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是安徽省政府2010年4月批准籌建的省級工業園。 1.3、2030年鎮區人口為12萬人。 3.3、遠期規劃至2030年,城鎮建設用地851.0公頃,人均106.4平方米。

2010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覆《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是安徽省第一個進入國家層面的區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地理區域規劃圖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地理區域規劃圖
域規劃。2008年初,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安徽省時,要求安徽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不斷加強同兄弟省份的橫向經濟聯合和協作”。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是安徽省政府2010年4月批准籌建的省級工業園。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位於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沿江一帶,在安徽省華陽河農場區域,規劃總面積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地理方點陣圖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地理方點陣圖
50平方公里,有40平方公里是省屬安徽省華陽河農場用地。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既是皖、鄂、贛三省交會點,又是八百里皖江第一園,也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的橋頭堡,南臨長江,北倚黃湖,東靠長江絕島小孤山與環鄱陽湖生態示範區隔江相望,和武漢城市圈北岸牽手。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擁有8公里深水岸線,復興港為5000噸級深水碼頭,年吞吐能力 165 萬噸。特定的區位條件、長江黃金水道和省屬華陽河農場用地,賦予了宿松臨江產業園先天稟賦。宿松臨江產業園陸路交通非常便捷,距宿松縣城47公里,距九江市40公里,距九江外貿碼頭53公里,距安慶外貿碼頭120公里。距合肥、南昌、武漢均為二小時高速車程。合九鐵路、105國道線、滬蓉高速線穿境而過,安九公路可打通至九江和廣濟高速通道。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距離正在建設中的望江長江大橋40公里,通過大橋可接通安景高速直達江南。

指導思想

堅持以新型工業為主、以吸引外資為主的發展方針,著力在完善園區功能、建好起步區、最佳化服務等方 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積極依託港口條件發展大進大出產業,努力培育和不斷壯大以紡織服裝、建築材料為主

省發改委通過宿松臨江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省發改委通過宿松臨江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
體的特色型工業,以機械製造、精細化工為主體的配套型工業,以港口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規劃圖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規劃圖
倉儲物流、原輔材料大市場、綜合服 務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以新材料、新環保、新電子為主體的創新型工業,建成具有地方資源特色的建材產業基地、以出口小商品及機械產品等為主的加工製造基地、以勞動密集型為特色的出口服裝加工基地、以農業資源為依託的農副產品綜合加工基地,不斷增加產業園在安徽臨江地區和昌九工業走廓中的份額,逐步將園區建設成為安徽臨江產業發展軸上的西部龍頭、安徽沿江城市群西部門戶新城。

園區定位

宿松縣與省農墾集團及華陽河農場合作發展會宿松縣與省農墾集團及華陽河農場合作發展會
努力在對外開放、工業經濟、發展外向型經濟和促進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等方面發揮積極的視窗作 用、輻射作用、示範作用和帶動作用。
努力把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建設成為:產業特色明顯、園區功能完善、發展環境優越、經濟社會和諧的創新型園區,並逐步建設成為臨江港口工業新城。

園區功能

宿松縣委書記張小青來華農洽談產業園合作宿松縣委書記張小青來華農洽談產業園合作
區域性的大型精細化工基地、建材基地、小商品基地、服裝基地、食品加工基地;
◆以大進大出、高耗水產業為特徵的現代化園區;
◆安徽臨江產業發展軸的西部龍頭園區;
◆安徽沿江城市群西部門戶;
◆臨江港口工業新城。

發展目標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到2010年,主要實現下列目標:
一是起步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管委會將按照總體規劃要求。開發取得新突破,“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

產業園省測繪專家用GPS衛星定位儀測量放樣產業園省測繪專家用GPS衛星定位儀測量放樣
設,兩縱一橫道路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
二是招商引資取得新進展,累計吸引縣外、場外資金超過10億元人民幣;
三是實現區內年生產總值20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100億元;
四是吸引、建設3-5家年產值超20億元以上的以大進大出、臨港發展為特徵的大型精細化工企業、新型建材企業或農副產品加工企業;
五是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集聚人口能力不斷增強,園區人口達到1萬人。

