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玉麟

該項目1997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該項目2002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項目“高產優質多抗向日葵新品種內葵雜3號和赤葵2號選育與配套技術”2008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人物簡介

該同志熱愛本職工作,思想進步,品德高尚,工作積極勤懇,主持了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8項,自治區級重大科研項目3項,是內蒙古作物育種和栽培專業的學科帶頭人。被農業部聘為國家向日葵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為自治區爭得了榮譽。在科學研究、科研成果轉化、科技扶貧和創造經濟效益等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獲得了多項科學技術獎勵,發表了大量的論著和論文。自主創新成果在自治區進行了廣泛套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自治區農牧業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全國向日葵和小麥育種與栽培界具有很高的聲望。2010年被評為自治區勞動模範,2008年獲得自治區傑出人才獎,為自治區領導聯繫的專家,2007年獲得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2006年被評為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4年獲得自治區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2002—2008年入選內蒙古“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001年被中國農學會評為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1999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7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扶貧先進工作者,並多次被評為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和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的優秀共產黨員。

在小麥育種方面取得的成績

1990—1996年主持的自治區重點攻關項目“巴盟河套灌區主要糧食作物高產高效配套技術研究”,提出了由五項主體技術和三項輔助技術組成的小麥、玉米高產高效配套技術,針對性地解決了一批河套灌區種植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使小麥的投產比由1:1.5提高到1:3.32,每年增收80~120元,玉米投產比由1:1.5提高到1:3.76~3.99,畝增收170~210元。提出的春小麥精量稀播畝產千斤綜合配套技術,草甘膦塗抹法根除農田惡性雜草——蘆草技術,北方一季作地區持續噸糧田地力條件及調控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安玉麟同志首先提出了春小麥精量稀播畝產千斤栽培技術的思路,解決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技術難點,在生物學基礎理論方面就精量稀播小麥分櫱成穗規律、主莖和分櫱莖抗倒伏性能、乾物質積累和旗葉的光合速率、籽粒灌漿強度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並有所突破,充實和發展了小麥高產栽培理論。研究提出的春小麥精量稀播畝產千斤綜合配套技術,為我國春小麥提出了一條主櫱並重、中群體、大個體、高光效、高經濟係數的嶄新高產栽培途徑。該項目1997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該同志在我國春麥區最先研究了大面積使用“巨星”防除麥田闊葉雜草技術。通過藥效試驗篩選出比使用了24年之久的2,4-D丁酯安全有效的麥田闊葉雜草除草劑“巨星”,研究出在我國北方乾旱區使用“巨星”的適宜方法、時間、數量及配套技術,為巴盟提出了一項新的安全高效型除草技術。在試驗研究的同時,加大了成果轉化的力度,項目1996年獲自治區農牧業豐收一等獎。
1996年,該同志主持了自治區“九五”重點聯合攻關項目“春小麥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選育及綜合栽培技術的研究”,組織海拉爾農牧場管理局、赤峰市農科所、巴盟農研所、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農科院進行聯合攻關。項目研究目標明確,技術路線正確,組織協調力度大,使全區小麥育種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績。審定命名小麥新品種11個,蛋白質含量和“八五”相比提高了0.5~1.0個百分點,加工品質有了突破。育成了3個優質麵包小麥,1個優質餅乾、糕點小麥,1個早熟優質麵條饅頭小麥,使我區小麥品質育種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多年生小麥、小黑麥、黑麥和硬粒小麥等進行遠緣雜交及階梯式複合雜交的方式,聚合了多個親本的優良性狀,使其基因重組。開展了太谷核不育材料的套用,冬春麥雜交及生物技術研究等方法,創造了許多特優異種質資源材料,豐富了小麥育種的遺傳基礎,為我區小麥育種研究拓寬了新的途徑。同時還加強了新育成品種的推廣套用,其中“蒙麥22號”是我區自育推廣面積達百萬畝以上的第一個品種,“蒙麥28號”由於品質好,推廣面積迅速擴大。該項目2002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向日葵育種方面取得的成績

2001—2010年,作為全國的向日葵首席專家,先後主持了國家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國家向日葵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優質專用雜交向日葵新品種篩選及生產技術研究與示範”,“948”項目“優質向日葵新品種新技術和資源材料引進”和“向日葵農產品加工型品種及資源材料引進創新與產業化”,“863”項目“向日葵新品種選育及繁育技術”,國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抗病高產優質油葵雜交種“內葵雜三號”中試與示範”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8項,和自治區級重大科研項目3項。建立了一支由東北、華北、西北三大向日葵主產區20家科研、推廣單位和企業的百餘位專家組成的年齡結構合理、學歷層次高、業務水平強的國家向日葵研究的骨幹隊伍。育成了一大批向日葵新品種,使我國的向日葵育種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特別是親自主持育成的優質油葵雜交種“內葵雜3號”,畝產量250~300 kg,比美國G101增產10%,籽實含油率47%左右,抗菌核病,高抗鏽病,抗黑斑病和褐斑病,抗旱性、適應性強,是一個可以取代美國G101的優質油葵雜交種。育成的食葵新品種“赤葵2號”粒大、飽滿,商品性好。“內葵雜3號”2003年被自治區評為全區公眾關注的十大科技成果,“赤葵2號”2005年榮獲第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暢銷產品獎。項目“高產優質多抗向日葵新品種內葵雜3號和赤葵2號選育與配套技術”2008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2009、2010年又審定命名了5個食用向日葵雜交種“科陽一號”、“科陽三號”、“科陽五號”、“科陽七號”“T33”,在產量、品質、抗性方面具有優質特性。
自2008年被農業部任命為國家向日葵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向日葵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以來,充分發揮了首席科學家的職責和作用,積極指導、協調和監督體系內3個功能研究室、10位崗位專家和10個綜合試驗站的工作。及時跟蹤調查國內外向日葵科研、推廣、生產、貿易、加工情況,深入了解國內外向日葵領域的研發方向、科研能力和前沿動態,為向日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決策性的政策和指導。項目實施第一年即審定向日葵新品種7個,並有14個品種參加了省級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篩選出19個耐菌核病和抗黃萎病品種;明確了10個地區的主要栽培技術模式,並提出相應的施肥技術體系。同時不斷加強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套用,加大了對農民民眾的科技培訓和技術服務力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戶增產增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2002年主持國家農業部 “向日葵品質質量標準制定”項目中,經過多年的試驗示範和生產調研,制定了適合全國範圍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食用向日葵籽”,已於2007年12月18日發布,2008年3月1日實施。這一標準的制定,對於促進我國向日葵產業的健康發展,提升我國食用向日葵籽的商品性和競爭力,提高農民的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在成果轉化推廣方面取得的成績和效益

