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面對親人、愛人、好友的離世,誰能不悲傷?有些人甚至終生也不能從這種巨大的痛苦中擺脫出來。布魯克·諾爾、帕梅拉·布萊爾博士的《安慰之光:失去親人的療愈》就是為撫慰和療愈面臨喪親困境的人們的。兩位作者透過喪親之痛的親身經驗和無數次採訪,呈現出人們走出哀傷的非凡探索,提供了穿越傷痛重建生命的全面的經驗和建議,全書充滿了溫柔的理解,善意的接納、帶有生命力量的智慧和信心。本書是哀傷處理的經典之作,十幾年暢銷不衰,常年位居亞馬遜網上書店的分類暢銷榜首。它為無數哀傷中的人們帶去信心、勇氣和希望,幫助他們度過痛苦的風暴,在緬懷過去的同時創造新生活。
作者簡介
作者:(美)布魯克·諾爾、帕梅拉·布萊爾博士 譯者:于娟娟
布魯克·諾爾,是19本書的作者。諾爾在2003年被《商業期刊》雜誌評為40歲以下的40位最具影響力的商界人士之一。她是國內商業協會的代言人,被選為2008年的十大企業家之一。帕梅拉·布萊爾,哲學博士,從紐約神學院獲得神學學位。作為一位治療師,她因其創新性個人成長工作坊而聞名。布萊爾博士是CBS電視台的常年特邀嘉賓。
媒體推薦
書中所有的故事都充滿真實的力量,帶著生命的體溫和親情的綿密悠長。人類的同理心告訴我們,我們自己早晚也會在故事之中。
——選擇與尊嚴公益網站創辦人 羅點點
2008年6月-2011年11月,我擔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北川中學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長,帶領安心團隊在北川中學提供長期心理援助。這本書通過呈現豐富的過來人經驗,為讀者探索走出哀傷的人生軌跡,提供信心、勇氣、希望和智慧,也印證了北川師生走過喪親哀傷的過來人經驗。
——5·12大地震心理援助專家 龍迪教授
這也是一本百科全書式的哀傷輔導書,羅列並涵蓋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喪失,以及如何應對的系統建議。
——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副主任 徐凱文博士
圖書目錄
推薦序1 別怕,我在這裡陪你
推薦序2 在找不回來的日子裡增加生命的重量
推薦序3 走過哀傷的心靈旅程
引言
第一部分 一個陌生的世界:悲傷的旅途
第一章 起點:作者自己的故事
帕姆的故事\布魯克的故事\再一次面對突然去世
第二章 最初幾周的注意事項
善待自己,就像你患了重病一樣\難以集中注意力\找個人在身邊陪你\接受朋友的幫助\照料孩子\找人幫忙接電話、回復電子郵件\請人協助處理逝者身後事\不用擔心聯繫別人\讓你的身體做決定\宗教傳統\遺囑和後事\文化差異\回去工作\悲痛時間\指南:怎樣幫助悲痛的人
第三章 了解悲痛對情緒和身體的影響
筋疲力盡\難以集中注意力的日子\否認現實\悲痛和抑鬱症的區別在哪裡?\憤怒——一種正常的反應\警惕信號\悲痛並沒有時間規定\帕姆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身體症狀\突然襲來的情緒\悲傷與夢\如果你沒有做夢\如果你做夢了\在悲傷的旅途中需要牢記的重點\感覺到逝者的存在\如果感覺不到逝者的存在\與你所愛的人溝通(如果你還沒有這樣做)\世界變得朦朧模糊\離群索居的日子\帶來痛苦的想法\衝動的生活\回憶
過去和強迫性的想法\“如果當時”的心理問題\恐懼
第四章 悲痛中的迷信和誤區
誤區1 無論突然而至還是拖了很久,死亡就是死亡,我們的悲痛沒什麼不同。
誤區2 忙碌起來,可以減輕或消除悲傷。
誤區3 我肯定是瘋掉了或者“失控”了。
誤區4 我不能沉浸於悲痛太久,一年足夠了。
誤區5 如果我因為親友去世的悲劇,對上帝或周圍的人表現出憤怒,我就是個壞人,會為此付出代價。
誤區6 朋友告訴我,是時候放開過去了。其他人已經適應了新生活,我也應該做到。
誤區7 在規定的時間內,我必須穿黑色喪服,否則就意味著我並不懷念去世的人。
誤區8 依靠酒精或藥物,我可以緩解自己的悲痛,感覺好一點。
誤區9 提到我所愛的人去世,我感覺更糟。
誤區10 我難道不應該儘量堅強,獨自“堅持到底”?
