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文廟

安岳文廟,位於龍泉山麓,坐南朝北,四進布局是安岳縣紫竹公園的重要古建築群。嘉慶九年由縣令劉有儀倡導更改舊制,建大成殿、崇聖祠、東西兩廡、戟門、欞星門、墨橋、鄉賢名宦忠義節孝祠,萬仞宮牆等,整個占地約七千平方米,規模宏大,布局舒展、大方。大成殿為單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築,高十五米,寬二十米,深十五米,搬鰲墜脊,飛檐挑角,顯得十分威嚴壯觀。現屋頂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維修時改建。禮鍾樂鼓二樓於大殿左右兩側,鐘鼓樓分別立有康熙、乾隆御製仕子碑二通。整個建築陪襯適度,布局得體,具有典型明代古建築特色。殿內現有欽頌“萬世師表”、“聖集大成”、“德齊幬戴”、“聖神天縱”、“聖協時中”、“斯文在茲”木雕匾額六塊。殿內原設至聖先師孔子及其弟子神位已毀。東西兩廊和其它附屬建築尚保存完好。 民國時,文廟曾被軍閥部隊占用,後為安岳縣簡易師範學校校址。解放後曾作糧倉。1977年將崇聖祠拆走,戟門外兩碑亭和三洞拱橋改建為燈光球場,萬仞宮牆、蔚起人文石坊、欞星門、泮池猶在,文廟的主體建築雖然多次維修,但其基本格局仍保存完好,是全省少數幾個工藝精湛、氣勢巍峨的明代古建築群。

歷史記載

在四川省岳陽鎮岳陽河旁的紫竹公園,有一座偉壯觀的古木質構建築——安岳文廟,有“先賢”石像50餘尊,殘存古碑10餘塊,安置於後殿兩庭。


安岳文廟始建何時?據清道光《安岳縣誌》記載,明宣德八年(1433)主簿王祥重修大成殿於學宮附近(即今址)。唐代學宮在岳山下。北宋徙建於龍白冊麓。明末兵焚後,學宮房舍盡毀,惟大成殿尚存,清康熙三十四年曾進行修補。康熙三十六年增修兩廡、戟門與左右廊。康熙四十三年移崇聖祠於大成殿後,修整兩廡齋舍。嘉慶九年(1804)邑令劉有儀主持重建大成殿(正殿)、崇聖祠(後殿)、東西兩廡、戟門、欞星門及兩側聖域賢關、(禮)釧、樂鼓樓、露台崇階、丹墀通道、泮池圜、萬仞宮牆。鄉賢名宦忠義節孝祠、周圍宮牆。整個文廟占地7000平方米,宏偉壯觀,盛極一時。現文廟大成殿樑上和鐘鼓樓兩旁均留有劉有儀的重建碑記。

建築情況

整個安陽文廟建築,層次分明,布局嚴謹而協調。從“萬仞宮牆”開始,入內為一寬闊的月池,月池兩旁配立碑亭,亭邊矗立兩塊“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石碑。“萬仞”這話,出自孔子的學生子貢所說:“夫子之牆數仞(古代以八為一仞),不得其門而入……”其意是頌揚孔的學識博大精深,高似萬丈牆垣。安岳這“萬仞宮牆”的“萬”字為啥少一點呢?據說,只有地出了狀元才有資格把那一點添上,並拆除“萬仞宮牆”,恢復有點的“萬仞宮牆”。
沿月池入內有“欞(靈)星門”。靈星傳說是天上的文星,以此門象徵人才輩出,左右並立兩坊,左名“賢關”右名“聖域”,意指此地聖賢來往講禮義的地方。“欞星門”,內是內月池,又叫泮池,泮池正中有座3洞石拱橋,又叫無河三洞橋,橋和池的周圍均有石欄,並有龍騰魚跳、山海波濤等石刻浮雕。這是為考中秀才以上的人在此飲酒吟歡之處。
再沿橋而上是大成門。又叫戟門(現文化館大門)。所謂戟門,凡是文武官員到此必須放下武器。戟門1排5間房舍,右房供奉“節教鄉賢”的牌位,右房供奉“忠義名宦”的牌位。戟門平時不開放,除非是祭孔大典和大官、舉人、進士來臨。平時的人都從左右兩旁的小門進出。戟門裡面是一個寬敞的院落,兩邊東西(現文化館展覽室和工作室)分別立148個先賢、先儒的神位。通過院落,中間是一個兩層石欄環境的高台,高台的正面是文廟的主殿即大成殿。
大成殿是一座宏偉綺麗的古建築,四周用條石奠基圍護,高20餘米,寬25米,深15米,全系柏木巨柱逗結構,正梁繪二龍搶寶,屋頂全用古制筒瓦鋪蓋,正中主脊雕塑群龍戲珠,四角鰲脊裝塑各種珍禽奇獸及人物圖像,巍峨壯麗,氣象不凡。兩側各有角樓一座,左吊鐵鐘,右架皮鼓,名叫鍾、鼓樓。舉行祭孔盛典時,在此鳴鐘、擊鼓,吹奏音樂歌舞。正殿正中立“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文宣王之神位”四配顏子、子恩、曾子、孟子和十二先哲神位。正殿還是有康熙、乾隆時的匾額“萬世師表”、“與天地參”等。正殿後面是祭祀孔子、孟子父輩的崇聖祠,其建築規模稍次。
安岳文廟在民國時期被軍閥部隊占用。解放前為安岳縣簡易師範學校校址。解放後曾作食倉。人民政府為了保護文物古蹟,1951年將文化館遷駐文廟,以後常加維修,力求保持原貌。“文革”時,無河三洞橋被毀作球場;後殿被人強行拆走。但是文廟的主體建築——大成殿和其它遺蹟至今保護完好。文廟是我縣古建築精華,它顯示了我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