招商引資

一、宿松縣臨江產業園首期起步區10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外招商。2010年前打通經緯各主幹道路、給排水工程。新建污水處理廠、供熱站、變電站、消防站和通訊設施,新建外貿深水碼頭。結合遠期建設完成近期建設中所需的各類管線工程鋪設或架設。在所修建的道路兩旁種植觀綠化帶,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有了“路標”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有了“路標”
重點進行生態建設。
二、招商方式:採用“BT”方式對外招商投資建設(企業投資建設,政府分期回購)。
三、還款保障措施:可在園區已收儲的土地範圍內,明確相應土地(價值略高於工程款)作為償還建設投資的抵押;此抵押土地的使用權必須通過招拍掛方式取得;若投資方在參與招拍掛時獲得土地使用權,其投資款在按規定完善有關財務手續後可轉作土地價款。若未取得土地使用權則按投資契約約定分期償還工程款。
四、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造價的確定:以2000年全國統一市政工程預算定額安徽省估價表及2003年安徽省市政工程補充定額估價表和相應的取費標準為預算依據,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造價諮詢機構編制預算,按工程投資方承諾的下浮比例予以下浮後作為工程總價款。

安徽省政府批准同意籌建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

2010年4月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籌建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的批覆》皖政

安徽省政府批覆同意籌建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安徽省政府批覆同意籌建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
秘[2010]97號檔案批覆,正式批准籌建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檔案要求,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應建成產業特色鮮明、綜合配套能力較強的產業集聚區,主要發展輕化工、新型建材、倉儲物流等產業。要進一步修改完善產業園總體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明晰產業發展重點。要科學制定園區分期建設規劃,提高土地投資強度,加強集約用地,切實做到規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圖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圖
劃一片、開發一片、收效一片。要加強對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籌建工作的領導,做好產業園建設與有關城鄉規劃的銜接工作,加強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招商引資步伐,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帶動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籌建期間有關政策比照省級開發區執行,籌建工作完成後,報省政府正式批准。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規劃面積按6.08平方公里控制,其中第一期規劃面積為5.6平方公里,有條件拓展區10.29平方公里。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平台。產業園的建成將進一步拉動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力促進復興鎮的發展改革、擴權強鎮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第一期規劃範圍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規劃範圍:同興村全部、華陽河一分場、套口村、王洲村的部分均屬於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規劃區範圍,面積為6.08平方公里。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發展的歷史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位於宿松縣東南五十公里處,長江中下游的北岸,皖、鄂、贛三省結合部,東臨望江縣,北連黃大湖,南濱長江與江西省彭澤縣、湖口兩縣隔江相望,西北與安徽省華陽河、九成兩農場相毗連,西隔十五分鐘的車程就是湖北省黃梅縣小池鎮,復興鎮這裡俗稱“吳頭楚尾”,是一個有著百餘年歷史的商埠重鎮,襟江帶湖,沃野平疇,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是皖西南農村經濟、交通文化中心。

