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安國寺創建於唐貞觀十一年(即公元637年),原名安吉寺,已有一千二百餘年的歷史。古剎依山傍谷,古柏蓊鬱。溶身於群山環抱之中,前臨深谷,背依絕壁,石峰聳立,怪石嶙峋,鐘乳石下泉水淙淙,石室、水簾洞空懸在峭壁之中。每當明月高懸,“更深夜靜人不寢”之時,“左耳細細清泉響,右耳聲聲柏濤喧”目睹耳聞此景,不禁使人心曠神怡,無愧石州避暑觀景之勝地。更為神奇的是,生長在絕壁石縫之中挺拔俊秀,青翠依然的怪柏,它們千姿百態,婀娜多彩,有的似楚楚動人的唐代秀女,有的象騰空而躍的巨龍,給人以巧奪天工無服飾,天然美景一現成之感,再加上那滿山野草閒花的點綴,百鳥翩翩,鳴聲婉轉,整個山寺如同一幅橫空出世的山水畫卷,璀璨奪目。總之該區域文物薈萃,岩壑清幽,山雖不高則靈,水雖不深則清,氣候清爽,幽雅絕俗,游者於此,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置身於安國寺森林公園,舉目眺望,前臨狹谷,背依絕壁,烏儼山麓群山環抱,左右層巒疊嶂,柏濤陣陣,清泉汨汨。周數里蒼松翠柏,婀娜多姿,鬱鬱蔥蔥掩映得千年古剎,幽雅寧靜,古老深遠,整個山寺盪洋於碧波綠浪之中,使之氣候清爽,景致旖旎,真乃石州避暑,修身之勝地。
安國寺森林公園不僅有著優美的森林、自然景觀,還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是一處以森林自然景觀為主,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森林公園。
安國寺森林公園東距太原200公里,南距西安710公里,西距銀川560公里,位於陝西、內蒙、寧夏與我省的交通樞紐上,地理位置優越。
經過多年科學規劃、保護和合理開發,安國寺森林公園現已成為人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森林景觀
莽龍柏
古樹名木是森林公園中最珍貴的、也是最別具一格的景觀。四周梁峁之巔,溝窪石縫之中、懸崖峭壁之上,深壑峽谷之間,古柏聳立,鬱鬱蔥蔥。猶如盤鏇巨莽,冠似叱吒飛龍,態之奇、形之怪,棵棵如同巨莽頂飛龍,造型罕見,龍躍騰飛,莽欲矗立,氣宇非凡,有驚天偉地之氣概真可謂莽龍翠柏傲霜雪,巍峨挺立古剎間。故而寺周古柏取名莽龍柏。
唐女迎客
(又名唐女髮髻)
沿舊公路穿過觀音閣,路兩旁便可看到有20餘株柏樹,造型獨特,樹冠狹窄,並具曲線型,酷似唐代淑女的髮髻,樹直且略向路內傾斜,仿佛是身著唐代服飾艷麗的宮女,婷婷玉立在山門兩側。她們身態各異,端莊大方,如若凝神注視,似乎能從她們形態和神情中看到隱藏在她們心中的喜悅。她們那種含情脈脈的姿態,像似喜迎乘客,又像似真誠別友。故而得名唐女迎客(或唐女髮髻)。
綠海斑斕
駐足於古剎銅塔樓前,遠望前方古樹參天,蔥蘢蒼翠。翠綠的松柏與少量的白皮松相交成蔭。翠葉欲滴,銀枝閃爍。樹海綠波隨風蕩漾,聚散有致的白皮松,就像遊蕩在湖海中的畫舫,隨波濤起伏時隱時現,又像是茫茫綠幕中璀璨斑斕的珍珠,旖旎多彩,景色迷人。
龍鳳嬉戲
