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宇糧貿有限公司基本概況
夏集鄉是毛集區水稻主產區,早在80年中後期,就有商販在該地從事大米販運活動。1992年8月,夏集鄉政府在鳳潁公路北邊,老街對面征地33畝,統一規劃,建立了夏集大米市場。1993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整個市場南北長120米,寬50米,街道兩旁為稻米加工廠房和經營門面房,其中加工廠房2500平方米,門面房7500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1800萬元。當年6個加工廠進入市場經營,加工大米1100萬公斤,盈利120萬元,上繳稅金11萬元;從事稻米販運的商販近200人,開業大吉,生意興隆。與此同時,市場外分散的稻米加工廠,由於經營條件差,稻穀收購困難,大米不好銷,特別是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市場內的加工廠採取賒銷辦法收購原料,市場外的加工廠無法辦到,經營狀況差。因此,1994年分散的米廠向市場內集中,加工廠發展到30家,從事稻穀收購和大米運銷的人員達300多人,大小車輛200多輛,年加工大米6600萬公斤,原料收購由本縣擴展到六安、阜陽地區,大米主要銷往北京、湖北、河南、山東等地。1995年加工廠發展到70家,從業人員和車輛都翻一翻。1996年市場得到了迅速發展,大米加工廠達125家,其中5家將原日產18噸的加工設備更換為較先進的日產30噸的設備,銷售收入2.3億元,實現利稅920萬元,原料收購擴大到巢湖、安慶等地,大米銷售範圍擴大到陝西、浙江、福建、四川等地。1997年,大米市場占地面積擴大到145畝,加工廠有150家,加工廠房面積達4500平方米,大多數廠家更新設備,固定資產總額達5100萬元,修建水泥路面21000平米,建成了專用下水道和供電線路,安裝變壓器42台,倉庫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倉容4800萬公斤,交易面積8100平方米,通訊設施從開始的2門電話發展到156門,手機86部,業主們基本人人有傳呼面和行動電話,市場從業人員達2500人,雖受全國性糧食銷售市場疲軟的影響,大米加工銷售量較1996年有所增長,各經營戶仍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洪堂貴年加工銷售大米200多萬公斤,上半年僅向陝西、四川等地就發出49車皮大米(每車皮60噸),獲利10多萬元。 隨著大米市場的發展,不僅原料收購範圍越來越大,銷售市場越來越廣闊,而且帶動了周圍小型米市的發展。
效益情況
宏宇糧貿有限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滾動發展,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促進了農產品增值,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活躍了地方經濟,成為當地經濟的龍頭。1、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宏宇糧貿有限公司成立後,每年需要幾億斤稻穀作原料,而這些年大米銷售市場看好,供不應求。這樣就使稻穀交易由賣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價格上揚,激發了廣大農民種稻的積極性,同時也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和周邊地區農民賣糧難的問題,大多數農民不出門就賣掉了稻子。根據近年來專門從事稻穀收購的農民反映,市場覆蓋區內的稻穀價格一般都比覆蓋區外每斤高少則幾分,多則1-2角錢。依此推算,僅我鄉每年上市的700萬公斤稻穀,就可增收幾百萬元,農民人均增收40元左右。按1996年加工大米16600萬公斤,收購稻穀20580萬公斤計算,農民如果每公斤增收0.1元,總計增收2058萬元,而這筆收入都實實在在的落在了農民的手中。
