞏固的抗日根據地,先後發動了漳南戰役、磁武涉林戰役等一系列戰役戰鬥,給侵入安陽地區的日偽軍以毀滅性打擊,為戰勝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放戰爭時期,安陽既是抗擊國民黨反動軍隊進攻的重要戰場,又是新解放區的戰略大後方,安陽人民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英勇的鬥爭,取得了滑縣戰役、豫北戰役、安新戰役等一系列偉大的勝利,為安陽解放和全國解放做出了巨大貢獻;1949年5月6日安陽解放,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全國解放後,安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鎮反運動、抗美援朝、農業合作化等運動,取得了卓越的成績;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安陽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都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取得了輝煌成就,安陽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秀麗、和諧、美好的新安陽已在豫北大地崛起。
八十多年來,為了安陽人民的解放,為了安陽人民過上美好、幸福、和諧的生活,安陽籍烈士和犧牲在安陽的外省籍烈士就達萬餘人。革命先烈們創造出的豐功偉績是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永載歷史史冊,永遠值得後人敬仰。
陵園概況
安陽曾歷經3次解放,犧牲並安葬在安陽市烈士陵園和各縣(市)烈士陵園及散葬周邊縣(市)區的外省市烈士數千人。在1949年4月最後一次的解放中,我第四野戰軍42軍在先後參加完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後奉命攻克安陽,經過20天激烈的戰鬥,終於全殲守敵,解放了安陽城,我軍有368位將士壯烈犧牲。
1960年4月,安陽市烈士陵園開始動工修建,建成於1963年春,並於1997年重建了紀念碑。整個陵園占地面積33畝,安葬著240位解放安陽犧牲的烈士忠魂,並陳列有120位歷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安陽籍烈士的事跡。著名烈士有安陽黨組織創始人楊介人、紅軍指揮員郭聲鏞、二七英烈司文德、冀南軍區獨五旅副旅長查茂德、抗美援朝一級戰鬥英雄孫占元和員寶山、國際主義戰士梅庚年、金融衛士夏蕾等。建園以來,陵園一直承載著安陽市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的任務,每年前來參瞻的人都在10萬餘人次。安陽市烈士陵園現有人員編制19人,離退休人員22人。安陽市烈士陵園於2001年被省委宣傳部確定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於2002年被省政府確定為“省國防教育基地”。
長期以來,安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陵園建設,幾乎每年都要列出專項建設資金。為徹底提升陵園教育功能,2006年,安陽市先後投資1500多萬元(其中市財政投資620萬元,市民政局自籌880多萬元)對陵園實施改建工程,項目包括新建安陽革命史紀念館和辦公房、遷建烈士墓、整修烈士紀念碑、改造園內道路和廣場及綠化。整個項目於2010年6月全部竣工,並於2010年7月2日舉行了安陽革命史紀念館開館儀式。安陽革命史紀念館展館建築面積2480平方米,由曾參加過解放安陽戰鬥的老戰士、原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總政治部主任於永波上將題寫館名。展館共有四個廳,其中第一、二、三廳展出內容為1922年安陽建黨至2009年安陽解放60周年間87年的安陽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第四廳為緬懷廳,展出內容為安陽各界憑弔、緬懷革命烈士的有關情況。展覽方式採用圖片、文字、藝術品、實物和幻影成像、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讓參瞻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改造後的安陽市烈士陵園,烈士紀念建築物莊嚴肅穆,環境整潔優美,讓人置身其中,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展陳介紹
安陽革命史紀念館是記錄安陽革命鬥爭歷史,宣傳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弘揚革命傳統精神,宣傳精神文明的視窗,陳列展示設計緊緊圍繞這一中心思想,通過真實感人的展示設計,充分反映了安陽人民為反對外寇內敵、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前赴後繼、英勇奮戰的光輝形象和英雄事跡,讓人民永遠紀念和傳承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