誤區11 我肯定做錯了什麼,因為我的家人和朋友都離我而去。
誤區12 我感到欣慰的是,他們至少沒有纏綿病榻,遭受長期的痛苦。
誤區13 總有一天我會擁有另一個人(配偶、子女、父母、愛人……),那個人代替我失去的這個人,使我的悲痛消失。
誤區14 悲痛的-個階段結束後,我會走進下一個階段。
誤區15 不斷重溫過去的美好時光,我會深陷痛苦中。
誤區16 孩子們其實並不理解死亡,不需要讓他們參加葬禮或追悼會。
誤區17 為了紀念去世的人,我必須舉辦標準的守靈儀式和葬禮。
誤區18 我很害怕,遲早會“從親友去世的悲痛中恢復過來”,我不想忘記他!
誤區19 救命,不斷重放的回憶使我非常困擾,我一定是出了什麼問題。
誤區20 這種事不可能發生在我家。
誤區21 我肯定不太對勁,我哭不出來。
誤區22 我悲痛的方式不太對,應該採取另一種做法。
誤區23 我應該感到內疚。
誤區24 我不應該感到這么憤怒。
誤區25 我再也不會快樂了。
誤區26 一段時間後,我對於這次親友去世的悲劇就不再有什麼感覺了。
誤區27 為了有效處理悲傷,我需要按照悲痛的五個階段去做。
誤區28 悲痛的最後階段:“接受”。
第二部分 混亂顛倒的世界:收集我們的碎片
第五章 混亂顛倒的世界
基本的認識都變成了碎片\失去目標\重新定義自我\現在最重要
的是什麼?\尋找開始、中間和結束\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
我們是否能夠走出悲痛?
第六章 與其他人相處
擊中痛處\你變成了一個不同的人\歡笑是可以的\十日綜合徵\
不斷重複那個故事\尷尬的問題
第七章艱難的日子:節假日、紀念日等等
生日\忌日\婚禮\節假日\節日傳統\去哪裡度過節假日?\
新年快樂?\下一年
第八章 獨自悲痛,一起悲痛:了解男人和女人分別是怎樣悲痛的
解決問題和面對挑戰\應對悲痛\溝通\不同的損失,不同的世
界:當夫妻中的一人經歷悲劇時\男性風格的悲痛\提供給悲痛
的夫妻的指南
第九章 幫助孩子應對悲痛
嬰兒(出生到18個月)\幼兒(18個月到3歲)\兒童\年齡3
歲到6歲\flz~6歲到9歲\年齡9歲及以上\青春期少年\十幾
歲的青少年和剛成年的年輕人\你的孩子是否需要專業人士的幫
助?\感情爆發的身體表現\感同身受的悲痛\幫助孩子的一般
原則
第三部分 分享我們的故事l
第十章 失去朋友
拿起電話\朋友\你可以做什麼
第十一章 失去父母
爸爸\世代變化\你可以做什麼
第十二章 失去孩子
極端情緒\失去成年子女\夫妻之間的關係\父母的其他孩子\
失去孩子後你可以做什麼
第十三章 失去伴侶
失去自我身份\朋友圈子\揮之不去的記憶和畫面\瑪麗蓮的故
事\瓊的故事\學會獨自一人做事\殯葬安排\帶著孩子的喪偶
者\我還可能再次戀愛嗎?\尋找意義\你可以做什麼
第十四章 失去兄弟姐妹
在悲痛的過程中被忽略\同時失去兩方面\理想化\針對失去兄
弟姐妹的孩子的指南\作為兄弟姐妹的身份\排行\他還是我哥
哥嗎?\兄弟姐妹之間的冷熱關係\為成年的兄弟姐妹感到悲痛\
特麗的故事\你可以做什麼
第十五章 殉職的英雄
支持圈子有限\強烈的拒絕\政治上的挑戰\遺屬災難援助方案\
公眾視線之外的軍人殉職\我原本應該說……\驕傲地站著\你
可以做什麼
第十六章 自殺
對自殺的常見反應\宗教與自殺\恥辱\心碎的悼文\你可以做
什麼
第十七章 導致很多人去世的悲劇
創傷\執著於報復和懲罰\和孩子們交談\恐怖主義的心理健康
方面\典型反應\創傷後應激障礙\通往痊癒的道路
