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時間:農曆七月十二日至農曆九月十五日
地點:青海民和、互助等地
節日傳說
但它的起源,自古以來就被神秘氣氛籠罩著。當地流傳著許多關於納頓起源的神奇傳說。相傳從前有一位技藝高超的土族木匠,皇帝也慕名召他去修建皇宮。三年後,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建成了,其壯觀華麗前所未有。但惡毒的皇帝為了獨享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竟然下令要殺害木匠。木匠連夜逃到家鄉,組織早已不堪皇家虐待的鄉民們造反起義。皇帝聞訊後派出大批軍隊前來鎮壓。機智的木匠靈機一動,立即讓鄉親們敲鑼打鼓,扛著制好的戰旗,揮舞著已塗上染料的兵器,高呼“大好!”向村莊的廟宇走去。皇帝的軍隊大惑不解,村民們則告訴他們:“我們正在慶祝今年的收成,跳納頓答謝上天的恩賜。”於是軍隊便撤回去了。此後為了紀念這位機智的木匠。一年一度的納頓就流傳了下來,後來逐漸形成了現在慶祝豐收的活動。
節日介紹
安昭納頓節是土族人民喜慶豐收的社交遊樂節日,也稱“莊稼人會”“慶豐收會”等。“納頓”是土語音譯,和蒙古族的“那達慕”含義一樣,意為“娛樂”。舉行時間可謂超長,從夏末麥場結束時(農曆七月十二日)開始,一直持續到秋天(農曆九月十五日)才結束,歷時近兩個月,所以有人稱安昭納頓節是“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一年一度的安昭納頓節是以各個村社為主體的群體活動。可由一村單獨舉行,亦有兩村聯合舉行,直至農曆九月十五日止。由東向西,最後回到中心地區而結束,最為常見的是兩村聯合,一村充當“主人”,而另一村為客,兩村男性排成長列,扛著各色彩旗,敲鑼打鼓,高呼“大好!”隊伍一到麥場,拉開了納頓的序幕。
納頓活動以舞蹈和戲劇表演為主。“會手舞”為開場節目,是由數十人至數百人參加的民眾性集體舞,參加者按長幼次序排列。伴隨著鑼鼓的節奏,大家一齊踏動、擺身、左騰右挪、繞場而舞,舞姿優美,氣氛熱烈,場面恢宏壯觀。
安昭納頓節是土族人民最重要的文化娛樂盛會,也是他們訪親探友,相互交流生產、生活經驗,學習和傳播新思想、新知識的大好時機。對於情竇初開的青年男女而言,納頓節則成為他們尋覓知音的良機。
春節和安昭納頓節是土族最熱烈、最隆重的兩大節日。土族的傳統節日還有正月十四佑寧寺的觀經會,農曆“二月二”威遠鎮擂台會,“三月三”“四月八”廟會,六月的丹麻戲會等。在這些節日裡,除舉行傳統的多種娛樂活動(如賽馬、摔跤、唱“花兒”等)以外,同時還要舉行規模較大的物資和文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