復興鎮概況

復興鎮鎮區與省屬安徽省華陽河農場總場相連,鎮區占地總面積105平方公里,其中鎮區占地1平方公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圖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總體發展規劃圖
里。鎮區現有集體耕地3.3萬畝,現有人口5.7萬人(其中商品糧食人口2338人;離土不離鄉1229人)。
安徽省農墾總公司華陽河農場、省司法廳九城勞改農場、省河道管理局、九江長江海事、市地方海事、市港口局等駐復興鎮的省市單位達10餘家。
復興鎮是八百里皖江上游一個古鎮,被人們譽為“皖西南邊陲一顆明珠”。
國家3A風景區著名佛教文化勝地“小孤山”座落在本鎮。
1983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1984年10月正式成為標準建制鎮。
1998年度復興鎮黨委被命名為“六個好”鄉鎮黨委。
1999年被安徽省政府確定為“中心建制鎮”。
2003年被安徽省政府確定為“重點中心鎮”。
2004年中國歷史出版社將復興鎮收錄編撰在《中國2000名鎮》巨著之中。
長江絕島--小孤山長江絕島--小孤山
2005年度復興鎮黨委被再次命名為“五個好”鄉鎮黨委。
2008年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全國第二批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
2009年6月被安徽省政府確定為擴權強鎮試點鎮。
2010年4月5日安徽省政府研究,以皖政秘[2010]97號檔案批覆同意籌建“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復興鎮境內),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籌建期間有關政策比照省級開發區執行。
2010年12月又被省旅遊局授予“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稱號。
復興鎮現轄7個行政村,3個社區,60個鎮區單位。其中,由區、鎮合管,以鎮為主管理的單位4個;以區為主管理的單位12個。復興鎮鎮黨委下轄46個黨支部,1166名黨員。2005年初外出務工黨員95名。已在黨員流入地較集中廣東省東莞、福建省石獅組建了流動黨支部。
復興鎮總人口5.7萬人,鎮區人口2.0萬人,城鎮化率達35%。鎮域面積8732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233公頃,鎮區面積350公頃,是宿松縣的農業大鎮,其主要農作物有棉花、油菜、芝麻、大豆、玉米、花生、紅薯、馬鈴薯等。該鎮20世紀80年代初就被定為國家優質棉出口基地,因此素有“棉鄉”美譽,生產的“冠球”牌優質棉遠銷海內外。棉花加工、油脂加工是本鎮的支柱產業。
復興鎮域內有江岸線40公里,是長江流域有名的天然避風港和深水港,並有5000噸級深水碼頭及輪渡碼頭;
公路縱橫交錯,上至九江、武漢,下達安慶南京京九鐵路銅九鐵路滬蓉高速、景九景速公路等插肩而過。

歷史背景

宿松縣復興鎮系復興鄉之前身,古屬九江,史稱“潯鎮”,又因清朝“洋人”駐紮,也稱“復洋鎮”。歷史上曾名金家寥、鱘鎮、小孤山鎮、潯陽鎮、潯鎮。
復興舊址在江壩南側,為宿松縣境長江邊緣的古市鎮。《採風冊》載:同治八年,港經大水,泥沙壅塞,舟楫不通,鹹豐同治年間,壩外南向江岸,次第倒塌,鎮與江流僅隔700步遠。復興最早乃為十幾戶人家集居的小漁村,清道光八年(1828年),一場大火災,焚毀了鎮上全部草房,二次重建後,多為磚木結構瓦房。房屋排列較前整齊,後又修建一條街,呈“丁”字形。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偽政權在復興建立“宿松縣政府”。因江岸崩塌,居民數度遷徙,重建集鎮。解放前就是商業繁華之地,店鋪林立、夜市通霄,八大商號,遠近聞名,素有“小香港”之稱。
解放後,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復興鎮舊鎮已淪於江心。
1954年以後於堤內建鎮,即現今“復興鎮”。現今復興鎮黃湖路一帶,各種服務行業雲集,全鎮從事商業、飲食服務的達570餘戶。百貨、醫藥、食品等國家三級批發站應有盡有、商貿流通異常活躍,並多處街道新建了大型商品市場。一批國有二輕企業如輕工機械、棉花加工、紡織、服裝造紙、製藥應運而生,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度輝煌,這些都奠定了復興鎮商貿重鎮的基礎。

交通狀況

復興鎮區:長1600米的復興路,是鎮內的主要街道,1985年鋪設水泥路面。另有6條計1860米長通往居民住宅區的小道,均為水泥路面。
新鋪設復鎮至王洲7.4公里長的水泥路面;黃湖南路長405米、寬9米街心水泥路面,路兩旁3米寬人行道水泥路面,及黃湖北路370米長、3米寬人行道水泥路面;十字街心及孤山西路混凝土路面建築即將完工。
擴寬延伸孤山西路擋土牆627米:安裝懸臂式太陽路燈。
水上運輸:宿松縣復興鎮濱江依湖的區位使水上運輸尤有特色,境內40公里的江岸線建有深水碼頭3座,貨物吞吐量為165萬噸以上,宿松臨江產業園擁有8公里深水岸線,規劃籌建的復興港為5000噸級深水碼頭,海輪大小碼頭有30多個。
長江中游北岸同馬江堤指揮部設立復興鎮。
公路縱橫交錯:安九公路(安慶至九江)橫穿東西,沿江公路橫貫東西,北與105國道、318高速公路相連線,距九江市40公里,距安慶市100公里,上至武漢,下達南京、京九鐵路、銅九鐵路、滬蓉高速、景九景速公路等插肩而過。是安徽省通往湖北省、江西省的要道之一。