第十八章其他獨特的挑戰
結束的挑戰:如果找不到我們所愛的人的遺體\我親眼看著所愛的
人去世\我無意中導致了別人的死亡\非傳統關係\累積悲痛\
當我們最黑暗的時刻變成了首頁新聞\應對媒體的建議
第四部分 悲痛的道路
第十九章 面前的道路:了解悲傷的旅途
按年度區分悲痛的特點\悲痛步驟\十個步驟
第二十章 信仰
道路的分岔口\對上帝感到憤怒\信仰團體和悲痛\我能相信什
么?\重新與上帝相聯繫\你可以做什麼
第二十一章 自助和治療
什麼是悲痛治療和悲痛諮詢?\瑪姬的故事\真的有可能把悲傷
和痛苦轉變成創造性力量?\自我幫助的書籍\關於自我幫助、
治療和痊癒的常見問題
第二十二章 悲痛的恢復過程和帶來指引的練習
憤怒的練習\感謝的練習\從親友去世中學到的東西\我所愛的
人給我留下了什麼\尖叫的練習\確定重要的是什麼\應對內疚
感\詩歌\感恩日記\平靜的練習\想像的練習\紀念冊\紀念
網頁\儀式
第二十三章 旅途仍在繼續……作者的悲痛筆記
布魯克·諾爾(1999年10月4日)\布魯克·諾爾(2007年7
月29日)\帕梅拉·D.布萊爾(1999年)\帕梅拉·D.布萊爾
(2007年7月29日)
文摘
溝通的夢
如果你容易做夢,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夢境。有些夢十分平靜,另一些則充滿不安。走在悲傷的旅途中,你的潛意識會作出各種令人驚訝的反應。布魯克的兄弟去世後不久,她曾做了個很有意思的夢……
“凱勒去世後3個星期,我第一次夢到了他,別人告訴我,很少有人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就夢到去世的人,從那時開始,我‘做了很多關於他的夢。我覺得,這是因為我在白天一直努力想為他人提供支持。於是,只有在睡夢中,我才能細細體會自己的悲痛。
凱勒去世3個星期後,我完成了一本關於單親家庭的書。為了趕在截止之前完稿,我在賓館裡住了3天,撰寫一些重要內容。文思泉湧時,我會熬夜到凌晨一二點。然而那天晚上9點,我不知為何有種感覺,想躺在床上,讀一下筆記。我把自己扔在床上,腳放在枕頭上,頭在床腳一側。我甚至都沒摘掉隱形眼鏡。我知道自己至少還會工作5個小時,那之後對我來說才是真正的夜晚。
然而,當我恢復意識時,已經是早晨6點45分,我仍然保持著那個姿態躺在床上,一夜沒動。我夢見了我的兄弟。
夢中是在威斯康星州北部,我們童年的家。當我們還是孩子時,兩個人的房間門對門。凱勒去世後一周,我回到老家時也一直住在自己的房間裡。在夢中,我心裡完全知道,凱勒已經去世了,我的整個靈魂都充滿悲傷。
突然,走廊里出現了熟悉的腳步聲。是凱勒,毫無疑問。起初,我凝視著房門,有點緊張。凱勒站在他的房間裡,他的面孔、身體、衣服,每一個細節我都看得清清楚楚。他穿著火化時穿的衣服,他在房間裡翻找東西,臉上有點沮喪。他看見了我。“布魯克,我的衣服上哪兒去了?”他問,繼續翻著箱子。
我呆呆地站在那裡。我知道他已經去世,但他就在那裡。“凱勒,你已經死了。”我只說得出這句話。 他抬起頭,說他當然知道,但他還有幾件事要辦。不過首先想換件衣服。“你要去哪兒?”我問。
“我只是想見幾個人。”說著他從書桌上抓起了什麼東西。我說不清那是什麼。
“凱勒,”我靜靜地說,“我覺得這可不是什麼好主意。大家都知道你已經去世了。你會嚇到一些人。”
“是嗎?”他好奇地歪歪腦袋。
“凱勒,離開之前再擁抱我一次。”我說,淚水湧出眼眶。我的兄弟用強壯的手臂緊緊摟住我。“你不能去,”我重複道,“每個人都認為你已經去世了。請不要去吧,可是我再也見不到你了。”