順舊路經杜家山村迂迴曲折向古剎盤行,途經石腳樓停足。仰觀西南山巒,森林茂密,錯落有致,其樹形千姿百態,蔚為壯觀。有若騰空而躍的蛟龍,有若展翅翱翔的丹風,有若龍鳳嬉戲游激水,有若龍鳳溫情臥巔石。總之,有臥、有伏、有升、有降,此景此畫仿佛都是以龍風構成的,使人觀後不禁拍手叫絕。
迎客柏
位於寺廟西50米處的山坡上,有二株柏樹,枝葉茂盛,造型奇特,並正對通往安國寺的道路上,遊人從此經過仿佛有二柏相迎之感,故而得名迎客柏。
雛雞覓食
在杜家村的山樑上,有兩株柳樹一大一小,兩樹冠幾乎緊貼在一起。涉足琉璃塔或石牌樓時,向那兩株柳樹眺望,大些的樹冠是雞身,樹幹為兩腿,小些的樹冠是雞頭,樹幹為嘴。在小樹樹冠的空隙處是雞眼睛。由此觀之,酷像活潑可愛的小雞在田野內覓食一般。該景形象生動,故而得名。
野墅護衛柏
位於石室東別墅室頂之上,一左一右兩株高大翠柏,盤根外露,植根於石縫之中,寒來暑往青翠依然,故而得名,
伉儷三姿
位於石牌樓西側山頂間,有兩株翠柏相距數米,樹冠狹窄樹身修長,酷像一對戀人,其形態變化多端。在不同三種角度觀望,能產生三種不同形態效果,故而得名伉儷三姿(即一姿為:夫妻對拜,二姿為:洞房遮蓋,三姿為:夫妻對吻。
夫妻對拜(第一姿):距石牌樓東側20米處,向那兩株柏樹望去,只見兩樹遙遙相對,樹冠向內彎曲,仿佛是一對含情脈脈新婚對拜的親人。
洞房遮蓋(第二姿):距石牌樓東150米處,此地觀那兩株神秘的柏樹,卻產生了奇特變化。這時柏樹變的一高一低,高的那株像似站著,並有兩枝伸向低的那株頂部,低的那株像似坐著,頂部樹冠稍寬大,像似新婚的遮蓋布。整個形象為:進入洞房後的新廊正掀新娘的遮蓋布一樣。看上去新郎心喜宛狂,新娘羞羞達達。
夫妻對吻(第三姿):涉足石牌樓前觀望,那兩株柏樹,兩冠下部緊貼,樹幹均向內彎曲,此情此景,宛如掀去遮蓋後,新廊和新娘熱烈甜密的對吻,惟妙惟肖,楚楚動人。
自然景觀
烏儼山麓
烏儼山,峰迴路轉,層巒聳翠、乾岩競秀、萬壑爭流,她融匯了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黃山的神奇和武夷山的秀美。海拔1300米,南北走向,山勢像斗狀,居萬山之中,環抱而峙。青山削翠,碧岫堆雲。兩崖如虎踞龍盤,朝看雲封山頂,暮觀日掛林梢。絕壁矗矗,怪石嶙峋,峽谷深幽,泉水汨汨。每逢陰雨天時,山間谷內雲霧繚繞,仿佛爐中裊裊香菸。從綠海中升起,極富詩意,使人游目聘懷,心曠神怡,大有親臨仙境之感。
峭壁凌空
烏儼山的雄偉險峻,無疑是與它那怪石巍峨分不開的。從入山門首先進入人們眼帘的就是石骨棱峭,參差叢出的峭壁。沿峭壁經古剎後步入萊公別墅。頓覺頑石陡矗,天地狹窄。正如石室石刻中所云:“有赤而黃者,有紫而黑者,有麒麟虎豹,有如蛟龍丹鳳。每有石縫則生翠柏蒼松,每有石竇則巢珍禽奇獸,每有絲痕線道.則長石發。從太古以來自然渾成?實天地之精英所融結而出.山川之靈秀所薈萃而生,雷霆不能震崩,霜雪不能剝蝕,幾立若牆壁,排列若屏風,縱有五丁之力,豈能擘此鴻蒙手?”舉首仰望,只見三面峭壁聳立,高插雲天,絕壁腰間殿玉樓台,建築奇特、地勢險要,仿佛空中樓閣,給險要的地形,又增添了一份懸念,遊人至此如醉如痴,引人入勝。
瞑雲谷
