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爾

簡介

安迪•沃霍爾安迪•沃霍爾
安迪•沃霍爾
1928年出生於美國的安迪•沃霍爾是捷克人的後裔,一個享樂主義者,20世紀波普藝術的最著名代表人物,他“歪曲或包裝“過毛澤東,瑪麗蓮•夢露,UV樂隊,可口可樂,美元和Channel五號,尤其是他對UV從內容到形式的設計,令這個樂隊成了音樂史上唯一可以媲美“披頭士“的奇蹟,而UV自此就沒有停止過他們對這個世界及其文化的影響。安迪•華荷的名言是“與其看他們寫的書,不如看他們怎么選內衣。安迪•沃霍爾生前曾揚言,在潮流急轉的世代,再當時得令的人與事也最多只有十五分鐘的知名度,潮流壽命還比不上用完即棄的紙尿片或安全套!然而,沃霍爾的破格藝術觀仍持續影響“後後後後後後現代“的藝術文化取向,雖然他曾自謙地稱:“I don’t think my art has any lasting value.“但藝術價值不同藝術價格,它往往超越拍賣行的叫賣,真正的價值在於能刺激和衍生出更多藝術生命。

經歷

就少年時候的沃霍爾已是個鋒芒畢露的藝術學生,在師長的鼓勵下,決定到紐約這個藝術溶爐一闖。最初只為書刊負責插圖設計工作,但很快便在紐約流行藝術界打響名堂,最出眾的風格是透過絲網印刷手法和不斷重複影像,將人物化成視覺商品,代表作包括《瑪麗蓮夢露》、《金寶罐頭湯》、《可樂樽》、《車禍》、《電椅》等,這些作品都在沃霍爾開辦的紐約影樓(The Factory)中,經一些業餘助手大量生產和複製,massproduction 總是沃霍爾的流行藝術觀中不能或缺的指標。至六一年,沃霍爾已被譽為是繼Dali及畢卡索後另一位前衛藝術界名人,不論是一卷廁紙或一個廁板,只要蓋上他的印章,隨即便時髦起來!六三年起,沃霍爾的野心轉到電影界,執導了一系列實驗電影,例如《Kiss》、《Bitch》、《雀西女郎(The Chelsea Girls)》等,題材相當大膽,挑戰了不少性別樣版戰,和打破許多對男人銅體的迷信 ─ 63年的《Blow Job》,全片只是男主角的面部特寫,而鏡頭以外,另一個男人正為他口交;65年的《My Hustler》在同志性聖(性)地Fire Island拍攝,故事描述兩名同志,一個faghag以及一個萬人迷之間的欲望糾纏;68年的《Flesh》以男妓為材,是最早一部談到男性性工作者的電影;68年的《Lonesome Cowboys》揭開西部男郎間之情慾面紗;65年的《Vinyl》是明目張胆的性虐待cult film;《Empire》一片全長8小時,鏡頭動也不動的隻影著帝國大廈的尖頂,是cult film系列的經典之一。有不少影評人認為安迪•沃霍爾不能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導演,他們說的也是事實,因為安迪的不少影片基本上用不著“導演“這個動作,他的攝影機只是對著某個物體,比如一個熟睡的人,比如,帝國大廈,然後就讓他的攝影機幾個小時,幾個小時地運轉。不過,他的攝影和導演理念事實上遠遠地走在了他那個時代,甚至我們這個時代的前面。他把電影手段--特寫--發揮到了極限,使之轉化成情節和事件,藉此,他恢復了攝影機的原始功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