2、壯大了個體私營經濟。 公司利用規模優勢,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客商,帶來了大量的資金、信息,加速了各經營戶的自我壯大。1992年,大米市場初建時,經營戶只有十幾戶,經營規模小,資本少,對地方經濟影響不大。1997年,全鄉已有註冊稻米加工廠142戶,全為私營企業,資本得到了迅速積累,經營規模迅速擴大,原糧收購的農戶有500多家,常年從外地收購稻穀,轉賣給大米加工廠,每公斤按0.04-0.1元獲利,每天可收入100-200元,年收入2萬元左右。從事稻穀運銷專營或兼營隊伍,圍繞市場發展的個體私營企業,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農村所有制結構得到了調整和完善。
3、最佳化農村種植業結構,加速大米加工機械更新。優質米在大米市場上一直價高好銷,供不應求。使得優質稻穀的收購價格明顯高於一般稻穀,儘管優質稻的產量比一般雜交稻產量略低一些,但最終收益還是優質稻高。以粳稻為例,畝均產量約900公斤,1997年市場價格為0.64/斤,每畝收益為576元;而一般雜交稻如汕優63,平均畝產1000公斤,市場價格為0.50元/斤,則畝收益只有500元,比種優質稻每畝少收益76元,所以廣大農民紛紛種優質稻。每年宏宇糧貿有限公司都與農民簽訂2萬畝優質稻產銷契約,在價格上,優質粳稻按高出當時雜交稻(汕優63)市場價格20%收購,金絲稻按高於35%的價格收購,種植優質稻的農民每畝可增加收入100元以上。這樣就更有力地加快水稻產區最佳化種植結構,提高優質稻種植比重。過去稻米加工機日產量、出米率、整米率都比較低,已經不能適應大米市場發展的需要,迫使各加工廠更換設備。1993年各加工廠進米市時,全部將原來的小米機更換為日加工能力18噸的米機。1996、1997兩年間,又更換為日加工能力30噸的米機,更新20台套,引進先進設備80台套。生產能力翻了好幾倍,從而保持了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4、帶動了第三產業和養殖業的快速發展。 在公司周圍,1995-1998年,商業、飲食服務業經營戶數和從業人員分別為:132家387人,149家449人,167家508人,182家581人,206家619人,396家1150人。6年裡,經營戶數和從業人員逐年遞增;從業人員數遞增率最高時達16%,低時亦有6.5%,平均每年增加經營戶18家,增加從業人員60人。1998年全鄉專門從事稻穀和大米運榆的車輛達600多輛,圍繞市場服務的計程車有60多輛,從事餐飲業的80多家,旅社18家,舞廳6家,檯球場4處,溜冰場1家,增加稅金20餘萬元。大米加工的副產品米糠,為養豬業提供了飼料,帶動了養殖業的發展。我鄉的夏集、路崗兩村建有千頭養豬場,養豬在40頭以上的逾百戶,兩村全年出欄商品豬萬頭以上。
5、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 夏集鄉有農業人口26000多人,耕地36000畝,人均耕地1.38畝。人多地少,勞動力嚴重過剩。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所需的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到1998年,公司有固定從業人員2400多人,其中加工廠員工1000人,從事原料收購和運輸的1000人,從事般運裝卸的400人。加工廠僱傭員工包吃住每月工資400多元,年收入5000元,運銷人員一般年收入萬元左右,裝卸工人年收入亦有萬元左右。再加上從事養豬,編織袋供應等相關行業中的就業人員,共吸納勞動力3000多人,占本鄉農村勞動格力的19.2%。
6、增加了稅源和財政收入。 隨著公司的發展,對國家的貢獻越來越大,上交稅款在當地財政收入中的比重越來越大。1996年,糧貿有限公司給鄉財政增加收入169萬元,成為鄉財政的主要來源,1997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利稅1400萬元,1998年生產大米60萬噸,因受糧食流通渠道的影響,已出現不飽和生產、增長幅度不大,銷售收入5.3億元,實現利稅2120萬元,分別比96年增長119.3%、130.6%、136.4%,公司的長中發展,不僅成為我鄉的經濟龍頭,而且成為我鄉經濟的支柱。
7、加快了農村小城鎮建設步伐。 宏宇糧貿有限公司成立後,改變了加工廠分散在村裡的局面,使得廠進鎮,人離村,同時飲食服務業等都向市場集中,道路、郵電、通訊、電力等建設也隨之加快,整個集鎮擴大了3倍,集鎮人口也由原來的2700人增加到6300人,集鎮的功能日趨完善,逐漸形成了以大米加工為主的工業區和以生活服務為主的商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