基礎設施

復興鎮電視台、文化館、電影院、新華書店俱全,有2所完中、4所國中、16所國小、4家醫院。另外,較完備的供電、通訊設施,較發達的客貨運輸,為復興鎮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4年以後,復興鎮架設了11萬伏高壓輸變電。1985年7月1日鎮區所有單位全部用上高壓電。
為解決鎮區內居民、職工吃水問題,經鎮出面協商,有條件的單位和居民戶,接用安徽省華陽河農場總場自來水廠的自來水;並同時發動居民打機井取用井水。
為解決排水問題,鋪設排水涵管,填平污水坑。

經濟發展

復興鎮棉花、油菜、小麥、大豆、芝麻等交易量大、面廣,有1510多個商業網點遍布全鎮,門市房面積有15萬多平方米。
2007年復興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實現5.1億元,是皖西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復興鎮在安徽省發改委的指導下,完成了《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規劃》,把復興鎮定位為安徽沿江城市群西部門戶新城,把安徽省宿松臨江產業園作為安徽臨江產業發展軸上的西部龍頭來建設,鎮內有省轄安徽省華陽河農場總場、安徽省九城勞改農場、平安聯運、怡豐紡織(原安徽省華陽河紡織廠)、華鑫油脂、潤申棉業、東陽磁材等省市屬及較大企業10餘家。
復興鄉並鎮後,復興鎮黨委、政府認真分析了復興的歷史和現狀,根據城鄉並存,農業比重加大,商貿傳統優勢突出,工業具備一定基礎等特點,確定了“工貿興鎮”發展思路。突出抓了“農業基礎、民營主體、商貿帶動、城鎮突破”四個工作重點,推動了復興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復興鎮黨委、政府充分把握髮展機遇,努力探索適應鎮域經濟發展的管理體制,逐步完善復興鎮的整體功能,不斷擴大開放,招商引資,積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

復興鎮被列為國家發展改革試點鎮

2008年4月國家發改委公布第二批160個《全國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名單,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名列其中,這是安慶市首家被列為國家級發展改革的試點鎮。
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是國家發改委開展的旨在通過小城鎮體制機制創新,在全國打造一批有示範帶頭作用的試點鎮,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2004年8月,國家發改委選擇118個小城鎮率先開展第一批試點。2008年國家發改委又結合深化農村改革和新農村建設,開展第二批試點。在省發改委積極爭取下,安慶市宿松縣復興鎮等全省11個鎮名列其中。據了解,新一輪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包括小城鎮規劃、發展特色經濟、農民工管理和服務、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試點、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多項內容。

復興鎮總體規劃編制(2010年1月20日)