位於峭壁凌空的正前方,該谷夏季幽靜涼爽,其深十餘丈,彎曲沿伸數華里。峽谷兩側是怪石嶙峋的絕壁或陡坡,雖然地勢險峻,但盤根外露的怪柏卻依然婷婷玉立,鬱鬱蔥蔥。山澗幽谷中泉水潺潺,像銀蛇似地蜿蜒流淌。水霧升騰,流泉碰在石上,銀波翻濺,淙淙作響。百鳥翩翩起舞,山花爭奇鬥豔。整個峽谷宛如山水畫卷一般,真可為妙景天成,美不勝收。遊人至此,無不讚揚其景。
水簾洞
位於萊公別墅的絕壁半腰間,此地是天然形成的絕壁內陷,洞穴呈敞開狀其上是千仞絕壁,底下像是寬大的平台,沿上壁有20平米左右的鐘乳石,造型古怪,或晶瑩剔透,或紅艷如燭,或白瑕若玉,或瓊漿欲滴。鍾垂乳掛,宛如群佛到置一般,栩栩如生。傳說古時絕壁上有飛瀑直瀉而下,洶湧奔騰,聲若雷鳴,色若碧浪。屋舍全避於石岩之中,人站在門前窗外,仿佛身居《西遊記》的“水簾洞”之中,今雖不見瀑布景致,但鐘乳石下常年泉水流淌,飛珠濺玉。該泉飲之甘洌甜美,沁人心脾。
聽月泉
位於古剎西南不遠處的石崖下,有相當數量的鐘乳石組成的泉源,長10餘米,細流遍布其上,欲斷不能,欲滴不盡。有的似玉珠滴滴均勻,晌聲清脆悅耳.有的像銀線連綿不斷,音回妙轉使人愜意。其下是開闊綠絨茵茵的碧潭,潭內碧綠清流,青娃游魚出入其間。當泉水還在碧潭上時,流水緩緩潺潺。時而加快,匯聚一起,流水成股。銀龍翻浪,轉曲飛流,懸墜於峽谷內。在艷陽普照下,五顏六色,景致秀麗,其聲更為明快爽朗,使人開心歡暢,每逢夜靜人閒時,靜坐聽月泉下,真可謂舉杯對皓月,耳聞聽月泉,棲息神仙境,灑酒祭青天。暢飲瓊漿,耳聽美樂,仿佛有身臨仙境之感。此泉不但是該公園的命脈,也是當地人民的命脈,它不僅能灌溉田野為民食用,而且它還能消災、防旱、醫治百病。
幽靜處
從古剎後沿石崖向前行,至萊公別墅的途中,在豎立的峭壁下有一洞穴,洞口敞開,口大內小,洞內可同時容數人就坐,洞高2米左右。下面是小路和不寬的田野,田野下便是幽靜神奇的瞑雲谷。此洞寧靜、涼爽,是遊人夏季避暑,對弈、讀書的好地方。
驢馱轎
在萊公別墅絕壁頂峰背後的山峰上,有一實石山峰,其造型就像一個彪悍的驢馱著花轎一般,它長數十米,高十餘米,天然雕飾,蔚為壯觀。每當雲海升騰在群山峻岭間時,站在絕壁頂峰向西眺望,那頭彪悍的驢馱著迎親的花轎,騰雲架霧,像似從天堂來人間迎親一般,惟妙惟肖。再加上絕壁頂峰環境清幽,鳥語花香,因此,具有神奇般的景觀效果。
峽谷游龍
暝雲谷深而險,長而曲。峽谷兩側翠柏蓊鬱,野花爭艷,百鳥齊鳴,谷底清泉見底,在怪石之上,在茵草之間,曲直彎轉,潺潺流淌.宛如銀色游龍。口吐銀鏈.悠然自得地在峽谷中暢遊。故而得名。
逸莽
距寺廟西20多米處的石壁間,有一天然石,形如巨莽,破土而出。口微張,信子涌涌,像似消遙自在玩世不恭的頑莽,戲嘻徜徉於怪石嶙峋的堅石中,故而得名逸莽。
雙蛙跳谷
位於萊公別墅內西側,懸崖絕壁之上,灌草叢中有兩塊岩石,一前一後,其造型酷似跳峽谷的青娃,故而得名。
旖旎獨居
位於萊公別墅西角,該處地勢險峻上為千仞峭壁,下為數丈深淵。涉足於此,極目環視,別墅懸空,長廊掛壁,真有北登恆山,置身於懸空寺之感。俯身諦視,翠柏蔥蘢,亭坊井然,護欄蜿蜒,幽谷藏涓。既給人於驚險,又使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故而得名。
人文景觀
佛殿