參加工作以來,安玉麟同志長年下鄉到各個基點,深入生產第一線進行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推廣工作。1987年參加了武川縣哈拉合少鄉科技扶貧及農牧業實用增產技術的開發工作。兩年多來,和其他同志一道,努力工作,切切實實為貧困地區農民辦實事,深入村、社、戶進行科技培訓,並引進了大量的農牧業實用增產技術和優良品種,使武川縣哈拉合少鄉一個“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花錢靠貸款”的貧困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年全鄉在乾旱少雨的情況下,平均糧食總產294萬kg,比前三年平均增長了177.9%,農民人均收入增長151%,93.5%的貧困戶解決了溫飽。兩年中共打水電井4眼,修復配套舊井11眼,擴大了1 000畝水澆地,全鄉水地面積達1 600畝,為鞏固科技扶貧成果打下了良好基礎。由於成績顯著,受到了中共烏盟盟委和行署的表彰。
1990年開始主持了自治區重點攻關項目“巴盟河套灌區主要糧食作物高產高效配套技術研究”,六年來,除出國進修外,每年蹲點平均近150天,在臨河八一鄉農業科技實驗區進行試驗研究的同時,做了大量的科技培訓和示範推廣工作。
1995年又主持了商都縣小海子鄉科技扶貧及農業實用增產技術的開發項目,由於工作紮實,措施得力,1995年底,已有259人超額完成了年度脫貧指標,占全鄉貧困戶的45%,1996年脫貧730戶、2 578人,超額完成了年度指標,受到了商都縣政府的表彰。由於科技扶貧成績突出,1997年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全國科技扶貧先進工作者的榮譽稱號。
在成果轉化推廣方面,該同志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在優質小麥新品種的推廣和優質油葵雜交種的推廣中成績顯著。育成的11個小麥新品種,都進行了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提出了相應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規程並進行了大面積推廣,累計推廣面積1 805.6萬畝,增產小麥4.1億kg,增加經濟效益3.83億元。
以自主創新育成的優質油葵雜交種“內葵雜3號”、食葵新品種“赤葵2號”和從國外引入的優質油葵雜交種為核心技術,進行了大面積示範推廣,推廣中進行了良種良法的技術集成,研究提出了優質油葵高產栽培的最適播期、最佳施肥量和最佳種植密度,提出了高產優質油葵增產增效最佳化農藝措施。並圍繞農民增收的目標,研究提出了瓜類套種油葵的8種立體種植模式,畝收入都在千元以上,其中油葵的貢獻率達40%以上。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採取了加強領導,加強科技投入,開展農、科、教結合,強化技術培訓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的產業化格局,推動了向日葵產業的發展,累計推廣面積198.4萬畝,創造經濟效益3.02億元,為自治區農業生產作出了突出貢獻。

科技獎勵


年 度

獎勵種類

獲獎項目名稱

等 次

2009

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優質高產專用小麥新品種農麥2號、農麥201選育及高效生產技術研究

一等獎

2008

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高產優質多抗向日葵新品種內葵雜三號和赤葵二號選育與配套技術

一等獎

2002

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春小麥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種選育及綜合栽培技術研究

一等獎

2004

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農牧交錯帶農業綜合發展和生態恢復重建技術體系與模式

一等獎

1997

自治區科技進步獎

巴盟河套灌區主要糧食作物高產高效配套技術研究

二等獎

1999

農業部科技進步獎

內蒙古陰山北麓坡耕地改造與建設穩產基本農田的研究

三等獎

2006

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

優質油葵增產增效技術與
產業化

二等獎

1999

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

抗病高產高油向日葵雜交種
推廣

二等獎

1998

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

中輕度鹽鹼地覆膜栽培玉米
技術推廣

一等獎

1996

自治區農牧業豐收獎

巨星在河套灌區小麥田的套用與推廣

一等獎

2002

農業廳科技承包獎

油用向日葵新品種選育及推廣套用

特等獎

1998

農業廳科技進步獎

小麥花培育種

一等獎

其他榮譽

2010年自治區勞動模範獲得者;
2010年自治區草原英才獎獲得者;
2008年自治區傑出人才獎獲得者;
2007年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06年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獲得者;
2004年自治區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獲得者;
2001年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獲得者;
1999年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1997年全國科技扶貧先進工作者獲得者;
2002—2008年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2008年為自治區領導聯繫的專家。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