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安國(1481-1534年),字民泰,別號桂坡,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十月二十六日生於無錫縣西峪村(今安鎮)。安國出身低微,因經商及兼併土地而成巨富。後參與地方事務,曾資助抗倭及興辦水利事業,疏浚白茅塘,開掘山莊河,廣購書籍,藏典甚。涉獵經史,好古書畫彝鼎,善辨豐,是當時有名的鑑賞家。因酷愛桂花,植叢桂於後山崗,自題住所為“桂坡館”,人稱安國為“桂坡公”。性好游,足跡踏遍半箇中國。每到一地,除繪圖外,還吟詩記之,集詩題為《游吟小稿》、《安桂坡遊記》。
安國為明代著名出版家。從嘉靖二年(1523年)開始,用銅活宇印刷了大量書籍,在文化史上有相當的地位。所印書有《顏魯公集》(總16卷)、《雍錄》(10卷)、《初學集》(30卷)、《吳中水利通志》等。書上均印有“桂坡館”名。安國雖未應科舉,亦未做官,但作為東南巨富,嘉靖皇帝仍賜戶部員外郎銜。嘉靖十三年病卒,終年53歲。
此外,安國也作為安國市的一個常用叫法,如果想了解安國市的內容,請查看主詞條:安國市
個人生平
安國出生於無錫膠山(今安鎮)安家,以後世居於無錫膠山。安國的父親安祚,因經營土地得法,家道日益富裕,成為當地一大富翁。安國在青少年時代聰慧好學,廣泛涉獵經史,尤其喜歡《資治通鑑》、《朱子綱目》等一類史書,常與人談古說今,研究治亂之道,作詩不仿古人,常有新詩問世。
成年後,安國絕意仕途,決心繼承父業,從事各種商業活動。當的江南和東南沿海一帶商業非常活躍。安國由於“性資警敏,多謀韜略”,在商業活動中,屢算屢中,終於發了大財,成為東南的“三豪富”之一,人稱“安百萬”。從此,安國的名望傳播開來,以致無錫流傳有“安國、鄒望、華麟祥,日日金銀用斗量”的歌謠。
安國家貲富饒後,曾為地方做了許多好事,如資助疏浚白茅塘;倭寇侵擾東南,他參與策劃平倭;莊稼缺水灌溉,他開掘山河莊;他還修建學校,為鄉里造福。安國在家鄉的膠山後崗開闢了一個園圃,種植桂花樹達兩里多地。有一年饑荒,他以工代賑,養活了近萬人。他還利用肢山麓的自然條件,建造一座豪華的別墅,取名西林。全園有32個景點,既有天然的逸趣,又有人文的陶冶。成為當時聞名全國的江南園林之一。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曾撰寫《西林記》,記載園內的勝景。當時東南一帶的文人學士均有詩作留此。
安國生平性好遊覽,足跡踏遍了半個中國的名勝古蹟,每到一處吟詩記載,若有詩集,《游吟小記》、《安桂坡遊記》等。他又好交友,和當時的許多政界要人、文化名人都有交往,如首輔嚴嵩、南京吏部尚書王廷相、南京禮、吏、兵三部尚書湛若水、南京戶、吏、禮、兵、工五部尚書秦金,南京吏部侍郎呂柟,“二泉先生”邵寶等。
安國還喜歡收藏鐘鼎彝器,古玩玉器,名書名畫,珍本古籍等。他選擇其中切合學者和社會需要的書,用銅活字印刷刊行。這些書出版後,往往為人所珍愛。清初學者錢謙益在刊行的《春秋繁露》跋語中說:“金陵本為舛,得錫山安氏活字本校改數百家,深以為快。”這就是安氏印本深得藏家重視的明證。安國一生雖然未曾以科舉仕宦,但作為東南的望族,還是被嘉靖皇帝誥贈奉直大夫、南京戶部員外郎的虛銜。嘉靖十三年(1534)病故,終年53歲。當時名流如王廷相、索金、呂柟都為他撰寫墓志銘。明代萬曆以後各代無錫地方志把他的生平收入《行義傳》中,讓後人千古傳頌。
學術影響
明代弘治以後,銅活字印刷盛行,當時最著名的出版家集中在無錫,華燧的“會通館”首先使用銅活字印書。嘉靖二年(1523年),又有安國的“桂坡館”,他印書校勘之精細,質量之優等,受到世人的高度評價,被人稱為明代銅活字印書的傑出代表。
安國以“桂坡館”之名,先後印刷了《顏魯公文集》、《吳中水利通志》、《雍錄》、《初學記》等。南京吏部尚書廖紀,聽說安國的銅活字印刷精美,特地委託他印刷自己撰寫的《東光縣誌》六卷。安國印好後給廖紀送去,廖紀看了非常滿意。這部《正德東光縣誌》可以說是我國現在所知的唯一用銅活字印刷的地方志書,可惜早已失傳了。安國所印的書有自己的風格。凡活字印行的書,在頁中間上方都有“錫山安氏館”五字。而木刻本則注“安桂坡館”四字。安國的印刷最初鑄造銅活字是在正德七年(1512)左右,比歐洲印刷術第一次傳入墨西哥及莫斯科還要早好多年。在我國的印刷史上和出版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安國的銅活字印刷,在中國的印劇史和出版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古代文化事業光輝的一個篇章。涪代學者葉昌熾在《藏書記事詩》中說:“膠山樓觀甲天下,曲橋華薄盪為煙。徒聞海內珍遺槧,得一珠船價廿千。”高度讚頌安國的業績。