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37年國小畢業時,正值抗日戰爭爆發,平津及華北地區相繼淪陷。他在樂亭縣進修初級中學畢業後,1940年考入北平河北高級中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1943年高中畢業前夕,離開北平,經河南洛陽,到達陝西省城固縣,考入西北工學院。1947年畢業於該校紡織系,獲得工學士學位,並因學習成績優良被北洋大學聘用。
解放戰爭時期,面對國民黨的鎮壓迫害,他想方設法保護進步師生。天津解放前夕,他參加了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的護校工作,迎接解放軍入城。
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成立天津大學,兩校的紡織系合併成天津大學紡織系,後改為天津紡織工學院。安瑞鳳於1962年晉升為副教授,1983年晉升為教授。他先後擔任天津紡織工學院紡織材料學教研室主任、紡織系主任和副院長等職務。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發明獎評審委員會(紡織)專業組評審委員、天津市紡織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天津市第七、第八屆政協委員等。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安瑞鳳於198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6年退休。
長期從事紡織材料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紡織材料性能方面深有研究。撰有論文《紗條極限不勻率公式的探討》、《紡織纖維的摩擦特性》,主編《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學》,合編《紡織材料學》。
人物簡歷
1924年12月 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
1943-1947年 國立西北工學院紡織系學習。
1947-1951年 北洋大學紡織系助教。
1951-1958年 天津大學紡織系講師。
1958-1996年 天津紡織工學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長。
1996年 退休。
主要論著
1 安瑞鳳等譯(用天津大學紡織系紡織材料教研室名義).纖維材料學(紡織纖維).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57
2 安瑞鳳,黃淑珍,周松.用烘箱法測定含水率的研究.紡織技術,1962(7)
3 周德光,高家寶,安瑞鳳.織物機械堅牢度的研究.1963年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棉紡論文集,1963
4 安瑞鳳.原棉束纖維強力的研究.紡織技術,1964(6)
5 安瑞鳳等(用紡織系紡織材料教研室名義).圓柱式纖維摩擦係數儀研製報告.天津紡織工學院紡織科技通訊,1978(1)
6 安瑞鳳等(用紡織材料學編寫組名義).紡織材料學.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0
7 安瑞鳳.轉變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方法,為培養合格人才而努力.天津紡織工學院教學研究,1982(1)
8 安瑞鳳,羅俊晃.紗條極限不勻率公式的探討.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1984(2)
9 安瑞鳳,佟立民.對羅德式纖維摩擦係數儀的改進.紡織學報,1984(10)
10 安瑞鳳.高等紡織教育改革的幾個問題.天津紡織工學院教學研究,1984(2)
11 安瑞鳳.重視教育,端正辦學思想.紡織教育,1985(4)
12 安瑞鳳,李亞濱.地毯用毛的研究.紡織學報,1986(3)
13 安瑞鳳主編.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學.北京:紡織工業出版社,1986
14 安瑞鳳,劉樹琪,莊國瑜.雷射與微電腦套用於毛羽檢測.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1987(2)
15 安瑞鳳主編.現代紡織詞典.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3
技術榮譽
開講“紡織材料學”等新課並編譯相關教材
安瑞鳳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擔任“紡織材料學”課程的教學任務,同時在資料十分缺乏的條件下,開出了具有紡織工程特色的新課“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學”。幾十年來,他一直擔任本科生這兩門課和研究生有關課程的教學工作以及研究工作。他關心學生的成長,始終堅持精心備課,不斷更新和充實教學內容,花費許多心血研究教學方法。他善於用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教學效果。對於比較抽象難懂的章節,他總是按照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規律深入淺出地講解。他循循善誘的教學藝術,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受到學生們的歡迎。他是天津紡織工學院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導師,培養研究生十多名。他還曾在天津紡織工程學會,天津棉紡一、二廠,天津毛紡公司,石家莊棉紡五廠等單位,講授實驗設計、數據處理以及紡織材料方面的知識,收到良好的效果。他曾和西北紡織工學院、中國紡織大學共同組織全國紡織院校紡織材料學任課教師,在蘇州、西安、天津、青島等地舉辦學習班,並擔任講課任務,歷時兩年多。由於他教學工作成績突出,曾被評為天津市文教方面的先進工作者和天津市勞動模範。
他編著出版教科書和工具書多種。在我國紡織高等教育的課程設定中,紡織原料和紡織物實驗課程很早就有,但作為一門系統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課程,是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設定的。他主持翻譯出版了蘇聯Г.Н庫金等著《纖維材料學》,是這門課程在國內正式出版的第一本教材。以後他又參加了統編教材《紡織材料學》的編寫,該書被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評為1977-1981年度優秀教材,並獲紡織工業部1988年優秀教材獎、國家紡織局1998年科技進步二等獎和1999年錢之光科技二等獎。
關於“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學”這門課程在紡織專業課程設定中的地位、性質和任務,20世紀60年代前後,在各院校的任課教師中一直存在著爭論。其焦點是課程內容的“數學味”與“紡織味”的關係問題。安瑞鳳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積累的科研資料,主編了統編教材《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學》,較好地處理了這個關係,並獲得紡織工業部1992年第二屆全國紡織高等院校優秀教材特等獎。1973年,為了適應當時教學、科研和生產的需要,安瑞鳳引用大量紡織生產實例,編寫出一本30萬字的“正交實驗設計法”講義,不僅在校內教學中使用多年,而且在天津棉紡一廠、石家莊棉紡五廠、天津第一毛紡廠、天津市紡織工程學會和天津市紡織工業局等單位舉辦的技術人員學習班中多次印刷使用,受到技術人員的歡迎。