位於安國寺的中軸線上,殿宇軒昂佛像輝煌。該殿五間七檁,磚木結構,雙抄雙昂斗拱。內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五彩泥塑三尊,和造型奇特的十八羅漢五彩泥塑,以及描繪釋迦牟尼出家經過的壁畫六十八幅。色彩明快,形象生動,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銅塔樓
位於安國寺的中軸線,與佛殿相對,該樓上層為銅塔安放之處,下層為通往佛殿的正門。相傳唐代宗時,該寺曾為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代宗曾於佛牙二枚賜予昌化公主,昌化公主便造鑄銅塔貯之。當地至今還流傳有當年昌化公主迎佛牙的故事。今日遊人每當登上此樓,遠可眺望縹渺的彩雲,郁蔥的峰巒;近可觀賞清端翠柏和綠海斑斕兩大景觀。
十王殿
在佛殿左側,與佛殿右側的僧舍對稱。站在佛殿前方視之,給人以布局合理協調,有眾星拜月之感。
鼓樓鐘樓
位於佛殿前銅塔樓兩側,兩樓雖不高,但構思嚴密,遙遙相對。 這樣就形成了以佛殿為主體,至銅塔樓為主軸線的格局,加強裝點了廟宇形制。是遊人小憩,縱觀山色的最佳方位。涉足其上,不免給人以暮鼓晨鐘,梵音在耳的趣意。此外,鐘樓下設暗室三間,窗開於石壩崖畔,在此向下俯視,峽谷清幽,鳥語花香,景色嬌艷妖嬈十分迷人,有置身於世外桃源之感。
清靜處
位於鐘樓東小院,此院狹窄、寧靜,一座樓閣像一座屏風首先遮住了人們的視線,仿佛有古代園林藝術的障景作用,全樓長13米左右,單孔入深7.5米,分上下兩層,樓下是於清端公祠堂,樓上是關帝閣,左側是圍牆,下為峽谷。在關帝閣內有五彩壁畫十八幅, 中堂畫六幅,有大小景筒數個,抬頭可仰望山色,低頭可俯視峽谷,山泉涓涓,柏濤陣陣。既可雅興觀壁畫,又可修身養精神。樓下於清端公祠堂,歷代為方丈、主持所居住,因此頗為清靜,富有雅趣。
古剎禪院
位於祠堂庭院右側,有一房門,門上有石匾“古剎禪院”是康熙庚子夏五月吉旦郡人於題並書,字跡蒼勁有力,落落大方。沿狹窄的庭院入古剎禪院,頓覺天地豁然開朗,庭院寬大。其構思巧妙,體現了古典庭園“欲楊先柳”的造景手法,予人一種暢朗舒懷之感。院內樓宇相連,樓樓玲瓏奇巧原有萬佛樓、讀書樓、觀音樓、洞賓樓等,呈環狀,堂皇富麗,清雅靜寂。遺憾的是現僅存讀書樓和洞賓樓兩處。
讀書樓:
為二層磚木結構建築,雖然規模不大,但其玲瓏瑰秀。匾上提字為大學士宋典親筆,清初兩江總督于成龍,少壯時曾就讀寺中,故而得名“讀書樓”。據《於清端公讀書樓記》記載“石州郭西,山行二十里,唐跡安吉寺,後名安國寺者,其東偏有樓,為於清端公讀書所。公未顯時,常避喧莆寺,日披聖賢典籍”。“公後登仁版,以荒繳罷邑,歷官兩江制府,皆力行讀書,志無懈失,二十餘年,端礪頹俗,清布遐風,卓然為一代名臣”。因此可見,于成龍一生不但勤奮好學,而且為官廉正,清操苦節,深得民心。他去世出殯那天,各界數萬人,步行二十里,哭聲震天,竟使江濤不聞!使康熙帝感慨萬分,“朕博採輿論,鹹稱于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龍真百姓之父母,朕之股肱之臣”並親筆撰寫碑文,謚“清端”,加太子太保。因而使讀書樓名揚天下,無怪乎多少年來,那些仕宦達官,顯類名流,墨客騷人多雲集於此。或游山觀景,吟詩唱和;或炎夏避伏,借居研讀,真乃是“山寺客常滿,老衲難顧及。”