他捧起我的頭,正對著他的臉,把我的一縷頭髮從臉上拂開。他直直地看著我的眼睛,帶著一點笑意說:“你這個可憐的小傢伙。”那一刻,我知道他在說,他還活著,是以一種我並不了解的方式。
我感覺有些混亂,站起來,在房間裡踱來踱去。我覺得和凱勒非常接近,近到令人難以置信——這種親密感反而使我的心中一陣刺痛。這個周末住在賓館裡寫作,我帶來一個大盒子,盒子裡裝著凱勒辦公室抽屜里的照片、檔案和其他材料。我想休息時分類整理一下,把照片分送給他的朋友們,同時處理一下不動產檔案。
我走過去,打開盒子,從裡面取出一張凱勒的照片,又取出一張卡片。卡片上是凱勒親手寫的一段文字,《海鷗喬納森·利文斯頓》中的一部分:
“如果你認為我們的友誼僅僅取決於空間和時間之類的東西,
這等於是在貶低我們之間的手足之情。
但跨越空間,你所擁有的就是此地;
跨越時間,你所擁有的就是此刻。
在此地、此刻中,
你不覺得我們可以見上一兩面嗎……”
到了今天,當我講敘這個夢時,人們會問我,這個夢是什麼意思。許多人想知道,我是否覺得我兄弟真的與我進行了溝通,或者那真的是凱勒在試圖跟我說話。我只能說,我原本以為我們中間橫亘著最遠的距離——被死亡和未知分隔開來——但那天晚上,我覺得是我和他最接近的一刻。”
P50-52
序言
每年,大約有800萬美國人承受著家人去世的痛苦。無論是地位顯赫的名人還是平凡家庭,人們因為失去親友而悲痛不已,悽苦哀傷。人們藏在緊閉的大門後面,獨自咀嚼痛苦;他們徘徊在重症監護室外的走廊上,坐在又冷又硬的椅子上,仿佛失去了生命的支柱,茫然失措;他們在旅館房間裡焦急地等待,不知何時能找到屍骨;一個意外電話,噩耗傳來,他們感覺整個心都被撕碎。他們頑強面對意料之外的死亡、驟然而至的結局、突如其來的悲劇。他們還完全沒有準備好說再見。
從生下來第一次呼吸開始,我們就進入了生命的循環周期,我們信任著世間的一切。作為嬰兒,我們相信父母會好好照料我們。兒童時期,我們相信身邊的人都心存善意。我們所接受的教育一直告訴我們,善待他人,別人也會善待自己。我們很快成長為青少年,仍然相信因果報應。別人告訴我們,只要飲食營養均衡,好好照顧自己,就能長年保持身體健康。我們長大成人,繼續相信著這個基本的生命循環周期。我們相信,太陽每天早晨升起晚上落下,我們的孩子會活得比我們更久;我們相信,還有很長時間慢慢珍惜我們所愛的人。
然後,在一秒鐘之內,一切都改變了,我們所愛的人突然傳來死訊,我們終於發現這是個變化無常的世界。井然有序的世界瞬間徹底坍塌了,生命的循環周期不復存在。我們仿佛驟然被拋入深淵,兩手空空,毫無準備,沒有時間去整理這段旅途中需要的東西,沒有時間完成只做了一半的事情,沒有時間說再見。
我們的身體是由基因、細胞、皮膚和骨骼構成,我們的感情包括了思想、感覺、記憶,我們接觸到的人、感動了我們的人。我們所愛的人與世長辭,給我們留下血淋淋的傷口。某種意義上,我們已經完全改變。我們曾經堅信不疑的循環周期已經徹底瓦解,我們正在昨日世界的廢墟上徘徊。
悲痛來臨之後,你看著鏡子,幾乎認不出鏡子中那雙眼睛。雖然太陽照樣升起、落下,但一切都全然不同,整個世界似乎失真了。悲痛會在我們周圍投下深遠的陰影。
《安慰之光》第一版出版時[2000年由冠軍(Champion)出版社公司出版],表達悲痛的辭彙還十分有限。社會上一般都鼓勵我們“繼續前進”、“恢復正常”,或者壓抑我們的悲傷。一年後,美國遭遇了一次令人難以想像的恐怖攻擊,帶走了成千上萬的生命。政界人物向全國發表演說,鼓勵美國人努力“恢復正常”。
