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安山原名馬鞍山。坐落於丘陵崗地南約200米處 ,因石山形似馬鞍而得名。晚清時期屬縣南鄉轄依仁、湘東兩里。民國時間為馬鞍山、馬法鄉。1949年6月縣沒第六區(馬鞍山)人民政府,轄新窯、馬法兩鄉。1951年為第三區,轄7個鄉。1952年縣沒山坡指導組轄安山鄉。1958年縣屬東風人民公社轄安山管理區。1961年為山坡區轄安山公社。1973年為縣轄安山公社。1983年為安山鄉,1986年撤鄉建鎮為安山鎮。
2011年1月7日,省民政廳以鄂民政發[2011]4號《省民政廳關於武漢市江夏區撤銷安山鎮的批覆》同意撤銷江夏區安山鎮。1月28日,市民政局以武民政[2011]14號《市民政局關於撤銷江夏區安山鎮設立江夏區安山街道辦事處的批覆》同意設立安山街道辦事處,駐地為馬安路36號。
地理環境
轄境屬丘陵地區,中間高,四周低。境內嶺崗縱橫交錯,連綿起伏,南北兩面靠湖,地表徑流從高坡流向壠田,匯集於涉湖與魯湖。107國道縱貫全鎮南北10公里,馬法公路連通全鎮西部,京珠高速公路橫穿全鎮13.8公里,並設有進出口,國道與區、鎮、村三級公路互成網路。
轄境地處長江中游南岸,屬中亞熱帶過度地區,其特點是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夏多雨,秋冬乾冷。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年無霜期253----262天,年日照時數1954小時左右。
行政區劃
下轄:安山社區、英雄村、紅燈村、安山村、八一村、勝利村、馬安村、青春村、余咀村、茅嶺村、山巷村、普安村、涉湖村、合心村、茶園村、燈塔村、上馬場村、新窯村、株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