洞賓樓:
位於讀書樓前右側,該樓雖小,但修建得飛檐雕欄,秀楣畫棟,格外輝煌,樓上壁畫雖然大多已毀,但所剩之處色澤淡雅,造型渾厚,人物描繪的體態輕盈,古樸端莊,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藝術價值。
觀音閣
位於安國寺西南80米處,是通往古剎的必經之地。當遊人蜿蜒盤行進入核心區時,首先映入遊人眼帘的便是該閣。其地理位置優越,環境甚好,是觀景、小憩的奸地方。
石牌樓
是安國寺的門戶。該樓建於唐代,是離石縣現存兩處牌樓中之典雅之作,集柱、聯、獅、鼓、墩等石藝術於一體,造型秀雅,樸實逼真。為唐代石刻藝術的佳作,也是研究唐代石刻藝術的精品。
石室
位於萊公別墅半腰間,石室純屬人工鑿成,為清端公子於廷翼築。在岩石上鑿有石階通道,長1.66米,寬不及1米,有石台階十節,上面又鑿成石室,高2.4米,寬3.37米,深6.13米。又鑿通石壁為石窗,窗高1.1米,寬1.2米,石室內有於 所書不知何人所刻的“龍虎”、“山林”,“野趣”六個大字。四周還布有石貼18塊,上鐫著道光年間永寧州知州王繼賢親筆書寫的“山寺石室文”字跡雋永,剛勁有力,被後人譽之為“翰公之字好丰姿,點點精神畫畫奇,映水真如鴻戲誨,教人誰不喚羲之。”天窗正對螟雲谷,依窗遠望,遠視中陽縣城,近觀寺周美景,南川風光,一覽無餘,其設計之精,石刻之美,無不令後人叫絕。據說當年開鑿石室時,代價為斗石斗幣。這一石室,仿佛是鑲嵌在萊公別墅上的一棵明珠,光彩照人、引人入勝。它以設計之妙,雕刻建築之精,實屬罕見。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也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跡斑斑。
石刻藝術
安國寺現有各種碑、帖、石雕、經幢等30餘件,是縣內保存石刻文物最豐富的地方。著名之作有:道光年間,永寧州知州王繼賢親筆撰寫的《山寺石室文》石刻十八方,共1330個字。道光鹿華名士唐家實謹跋:“此文意則神奇奧衍,語則斑駁陸離,而用筆過縱橫排宕,逼近蘇韓”。其石刻楷書之工整,為上乘書法之作。可惜毀於“文革”,今僅存數塊石文。關帝閣的《佛說消災吉祥陀羅尼經》刻於明樂二十年(1422年),六百餘字,是本縣現存唯一的石刻經文,還有全縣最大的碑貼《重修安國寺碑記》鐫石於清雍下四年(1726年),面積為26784平方厘米。以及石室內于成龍之子於延翼所書的“龍虎”、“山林”、“野趣”等石刻大字,筆力遒勁,氣宇非凡,堪稱石刻藝術之精華。石刻不僅是藝術寫照,它還可杜詩疏,撰文稿,闡發感情。
琉璃塔
該塔位於安國寺左側的山樑上,滿山綠草如茵,百花爭妍,嬌艷妖嬈,分外迷人。琉璃塔置身其間,顯得格外耀眼。塔雖不高,但造型清秀質樸,渾厚威嚴,具有聳入雲霄高塔的那種擎天崛地的氣概。駐足該塔下,騁望佛國避暑區全貌盡收眼底,朝觀日出雲霞煙飛,縱觀黃土高原,嵯岈萬態,瞰看林海碧波,溝壑迤邐。暝雲谷內淡霧籠罩腰間,泉水清澈晶瑩,徜徉於溪澗,螢光閃爍,耐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