為了反映近幾十年來紡織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受中國紡織出版社委託,他主編了《現代紡織詞典》。該書於1993年出版,獲中國紡織總會1995年第三屆全國優秀紡織圖書一等獎。
開展紡織材料性能及測試技術的研究
多年來,安瑞鳳針對各個時期紡織生產技術方面和學科領域存在的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在紡織材料及測試方面發表論文多篇。
20世紀50年代,我國各棉紡廠和棉檢部門,在用烘箱法測定原棉含水率時,試樣乾重的稱量方法有多種:箱內稱和箱外稱,箱外稱又有箱外熱稱和箱外冷稱之分。同一原棉試樣烘乾後,用三種不同方法稱得的乾重,在數值間有什麼關係?算得的含水率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如何相互換算?哪種試樣乾重的稱量方法比較簡單合理?這是當時在原棉測試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缺少確切的說法和數理論證。1962年,安瑞鳳經過多年研究,在《紡織技術》上發表的論文《用烘箱法測定含水率的研究》,解決了這個問題。論文的英文摘要在《中國科學文摘》技術分冊上發表。
建國後很長時間,我國的紡織品主要是以棉纖維為主的天然纖維織品,耐穿耐用性被看成織物的主要性能。1958-1960 年期間,安瑞鳳和天津紡織工業研究所協作,開展了“織物機械堅牢度的研究”,就織物結構參數對織物堅牢度的影響進行了較全面的實驗研究論證,其論文收入1963年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棉紡論文集。
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我國紡織工業的原料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化學纖維比重迅速增大,生產技術上也隨之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化纖油劑與纖維摩擦係數、纖維可紡性能間的關係,普遍受到重視。為測定纖維的摩擦係數,國內從日本進口了幾台測試儀。該儀器的主要缺點是測軸為齒輪有級變速,手動目測操作,試驗誤差大。安瑞鳳主持研製成短纖維摩擦係數測定儀。測軸由直流伺服電動機帶動,用可控矽無級調速。用微型電動機和光敏檢測器組成的系統,代替原來的手動目測操作,大大提高了測試結果的精度和測試效率。1980年經天津市科委鑑定,儀器結構原理及性能均優於日本進口同類儀器,並獲得天津市科技大會獎。論文《對羅德式纖維摩擦係數測試儀的改進》,發表在《紡織學報》上。同時用研製成的儀器,對儀器測軸的材料(銅、鋼、牛角等)及金屬測軸表面粗糙度對纖維摩擦係數的影響,進行了廣泛的實驗研究,得到了一些有啟示性的結論。這時期,化纖混紡和純紡紡織品的生產發展很快,因當時尚無國家和部頒產品質量標準,對產品質量無法考核,各地區需要制定地區質量標準。為此,1973-1976年安瑞鳳和天津紡織局協作,進行“化纖織物設計參數及斷裂強力的研究”,研究成果編入地區質量標準。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許多地毯廠傳統的羊毛供應渠道和羊毛品種發生了變化,地毯質量特別是壓縮彈性顯著下降。為了給地毯用毛提供科學技術依據,以提高地毯的質量,安瑞鳳對羊毛的性能與地毯質量間的關係組織了專題研究。對地毯的壓縮彈性,地毯壓縮彈性與羊毛集合體壓縮彈性間的關係以及影響羊毛集合體壓縮彈性的因素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得出了為使地毯具有良好的壓縮彈性,地毯用毛必須由粗剛毛、半細毛和細毛等合理混配而成的結論。論文《地毯用毛的研究》在中文和英文《紡織學報》上發表。
在紡織工藝理論和產品性能中,有一些涉及機率統計方面的數學公式缺少嚴格的數學推導證明。如著名的紗條理論不勻率公式或紗條極限不勻率公式,自1945年發表以來,未見有嚴密的數學推導。1984年,安瑞鳳在《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上發表的論文《紗條極限不勻率公式的探討》,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安瑞鳳從1981年開始擔任天津紡織工學院的領導工作,分管教學。1982年上半年,在期中教學質量檢查總結的全校教職工大會上,安瑞鳳用大量實例,說明當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和科技知識總量“爆炸”式增長的現實,論證了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注入式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和不適應性,動員全體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方法,在傳授必要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安瑞鳳的倡議和積極努力下,學校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為給師生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塊學習交流的園地,創辦了期刊《教學研究》。為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深入下去,1984年上半年,成立了“高教研究室”,下半年舉辦了首屆高教研究報告會,收到研究論文和研究報告共68 篇。1985年上半年,為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又制定了教學改革12項措施,包括:落實外語和計算機教學四年不斷線,加強實驗研究能力的培養,落實精簡10%-20%講課時數,保證有經驗教師上教學第一線,設立教學研究成果獎和教學研究年會制度,等等。許多教師結合自己所擔任課程的特點,探索改革試點。每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查,都要召開全校教職工大會,推廣教師們在教改中創造的點滴成績。經過一個時期的教學改革,對學生自學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學習難度和壓力增大了,改變了過去那種“上課抄筆記、課下背筆記、考試考筆記”的現象。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公布實施後,安瑞鳳主持組建了天津紡織工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制定了學院的學位條例和各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遴選了導師等等。並自那時起直到1993年,他一直擔任這個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主持學院的學位工作。在1985-1997年期間,他受聘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這期間,經學科評議組評審、學位委員會批准,天津紡織工學院設立了8個碩士點和1個博士點,使學院成為辦學層次齊全的高等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