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亞·曼特尼亞

安德烈亞·曼特尼亞

義大利帕多瓦派文藝復興畫家。北部義大利重要的人文主義者。熱衷於描繪古羅馬的建築和雕像,並從古代的歷史神話和文學中汲取創作的養料。其作品的古典主義特色對後世藝術家產生了極大影響。在壁畫領域創造了用透視法控制總體的空間幻境,開創了延續三個多世紀的天頂畫裝飾畫風。

基本信息

《聖母升天》(安德烈亞·曼特尼亞)《聖母升天》(安德烈亞·曼特尼亞)
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義大利畫家。 1459 年他在帕度亞的伊雷米塔尼教堂裏的歐維塔尼禮拜堂完成了一組濕壁畫,即《聖母升天》(Assumption)及《聖克瑞斯多弗的殉教》(martyrdom of S. Christopher)。此畫反映曼特尼亞的獨特畫風:反映古代事物。這一直是他在形式上和精神上的最高追求。同時他純熟地掌握了透視法,將視點放低以加強主題的氣氛和人物。瓦薩利(Vasari)曾評論:“曼特尼亞一直認為,好的古代雕塑品是如此完美,自然界的東西是無法達到此境地的‧‧‧,他作品的線條是那麼鋒利,似乎比較接近石頭雕像,而不像人類肉體的線條。”
《婚禮堂》(安德烈亞·曼特尼亞)《婚禮堂》(安德烈亞·曼特尼亞)
1460 年,他移居曼多,擔任宮廷畫家。他在那裡的城堡畫了一套《婚禮堂》(Camera degli Sposi)壁畫,以紀念貢薩格(Gonzaga)家族。畫在牆壁上的諸多人像,看起來儼然是室內空間的延續,同時,在天花板上畫了一座陽台,陽台上的人則在廣闊的天空之下俯視室內。這是文藝復興時代第一個完全有“仰角透視”(Sotto in Su)的幻覺裝飾畫。這種構想在拉斐爾(Raphael)和科雷吉歐(Correggio)之前沒有人加以探討,直到巴洛克時代始得充分發展。
《婚禮堂》(安德烈亞·曼特尼亞)局部《婚禮堂》(安德烈亞·曼特尼亞)局部
15世紀義大利的美術,因各個城市的經濟與政治形勢不同,形成了以各個城市為中心派別,除了中心城市佛羅倫斯集中了最多的藝術家之外,其他城市的畫家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如以中部義大利安布利亞地區為主的安布利亞畫派,以北部義大利帕多瓦城為中心的帕多瓦畫派,還有以羅馬、米蘭、威尼斯等城市為中心的各該地區的風格與流派,都有各自的長處與特點。畫家曼特尼亞是帕多瓦畫派的傑出代表,他的特點是,人物形象帶有一種古典雕刻般的輪廓,體積感很強,而且喜歡錶現英雄般的人物氣概,作品令人肅然起敬。這是因為他自小嚮往古希臘羅馬時代的藝術造型,善於從紀念碑式的人物上作更多的思考的緣故。
曼特尼亞在帕多瓦畫了許多著名的壁畫。如1454年起,為帕多瓦的愛列米塔尼教堂內的奧維泰里小禮拜堂所作的壁畫,前後工作了5年,獲得了很大的社會聲譽(可惜這些壁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被英美軍隊用大炮轟毀了);1474年,為曼都亞的杜卡列宮廷而作的卡梅爾·德列·斯波齊壁畫等等。
《聖塞巴斯提安》(安德烈亞·曼特尼亞)《聖塞巴斯提安》(安德烈亞·曼特尼亞)
曼特尼亞是一位多產的教堂壁畫家,他的壁畫反映了15世紀下半葉北部畫派的典型風格。《聖塞巴斯提安》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傑作之一。聖塞巴斯提安是聖經傳說中一位羅馬的殉道者,他曾在羅馬的軍隊中傳道,後被反對基督教的羅馬皇帝逮捕,並命令用亂箭把他射死。在公元5世紀前,基督教未被允許公開活動的時日裡,羅馬的統治者對待基督徒的屠殺是十分殘酷的。在羅馬走向全面崩潰的前夕,為這種宗教而死去的殉道者決不止聖塞巴斯提安一人,歷史上這種滅教行動也屢見不鮮,所以聖塞巴斯提安被作為宗教傳說中的聖徒,是不難理解的。15世紀時教會也多次利用這一題材,藝術家藉助這個人物,來表彰為人民的權利而捐軀的犧牲者,而曼特尼亞較早地作了這一嘗試。
這裡的殉道者被綁在一根象徵羅馬凱鏇門的柱子前,人已被亂箭射死,其中一枝箭從殉道者的下頦射出前額,表明亂箭是從四面八方射來的。後面的柱式是科林斯式,似乎說明背景的建築已近於羅馬5世紀前的公共建築物。畫家想通過這些細節表明一個真實的歷史環境,但由於受到透視原理的局限,畫面背景與人物並不顯得協調。如果把這幅畫看成是揭露古代暴政的歷史題材,倒也許能使我們對曼特尼亞的藝術有更多的崇敬。當時這種畫除了以壁畫形式表現外,還有繪製在木板上的,這一幅畫就是木板畫,它作於1455至1460年間。 曼特尼亞,原是義大利著名考古學家斯克瓦爾古涅的養子,在這位學者的影響下,畫家對於歷史與古代文物自小就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人文主義藝術家的才智的又一重要方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