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作物研究所主要從事小麥、油菜、大豆、甘薯、玉米、花生、芝麻等作物的遺傳育種、耕作栽培和品種加工利用等以及農業現代化研究工作,是安徽省和國家小麥、油菜、大豆、玉米、甘薯等作物育種攻關的主要單位,建有“農業部優勢農作物科技創新中心”、“安徽省農作物品質改良重點實驗室”。擁有固定資產988萬元,各類用房3500m2 ,試驗地20多公頃。擁有超低溫冰櫃、超速離心機、PCR儀、電泳儀、凝膠成像儀、人工氣候箱、近紅外穀粒分析儀、蛋白質快速測定儀、氣相色譜儀等大型儀器設備40餘台(套),研究設備和技術手段先進,具有承擔高新技術、套用基礎理論研究等項目的能力。作物研究所在優質油菜、高產小麥和夏大豆育種等領域的研究居全國領先水平。2004年被評為安徽省屬所級農林科研機構科技競爭力百強所;2007年列入安徽省首批“115”產業創新團隊建設單位。作物研究所在安徽全省建立科學試驗、示範基地10多個,總面積達666.67公頃,使科學研究聯繫生產實際,科研成果面向基層,科技開發更有潛力。
據不完全統計,自“六五”起,作物研究所共承擔國家級科技項目204個、省級科技項目239個、院市級科技項目102個、國際合作科技項目20個。先後育成作物新品種80個,其中通過國家審定的品種15個,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的14個。獲院(市)級以上獎勵90項,其中國家級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一、二等獎12項。獲國家技術發明專利(ZL97125803.1)1項,公開專利1項。選育出的各類作物新品種在生產上累計推廣面積666.667萬公頃,創造出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588篇,其中在國家級學報和Sci收集的論文66篇;參與或獨立編寫專著近70部。共接待22個國家65次131人來所考察、講學和科技交流;派出22人88次前往28個國家進行考察訪問、學術交流、技術培訓和攻讀博士學位。
2009年,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強效能建設,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產業發展和服務“三農”等方面均取得新的進展。2009年,作物研究所共承擔國家和省級重要科研項目68項,其中上年接轉4項,新上24項,累計契約經費3727.3萬元,新增契約經費2330萬元,實到經費1270萬元。主持的“矮敗小麥套用的研究”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參加的“矮敗小麥創新與高效育種技術體系建立與套用”獲中國農科院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矮敗小麥在遺傳育種中的套用”獲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江淮區域小麥高產高產工程理論與技術研究”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個新品種通過國家或省品種審(鑒)定,1個新品種獲國家植物新品種保護權。“安徽省主要旱作物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建設任務通過第三年考核。1人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萬人才工程”,1人被評為第二批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為第七批後備人選。波蘭、美國、荷蘭等國12人次前來訪問交流。作物所推薦的波蘭專家(Malgorzata Jedryczka博士獲2009年度國家“友誼獎”。先後派出科技人員11人次赴瑞士、法國、美國、秘魯、以色列等國進行學術交流,研修學習和洽淡合作。主持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會議8次,在省級以上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2篇,其中國家級刊物上發表16篇,參與編寫著作1部,獨立著作1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