但突然面對死亡後,所謂“正常”已不復存在。我們需要把悲痛發泄出來,才能重新開始生活。這些政界人物的話的確也是出於好意。當今社會中,大部分人並不知道要怎樣面對親友突然去世、怎樣處理自己的悲痛。當我們突然聽到死神的敲門聲時才發現,世間一切指南和準備事項,都是遠遠不夠的。除非親自體會過悲痛的心情,沒有人能夠真正理解箇中感覺。
根據凱爾在《死亡社會學:死亡對個人產生的影響》中的說法,親友去世帶來的悲痛,是人類最深刻的感情,也是最致命的。在持續3年期間,他們的生活會受到很大影響。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數據,美國國民中,每年約有80萬人喪偶,其中多達16萬人的悲傷已經到了病理性的程度。每年,有超過3.2萬名美國公民自殺放棄生命,各種意外事故造成超過11萬人死亡。死因的列表越來越長。
我們原本信任的基礎已經坍塌,把我們滯留在廢墟之中。沒有人告訴我們應該怎么辦,除了悲傷我們看不見任何東西。社會只是急切地盼著我們快點重振精神、恢復“正常”,沒有時間等待我們慢慢痛苦。例如,大約85%的妻子要比她們的丈夫活得長。傑里米‘里夫金在《時間戰爭》一書中寫道,1927年,一位寡婦的正式哀悼期為3年。23年後,這段時期已經縮短到6個月。1972年,有人建議逝者家屬“在葬禮後一個星期左右,試著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我們不得不限制悲痛的時間。
不曾切身體會過這種事情的人,根本無法理解,親友去世會帶來怎樣一種挑戰。
突然失去孩子、配偶、兄弟姐妹或朋友的人們,如果你問他們,能否應付得了這件事,他們肯定告訴你“不能”,甚至是“快要瘋掉了”。他們有太多太多油然而生的疑問、混亂和無助。完全想像不出自己怎樣做才能勇敢地面對事實,走出悲傷的旅途。然而,恰恰是這些人,他們終究還是正視了不幸,走出悲痛,恢覆信心,重建了自己的生活。
本書講述了我們的故事,以及過去幾十年來其他一些人的故事——人們靠著勇氣和彼此支撐重新振作起來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我們也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我們不再與世隔絕,有很多人和我們一起行走在艱難的痊癒道路上。
在本書的最新版本中,我們為你帶來新的故事、智慧和資料。我們真希望當年我們走在悲傷的旅途上時,能夠擁有這些經驗。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死亡的書,也是一本關於開始的書,失去所愛的人之後的重新開始。我們要學習怎樣鼓起嬰兒學步的勇氣,走路和說話,怎樣不再深陷噩夢,恢覆信心,在緬懷過去的同時創造新生活,並以不同的方式來看待生活。我們比誰都更了解每分鐘的價值,比誰都更了解,今天就把想說的話說出來,是多么重要。
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你保持頭腦清醒,在突然面對親友去世時,幫助你在感隋的迷宮中找到方向。心理分析師和哲學家卡爾·榮格寫道:“當你撞上牆壁時,就像一棵樹一樣深深紮根,直到你能夠從更深的地方清晰地看透牆壁,真正成長。”
布魯克·諾爾
帕梅拉·D.布萊爾博士
2007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