紀念館由上海大學設計展陳方案,由上海大學太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和河南華藝裝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共同施工建成。設計理念:一是集中突出安陽的地域特點,講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文化底蘊以及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有機結合,在一幅幅連綿不絕的革命史詩畫卷中真實塑造革命先烈們的光輝形象。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通過以人帶史、以史帶人、把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戰役、戰鬥結合起來表現,整個展區章節分明、一氣呵成。二是運用多種表現形式,創造出個性化的展陳空間,突出重點和亮點,讓觀眾在參觀的同時喚醒他們對歷史的認同感和對英烈的敬仰之情。三是結合展覽的內容,採用聲、光、電以及相對成熟的高科技手段,充分調動觀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
(一)序廳
序廳的設計根據現有建築的“人”字造型特點,兩邊是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象徵革命旗幟的吊頂造型,中間的通直平面吊頂將觀眾的視線直接引向序廳的主牆體八字開的古安陽城門造型。在氣勢磅礴的太行山背景烘托下,浮雕上一群革命先輩向我們走來,仿佛在訴說安陽的革命歷史。
(二)第一部分:黨的建立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時期。主要反映的內容:一是“中共安陽黨組織的建立”,重點突出了最早來安陽從事革命活動的李震瀛,以藝術品表現安陽鐵路工人在共產黨領導下回響京漢鐵路大罷工的場景。二是“中共安陽黨組織的發展”,以半場景的形式再現共產黨員楊介人秘密進行革命活動的情景。三是“徐向前在安陽”,通過圖片、文字、實物,再現了從黃埔軍校走來的徐向前在安陽發動民眾開展革命鬥爭的情況。
(三)第二部分:土地革命時期。以安陽地區的自然環境為特點,以浮雕和照片開放性實物展示為手法,表現了在共產黨員趙紀彬、王從吾領導的內黃溫邢固農民鬥爭事跡,同時也表現了中共直南特委馮溫、紀德貴、陳少敏等領導六河溝煤礦工人和沙區農民開展鬥爭的情況。以一組圖片、文字結合藝術品反映了黨領導下的鹽農鬥爭以及中共彰德區委的建立。
(四)第三部分:抗日戰爭時期。該展區延續前一部分的展示風格,以一組圖文表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紅軍召開的擁護改編抗日誓師大會;以大幅面的組合圖片,一邊揭露了日軍在安陽犯下的滔天罪行,另一方面展現了在黨的領導下恢復發展安陽黨組織,發動民眾開展抗日鬥爭的情況;以一組圖文介紹了趙紫陽等縣委書記領導抗日群體,在安陽燃起抗日烽火;以場景化剪影手法將八路軍將士挺進安陽的情景展示出來;通過圖文、實物展現八路軍指戰員陳庚、楊得志率部轉戰安陽地區的情景;以一組雕塑將八路軍戰士和當地老百姓魚水情深的場景表現了出來;通過多媒體影視資料片結合圖文、實物表現了被毛主席高度評價的八七起義事件;以一組大場景壁畫的形式表現了我黨我軍領導人朱德、鄧小平、彭德懷、聶榮臻等率領八路軍反擊國民黨頑固派進攻。創立安陽抗日根據地。“百團大戰在安陽”中,則以大幅圖片反映了八路軍將士向日偽發動進攻的情景。
這部分的展示形式打破了常規的展示手段,根據現有的場館特點,以幾組抽象的叢林造型場景再現了劉少奇同志在地下交通線的同志護送下抵達抗日根據地的情景;同時,用圖文、實物表現了抗日政府領導安陽人民開展民主民生鬥爭,進行大生產運動,艱苦奮鬥,度過難關;又通過一組組圖文、實物將安陽抗日軍民對日偽發起反攻作戰取得的輝煌成就展示了出來;在仿生態的自然環境中央,還展示了一組八路軍辦事處使用過的生活用品。
(五)第四部分:解放戰爭時期。這部分以安陽老城的環境為展示符號,通過一組圖文,反映了解放區軍民一邊加強根據地建設,一邊做好應對內戰的準備。以大幅的毛澤東手書立體字結合一組照片反映安陽人民貫徹執行中央“五四指示”和土地法大綱的情況,人民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相繼發動了滑縣戰役、湯西反擊戰,並以馬氏莊園為場景結合幻影成像的展示手段展現了劉鄧指揮豫北戰役攻克湯陰城的情景;以圖文和圖表反映了安陽人民為解放全中國做出的貢獻。“解放安陽”是整個紀念館的重點部分,以“揮師南下”、“外圍戰鬥”、“攻城聚殲”、“歡慶勝利”幾個章節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映了這場安新戰役的作戰過程,並以大場景復原加聲、光、電的影視手法再現了當年解放安陽的壯烈情景。
(六)第五部分: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這部分的展示以安陽現代城市文明為符號,反映了建國初的三大運動,重點突出了抗美援朝犧牲的著名烈士孫占元、栗振林、員寶山等烈士。以多媒體的形式表現了安陽人民戰天鬥地改造自然的紅旗渠精神,並展示了一組建國後30年的成就照片。改革開放30年來,安陽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又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展陳從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安陽指導三個文明建設、經濟建設成就輝煌、政治建設穩步推進、文化建設成就突出、社會建設惠及千家萬戶等幾個方面歌頌了安陽的巨大變化。同時,展現了一組曾在安陽戰鬥,工作,生活過的70位將軍風采圖片。
(七)第六部分:緬懷廳。緬懷廳分幾個部分,一邊是建國後犧牲的革命烈士名單,以及今天安陽人民緬懷革命先烈,舉行各種紀念活動的照片。在緬懷廳的中央牆面是一觀眾互動的投影幕,觀眾可在此查找觀看相應的資料,進行電子祭奠、網上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