鑒於復興鎮2005年的總體規劃已過規劃時限,隨著形勢的發展,為穩步推進“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和“安徽省擴權強鎮試點鎮”的建設,促進區域協調和產業發展,統籌安排復興鎮鎮域空間和各項用地布局,實現復興鎮社會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對復興鎮鎮域總體規划進行了修編。
(一)規劃期限
總體規劃期限是2009年至2030年,規劃分三個時期,即:
1、近期規劃至2015年;
2、中期規劃至2020年;
3、遠期規劃至2030年。
(二)規劃範圍
復興鎮鎮域規劃範圍與復興鎮的行政管轄範圍一致,總面積87.4平方公里。中心鎮區規劃區控制範圍為“東到占巒村,西抵中棚村,南以同馬大堤為界,北至華陽河農場地界”,控制面積約31.8平方公里。
(三)城鎮發展目標
至規劃期末達到以下主要建設發展目標: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平方米,自來水普及率100%,基本普及燃氣,環保主要項目(大氣、水、聲)質量指標均達國家規定標準。
(四)鎮區建設規劃
城鎮性質和城鎮規模。宿松縣域經濟副中心和沿江區域中心,工貿、港口和旅遊城鎮,皖江城市帶西部門戶新區。
1人口規模:
1.1、2015年鎮區人口為7萬人;
1.2、2020年鎮區人口為9萬人;
1.3、2030年鎮區人口為12萬人。
2、建設用地規模。
2.1、近期規劃至2015年,城鎮建設用地330.0公頃,人均104.8平方米;
2.2、中期規劃至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523.0公頃,人均113.7平方米;
3.3、遠期規劃至2030年,城鎮建設用地851.0公頃,人均106.4平方米。
3、規劃結構和城鎮用地發展方向。規劃城鎮形成“一軸三區一帶”的空間結構。即:沿著安九公路城鎮發展軸。
3.1、以現鎮區向北發展為主,適度兼顧東西方向集中緊湊式發展的中心鎮區。
3.2、沿王家洲碼頭作業區向北發展打造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的臨港開發區。
3.3、向東發展建設小孤山旅遊服務區和濱江生態濕地綠帶。
二、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報告
2008、2009年復興鎮先後被列為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和安徽省擴權強鎮試點鎮,這對復興鎮既是挑戰,更是機遇,今後5年是復興鎮建設皖江重鎮的重要時期,為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確定發展重點和方向,制定復興鎮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實現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規劃期限
復興鎮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2009年為基準年,規劃期為6年,即2010年至2015年,與“十二五”規劃相銜接。
(二)規劃發展目標
經過六年努力,力爭到2015年,把復興鎮建設成為具有較強輻射帶動作用的現代化“工貿型”濱江新城市,成為皖江沿線一流強鎮和拉動安慶市、宿松縣縣域經濟發展的副中心。
1、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到2015年,復興鎮域國內生產總值突破20億元,2010—2015年均增長20.7%;
1.1、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0.85億元,年均增長6.0%;
1.2、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6.0億元,年均增長36.7%,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5.8億元,年均增長40.0%;
1.3、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3.3億元,年均增長11.0%;財政收入達到6350.0萬元,年均增長30.0%。
2、特色園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完善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省級開發區)內部道路網路,建設電力、水利重大工程,形成較為完善的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體系。實現入駐20-28家億元以上的企業。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的發展重點和方向是:化工業、新型建材業、商貿物流業、機械(船舶)製造業、農副產品加工業、旅遊業。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區工業產值達到35億元。
3、鎮域規模不斷擴大。
建成復興鎮區域面積(含安徽宿松臨江臨江產業園其中一部分)達到10.5平方公里左右,復興鎮鎮區人口達到7萬人以上。
道路、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建成較為完善的供電、供水、道路、通訊、廣播電視、綠化、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
4、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
把招商引資作為復興鎮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確招商引資的思路和重點,編制產業發展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目錄,力爭每年引進1-2個較大規模項目,形成帶動力;3-4個產業配套項目,壯大產業規模,推進產業集聚發展。
到2015年,引進省內外資金50億元。
5、民生工程得到加強。
以改善民生為目標,加強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使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指標居全縣領先水平,人民民眾科技文化素質和民主法制意識不斷增強,鄉風文明,社會和諧。
復興鎮鎮域各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和失業保險覆蓋面均達到95%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全部農村人口。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達到55%以上。
6、人民生活顯著提高。
到2015年,復興鎮城鎮職工年收入及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2500元及10000元,2010—2015年年均增長達到12.8%和11.3%,與全省百強鎮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明顯縮小,城鄉居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較大改善。
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85%,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55%,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垃圾無害化處理達到85%。

獻歡迎詞

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熱烈歡迎世界所有的企業家、商人關注蒞臨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忠心感謝大家獻言獻策,共同參與投資興業,共同快速促進安徽宿松臨江產業園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